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粗谈传统太极拳修练次第(2)

粗谈传统太极拳修练次第(2)

时间:2021-06-08 10:07:10

相关推荐

粗谈传统太极拳修练次第(2)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而有正确的认识观。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直达指归地进行系统的学习练体中的具体步骤。

一、必须寻找受过真正太极拳修学且内里修为到一定知解程度、不以名利为目的的老师进行正统规范的,一招一式的口传心授的教学。切记不可马虎从事,先入为主,入门就错,后就难得太极真义了。与此同时,严格地要求自己,将已心入法心进行陶冶,切勿人心代替道心,以自心测法义则难寻正知正见。将自己全身心的服从和融入到法中去,把我心主观臆断的阻障彻底清除,如斯丝丝入彀!这也是改造自身主观而服从修学方法的必径。

二、先学会一站。即无极站桩势。先以立身中正为依,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其目的是知站正身法、重心垂直向下的依托,明白自重的道理,懂得太极拳松净之内含。这一站,从整体到局部的要求和谐柔顺,局部合乎要求而自然回归到整体中的幅射连贯转换,使四肢百骸各得其所,通体安舒而归于自在。

其要求是虚领顶悬、拔背虚胸、松腰落胯、气自然下沉归于丹田、沉肩坠肘、空掌舒指(渐知虚悬之妙趣)、护肫、尾闾中正。一身置于中正安舒内以松取之,渐至身心的两松两静两放之界。十数日身法之练习,使身心处于泰然相和、舒适肃穆之态。

三、认真听教者的每式讲训引带和指示,同时学会和逐步落实走太极的步法(太极拳的步子是以川字步为本),举步要轻、动步要稳、落步要准。学记每招、每式、每手、每一动的初步形态中的姿势,从而知道重心变化和虚实的转换,渐知沉重是从松中逐渐的转换而产生的渐变过程。

四、逐步较为准确的掌握和落实每一式运动的模式以及运动的基本方式和基础方法,找到一定的运动规律,把每一式中的身势、手脚、步子的角度和位置及方向具体慢慢掌握进行规范。落实和揣摩教者每一动的姿势内涵及神气,并细细体会自身的感觉,循序渐进。

五、动作形态的变化和转换及其承上启下的接换呼应烂熟于心,不通过思索记忆能完成形态动作,渐至块状性的贯串,才能逐步走入身体内里的功夫。 使周身柔软,动作配合协调均匀,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相随相合。认真体会其中的味道,使其连绵不断,周身一体,心神、意气、形,成为一个协调、和谐的整体。

六、式式举动以腰脊带动肢体,以腰腹为中心带动四肢进行慢慢、均匀的旋转,完成外象每一动的作止蓄发。根达于梢的节节贯穿,层次清楚,依序而动。 不迟动和与不早动、不乱动、不妄动、不多动、不少动,每一动来源明明白白,主客清楚,主动、从动、被动能清楚落实明白。

七、逐渐较为细仔地由脚而腿而腰而脊而形于手指的贯串一气的结果。一意到底,一气不乱地在有序蠕动中完成。保持稳静的身心和清醒的思想,有觉必应,随感而应的明觉进行系统平心稳意地运旋。

八、腰腹、胸、脊彻底松开,领带四肢百骸的运动中,打开胸腔以及各大关窍,开裆沉气,领导周身,重心自然松沉的贯串肢体,自然虚胸而实腹,使其周身一体,每一举一动,以心为令,而百体顺和相依,且又在松中舒适完成。其要求以达到轻松自然,身心愉悦舒服的成果。

九、反复不间地琢磨,充分掌握练习中的要领,把教者赐给的工具在本体中实施完善,进行有序的完成。切记所完成外形均为无象之象,不可拘泥,使四肢百骸在心神里进行总汇。如是方可学练打手的基本法则,以检查自身行架中失确的地方,进行修正梳理。

练体这个严谨的过程是打下良好基础的必要手段,严格地说这个阶段未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其自身的快感也就是法喜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这个阶段对松的理解往往不是很确切的,在认识松这个道理上和本体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个时候的松是无知的,不是懈就是僵的一个麻木结合体,自身的快感也是时有时无的,不能连成线,更谈不上成遍成体了。当对真松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在自身的体现后,也就是体认过程。身体承认了,好象如梦中醒来一般,锻炼方法的快乐,也就随机出现在自己的身体上了,这就是所谓法乐的产生。然而这些都是严谨地练体中,一心做松的结果。往往这个松字大多不愿意认真去做,马虎浮躁,把习惯的用力思想不能彻底根除,用人心解道心,以习惯用力方式测代法径。这样就更不明白松后沉的自然产生,误把用僵力下压认为是松沉,不用心去细会体察内里的感觉,差之毫厘,毫厘之误,将悖道用力,离正确修学方法距离愈远,是必须值得注意的。自身的自然下沉是松开后的必然结果,松沉又在其虚领之中彰显它本来妙趣,灵感、灵觉、灵应、灵体由此而诞生。

严格地说这个阶段的打手也是练体中的打手,不是顶就是丢,两病滥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打手是对拳架的矫正,纠正不当的地方,对本体进行严格的规范过程。不能完全理解为正确的打手过程,在这个阶段就必须更为严谨的改造自生用力的思想。逐步合于下阶段的以思想和意,跟随粘连、柔顺触通的过程。如果要想真正通晓达于彼岸,切不可躐等自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这样才是正确的求学求知、老实忠恳的态度!这样也才利于教者充分挖掘、发挥学者自身潜力和智慧,走出自身的捷径,而入大堂早明究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