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读《金刚经》|金刚般若之心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读《金刚经》|金刚般若之心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间:2019-11-30 15:36:41

相关推荐

读《金刚经》|金刚般若之心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第十品《金刚经·庄严净土分》中,如来在问了两个问题之后,引出了金刚般若的心法。

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

《大宝积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为梵志时,曾在一个城市供养燃灯佛五茎莲花,后见道路泥泞,布发掩泥,供佛从上走过。燃灯佛当即授记:“汝于来世,人寿百岁之时,当得做佛,号释迦摩尼佛”。

佛陀这里问:“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须菩提同样回答:“于法实无有得。”须菩提的意思是,如果当时梵志有所得,还会着“授记成佛相”,就不可能得到燃灯佛授记成佛。

“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佛陀接着问:“菩萨庄严了佛土吗?”须菩提回答说:“没有。”后面话的意思是,如果菩萨觉得自己庄严了佛土,则佛土没有庄严,因为还有“庄严相”之染着;当菩萨不动庄严佛土之念,不着庄严佛土之相时,才是真正地庄严了佛土。

这里说说“庄严”一词。“庄”是会意兼形声字,其本义为:草壮盛之貌。“严”为紧密、无空隙的意思。“庄严”二字显示了菩萨之功德巍巍,如草之壮盛,遍及每一方佛土,而且没有丝毫缺漏。

打一个比方来说,山东人常以孔子为自豪,这是不是孔圣人庄严了山东的意思啊?当然,这里是打比方,“庄严”一词用在这里也许并不恰当。因为真正的庄严是不着相的,是无漏的。在着相层面,孔子为山东增光添彩可以用“庄”字形容,但不可以用“严”字表述,因为有相就会有漏,有漏就谈不到“严”了。只有性具功德,方可谈“严”。

故而“庄严”就像“如是”一样。“庄”表“是”,是“相”;“严”表“如”,是“性”。“庄严”即“性相一如”。

而现在人常以端庄而有威严为“庄严”,提起“庄严”,马上板起面孔,一脸严肃的样子。真正的菩萨和光同尘,哪里会这样不亲民呢?

不要觉得佛陀反复追问是啰嗦。如此反复追问,恰恰说明极为重要。事实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现象,见到各种境界,能够常如是思维,久而久之,金刚般若智慧自然现前。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段总结很重要,讲的就是金刚般若的心法。佛陀说:“各位菩萨、大菩萨们,要如是生清净心。其心不应住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上。应该无住于任何相,就能生出清净心。”

意思似乎懂,而境界我们很难想象。但如果反过来,我们的心住于六尘,会怎么样呢?

比如说,当我觉得这个东西味道好,住于味尘的时候,我肯定接下来会多吃一点。如果没有了,也会想方设法去买。要买,就需要钱;要钱,就要去挣;要挣钱,就要有本领;要有本领,就要学习;要学习就要找老师;要老师就要……。如此这般,我们的心就杂染在六尘之相中,不得解脱。

但如果不贪此味,不着味尘,后面所有的尘相皆不染着,心地方才是真清净。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说完道理,佛陀似乎还不放心,再次提醒强调。从这一问中,你能感受到佛陀无尽的慈悲之心吗?他多么希望众生能早日领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谛啊!

身如须弥山,其身甚大。为何甚大?不着大身之相,便是大身。此“大”非“大小”之“大”,是没有“小”与之相对的,绝待的“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