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夜不能寐 半夜写下悼亡诗 后才首次发表

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夜不能寐 半夜写下悼亡诗 后才首次发表

时间:2020-04-04 13:37:29

相关推荐

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夜不能寐 半夜写下悼亡诗 后才首次发表

1963年12月16日,开国元帅罗荣桓因病逝世,噩耗传来,首都2万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悼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陷入到了无尽的哀思之中。

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极为哀恸,连续几个夜晚都难以入睡。

并且,除了妻子杨开慧外,从未再对任何人写过悼亡诗的毛泽东,却为罗荣桓首开先例,后,他与罗荣桓之间那段鲜为人知才逐渐被人们熟知……

井岗烽火战友情

罗荣桓与毛泽东的首次会面是在1927年,是时,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长沙征战中,国民党当局制造马日事变,让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遭受重创。

毛泽东被迫率领队伍向文家市转移,而在先前率队在通城、崇阳一带搞农民运动的罗荣桓,也于同期抵达文家市。

初见毛泽东,罗荣桓就对毛泽东高大魁梧的身材,大方优雅的谈吐以及坚定深刻的革命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长沙战役的失败,让部队士气低落,一些战士对革命产生了动摇,毛泽东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双手叉腰,语重心长地告诫战友们:“我们起义打了几个败仗,这没有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如今我们最要紧的就是保存队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失败了就总结一下为什么失败,而不是灰心丧气,大家为了革命而来,就得忍耐的了革命途中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如今我们的力量不大,就好像是一块很小的石头,老蒋就是一口大水缸,石头砸水缸,一次两次三次砸不破,可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是要打破老蒋这口大水缸的。”

毛泽东的话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同时也让罗荣桓深深感佩。他自去岁秋天毕业后,跟随共青团扶危济困,救苦救难,在群众中积极宣扬共产主义,与国民党政府做着最坚决的抵抗。

期间,也遭受了许多艰难险阻,都让他有所彷徨迟疑。

痴迷书本的他原本的志向是当一名土木工程师,但国内满目疮痍的现状让他毅然决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就在毛泽东这番慷慨陈词在他耳畔响起的那刻,他就已然下定决心,此生一定要跟定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此后,罗荣桓在红军部队中历任连、营、纵队党代表。

在1928年召开的党的九大上,鉴于罗荣桓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毛泽东亲自提名,让罗荣桓担任红四军前委委员,这当中不乏毛泽东对他的殷殷期望。

在随后不久的一次红军扩编中,身为总政治部动员部部长的罗荣桓肩负重任,当时,很多老百姓都因惧怕遭到反动派的报复,都害怕参军。

罗荣桓便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讲深讲透革命的道理,让大家都懂得只要打好仗,就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经过罗荣桓常抓不懈的努力,这次扩编竟然为我军吸收了8000人的新鲜血液,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罗荣桓也因此赢得了奖励和毛泽东的表扬,并成为红军中的典范。

1935年8月,罗荣桓随红军长征途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路上,大家也不分上下级关系,谁有困难,就先帮谁。

罗荣桓视力不好,因此在摘野菜时总是吃亏,每次都要比其他战友分量少些。

可当他看到身边的战友负伤体虚时,总是将为数不多的野菜分出来,让给那些更困难的同志。

有一次,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让罗荣桓彻夜难眠,细心的战士见状,特意在一处风势不是很大的地方用干草搭建了一处小窝,希望罗荣桓能睡一个安稳觉。

哪知罗荣桓并不领情,他不希望战友们对他“特殊化”,劝他们将这个窝留给那些伤员。

他们在草地连续行军七天七夜,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这时,前方不远处正好有一小撮敌人经过,罗荣桓大喜道:“兄弟们,今晚咱们可以开荤了!你们想不想吃马肉呢?”

罗荣桓此话一出,全军士气大振,仿佛已嗅到马肉的香味了。果真,罗荣桓让战士们纷纷埋伏好,待敌人靠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股脑儿冲上去,将四十匹战马收入囊中。

那一次,战士们在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至此,“跟着罗帅吃马肉”的美谈在军中广为流传。

齐鲁大地显威名

1938年,罗荣桓被派驻山东,当时的山东,战事已经相当吃紧,毛泽东深知罗荣桓是做政治工作的一把好手,因此山东地区战斗力扩充的大任就非罗荣桓莫属了。

当时的山东,我党的正规部队并不多,地方武装也不够强大,而山东素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盘活山东这盘棋对于我党增强抗日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9年3月,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115师主力部队在樊城、梁山一带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在此期间,罗荣桓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积极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则孤立与打击国民党顽固派,让山东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与巩固。

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林月琴生下了他们的长子罗东进,然而,当时罗荣桓正奉命在梁山一带剿灭日伪军,哪里有时间照看孩子。

以致孩子四岁时,坐着箩筐来山东找到父亲后,面黄肌瘦,身材矮小,是典型营养不良的症状。

父亲将他搂在怀里,很是心疼,战友们瞧见后,对幼小稚嫩的罗东进也十分怜惜。

大家都将部队中最好的煎饼喂给孩子吃,据罗东进自己回忆,当时父亲的部队在山东驻扎,他被人装在箩筐里,来到部队,与许久未曾谋面的父亲相见。

当时的战士都很喜欢他,纷纷拿着白面做的煎饼喂给他吃,在威严的父亲面前,他显得很怯生,当时父亲对于他而言,就像是一个陌生人。

无暇顾及孩子的罗荣桓与年幼的孩子的确没有建立多少感情,他将时间却用在了战场上。

1941年,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最白热化的相持阶段,日军开始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和蚕食。

11月5日,日军司令畑俊六率领五万日军精锐挺进留田地区,誓要将罗荣桓率领的115师全部歼灭。

当时,除了五万士兵外,畑俊六还出动了七架飞机,十几门大炮,可谓来势汹汹,气焰嚣张。

当时罗荣桓部只有区区三千人,在他们的身后,却有着数十万的百姓。面对大军压境,罗荣桓却从容不迫,当日下午,他就召开了紧急会议。

按照他的想法,尽管敌人的兵力多出自己数十倍,但每一位战士的生命都无比珍贵,因此,这场战绝不能硬碰硬,总会有一个巧妙地办法来化解眼下这场危机。

果然,经过罗荣桓对地形的严密勘察,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立即命令将士们当夜行军,穿过张庄,绕道高里,迅速向西南方向转移。

行军途中,他要求全体将士务必做到,不许说话,不许发出任何声响,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日军眼皮底下顺利突围。

这场被称为“留田突围”的战役最终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德国学者希伯将这场战斗誉为“无声的战斗”。

据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兵回忆:当时三千兵马“人不交言马不嘶”,悄无声息地从村外绕行而过,让畑俊六五万精锐与先进武器扑了个空,恨得牙根发痒而又无可奈何。

很快,战役的成果就被毛泽东知晓,便马上以中央的名义让罗荣桓总结一下战斗经验,罗荣桓精炼地将其总结为四个字:敌进我进!

这篇稿子被报社社长看到后,以为是罗帅笔误,因为毛主席的“敌进我退”的战术早在全军深入人心,于是,便擅自做主,将罗荣桓的稿子改了一下。

罗荣桓见到后,马上跑到报社要求改回,并说这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革新,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必须要学会随机应变。

故此,他还特意将此种方法给出了一个新名词:翻边战术。

此事被毛泽东知晓后,对罗荣桓赞叹不已,甚至将罗荣桓的这种打法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两人之间实际上是惺惺相惜,彼此欣赏的。

大病期间见真情

早在革命烽火年代,罗荣桓就已有了尿血症状。

那天,白雪皑皑,罗荣桓的警卫员慌慌张张地跑到了林月琴身边,告知她:罗荣桓撒在雪地上的尿变红了。

林月琴听完,急急忙忙跑去一看,果然雪地上殷红一片,她不禁也慌了。

很快,此事便被毛泽东知晓,立即嘱咐陈毅将罗荣桓带到淮南就医。

但是,当时淮南地区的医疗条件也很有限,此时便有人大胆建议,让罗荣桓乔装成商人,秘密前往上海看病。

毛泽东获悉后,极力反对,他知道罗荣桓身体上留有枪疤,若是陡然前去上海,很容易被敌人发现。

后来,到了辽沈战役的前夕,对罗荣桓病情念念不忘的毛泽东马上嘱咐罗荣桓在大连就医,结果,被确诊为肾癌。

1944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长期劳累的罗荣桓病情加重,时常在工作中出现晕厥现象。

毛泽东闻讯后,不仅经常写长信详细询问罗荣桓病情,为了减轻他的负担,他还马上派林彪、肖劲光进驻山东,并明确指令,以罗荣桓为正,林彪为副,共同主持山东工作。

进入东北后,罗荣桓身体每况愈下,于是,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让贤于林彪。

并说自己做思想工作可以,打仗并不在行,如今身体也大不如前,指挥作战,林彪比自己强很多。

林彪得知后,一向严肃的他不禁也对罗荣桓大为赞赏,夸他是一位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好同志。

两年后,罗荣桓赴朝鲜看病,期间,毛泽东亲自给金日成拍去电报,希望他能赴苏联手术。

随后,毛泽东再次给斯大林派去电报,称罗荣桓是我党重要财富和久经考验的忠诚干部,希望苏联方面能给予最好的治疗。

斯大林收悉后,对此事非常重视,因此,当罗荣桓抵达苏联后,得到了苏方少有的中央委员的待遇。

而且,罗荣桓赴苏治疗之前,毛泽东还特意为他备下五十两黄金,用作在苏期间的开销,但罗荣桓始终没有动用这笔钱。

其实,纵观罗荣桓一生,他都是一个极讲原则的人。

在弥留之际,他曾郑重其事地对家人说:“我死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普通房子里去!”

当北京解放后,毛泽东立即与罗荣桓写信,让他不要率部南下,可返回北京治疗。

罗荣桓在北京期间,毛泽东还曾以文件的形式直言不讳地让罗荣桓减少开会的时间,但罗荣桓根本听不进去。

最终逼得毛泽东索性强行要求他每天会客不得超出两拨,批改文件不得超出一个小时。

医生们对于罗荣桓也十分疼惜,纷纷劝他让他适当娱乐放松一下,这样对于缓解病情大有益处。

可罗荣桓偏生不是一个爱好娱乐的人,他还开玩笑说,青年一代千万别向自己学习。

为了让罗荣桓保持愉悦的心情,病情能够得到缓解,那些与罗荣桓在战场上同甘共苦、历经生死的战友们想方设法让他从忙碌中解脱出来。

贺龙、聂荣臻等老战友主动抽出宝贵时间,邀请他去户外钓鱼,战友们的关心让罗荣桓深受感动。

曾经烽火岁月中,他们曾建立了一段兄弟情谊,如今到了和平年代,这份真情更显得尤为珍贵,正是这份战友情,让晚年的罗荣桓感到了温暖与幸福。

一诗敬送已亡人

不搞特殊,是罗荣桓一贯坚持的原则。就在罗荣桓病重期间,后勤总部特意在病房给罗帅安排了四张躺椅。

罗荣桓见状,大为光火,大声道:“这简直是胡搞!为了我一个人生病,不惜搬来四张躺椅,这是典型的铺张浪费!”。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持续恶化,一度陷入昏迷状态。此时的罗荣桓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便把孩子们叫到身边。

嘱咐他们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道路,这是我人生中极其正确的一步。现在,我身子不行了,但我却没有任何东西留给你们,你们只需记住一点,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跟着毛主席走,相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朝着正确的方向革命到底!”

12月16日下午,61岁的罗荣桓在北京与世长辞。他逝世后不久,毛泽东深为痛切,几日夜不成寐。

一日深夜,他终于抑制不住对这位“一辈子共事的人”的思念,一首七律挥笔而就: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全诗五十六个字,简要概括了罗荣桓元帅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毛泽东曾直言不讳地说: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

纵观罗荣桓一生,始终坚定不移地紧跟毛泽东的脚步,就是在毛泽东被左倾分子排挤出领导核心的那段最困难的时期内,罗荣桓依旧横下一条心,始终跟定毛泽东。

在他看来,中国革命只有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但真正的悼亡诗却只写给了罗荣桓一人,曾经他的那首写给杨开慧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也是以一名丈夫身份对亡妻的痛悼。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一向不主张让诗歌成为抒发个人感情的载体,发表出来也是极为不合适的,它会让革命造成许多负能量。

正是这个原因,让此诗在时隔后才为大众所熟知。

毛泽东与罗荣桓元帅的深厚感情,正印证了《诗经.秦风.无衣》的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每个人一出生都会接触许许多多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情,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段革命年代里,经历烽火的同志们所结下的情谊是最为珍贵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发生在毛主席和罗荣之间的这段情谊羡煞旁人,值得传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