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金刚经》的智慧 学佛必须理解的金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的智慧 学佛必须理解的金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间:2022-10-20 06:28:48

相关推荐

《金刚经》的智慧 学佛必须理解的金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对须菩提说:大菩萨不应该住色生心,不应该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法生起执着心。也不应该对声,香,味,触,法之境生起执着之心。原文是: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的应无所住,暂时简单解释为不应住任何境界,在不住任何境界之时,方能生起清净之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色,声,香,味,触,六个字代表六尘,此六尘对应的是我们的六识,六识是哪六识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此六识对应六尘,佛家很具体地描述了,我们是通过六识接受六尘,为什么要有六尘和六识的描述呢?

佛陀

佛家把世间的一切统归为六尘相,色声香味触对应眼耳鼻舌身,世间的一切外相,声音,香味,味觉,感觉都归为尘相。这些尘相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来接受。

六尘中最后一尘是法尘,法对应意,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着重介绍一下法和意,法和意我们怎样理解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些无相的,不可见的思想就是法尘,作为接受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意识,即法尘对意识,色尘对眼识,声尘对耳识,依此类推。

讲经说法

佛祖对须菩提说,大菩萨不应该对色声香味触法生起执着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如果对色声香味触法生起了执着心,就等于住在尘相,起了尘心,与尘心对应的就是清净心。我们起了尘心就失去了清净心,所以佛祖意思是我们不住尘心的时候就会生起清净心。

清净真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不少朋友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学佛的朋友几乎都知道。当年六祖慧能就是因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下决心到梅山参拜五祖与佛结缘,也正是因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直至终成一代宗师。

祖师像

应无所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住,因为佛经言简但意赅,如果仅仅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住,大可用应不住而生其心,为什么要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的应无所住有讲究,如果用不住两个字会不究竟,这里就要讲到具体的修佛方法了。

讲到具体的修佛方法时,会有些抽象,对于尚未开始修佛的朋友来讲,会有些不好理解。但也不是不能理解,这里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实践。

静坐修心

我们拿静坐来举例,当我们谈到腿的盘法,是半盘,散盘还是大盘,是跪坐还是狮子坐,如果对静坐有些实践的朋友,马上就知道就理解,如果没有实践的朋友会稍微打一愣,会有些吃不准。

同理,讲到修佛的具体修法,是不同于讲佛理的,佛理毕竟还是思维,逻辑的范畴。但谈到具体修法,讲的主要是实践,是实打实的体验,感悟。这些体验感悟大都不好准确描述,但如果有过实践经验,瞬间就有感应,这就是有过实践与没有实践的区别。

静坐

为什么不可用不住呢?因为不住有克制之意,在我们修佛时是忌讳有克制,强迫之意的,这样修佛会适得其反。譬如修佛法门之一的观空法门,不是要我们强制的去观一个空,甚至是刻意用意识臆造一个空,应是观本空,本来就是空,刻意的臆造一个空是无意义的。

所以这里不用不住而是用无所住,无所住就没有克制,强迫之意,而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本来就无所住。用无所住这就符合佛法真意,并不是要刻意造作的,去修出一个大佛出来,而是自然而然的回归本我,回归本源。

本人会持续的更新一些学佛心得,愿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