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时间:2021-11-27 03:34:37

相关推荐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6、全面与片面

由于老子错误地把绝对性当成了绝对,他将不可避免地把一些事物,以及事物间的某些关系绝对化。

这种绝对化的结果,势必会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从而也像当时其他哲学家那样,不能全面地把握问题,而具有了片面性。

例如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当然,水的确有善的一面,我们人类乃至世界万物都得益于水的滋润。但是像洪水暴发、河水泛滥等,又会给人类及其他生物带来灾难,这说明水还有恶的一面。

因此,水的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在一定条件下“利万物”,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会害万物。然而老子却认为水为“上善”,只有利而无害,这就把水善的一面绝对化了。

又如,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在老子看来,为了生活的平静和心灵上的安慰,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世无争。

的确在许多时候,人的烦恼是由于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而参与争斗所至。但是,如果不计场合一味地“不争”,不仅不会“无尤”,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是那些失败者,还是已经灭绝了的许多民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要么不懂得抗争,要么就是抗争的不得力。

即便是那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们,也并非绝对与世“不争”。其实他们采取了不同于世俗的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在与自身命运,在与社会抗争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因此,争与“不争”都是相对的,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既不能一味的争斗,也不能一味的避让。

当然,老子说的“不争”,含有用“不争”达到争的效果,这是符合辩证法的。然而,他一概否定斗争而“夫唯不争”,这就把“不争”绝对化了。

再如,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第七十八章)。当然,不仅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由弱到强,再由强而衰,总趋势显示着“弱之胜强”。而且在平时博弈中,也时常会出现弱者战胜强者的现象。

但是,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弱者的兴起,不是由于它的弱小,强者的衰亡也不是由于它的强大,而是由于存在条件发生了变化。

其实,在平时博弈中,一般情况下大多是强者战胜弱者,并非“弱之胜强”。而之所以有时发生弱胜强的现象,那是因为强和弱虽然是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如果弱者调动了其它有利因素,由从属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并置强者以被动,才会出现弱者战胜强者的局面。因此,强弱之间的胜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将随其他条件变化而变化。

然而,老子在注意“弱之胜强”时,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条件作用,还以为“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是“道”的运行方式。因此他说:“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只有保持弱的态势,才是对“道”的具体运用。这样一来,老子在否定强者一定战胜弱者时,却从一个片面走向了另一个片面,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绝对化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