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评胡文彬新著《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

评胡文彬新著《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

时间:2021-09-29 01:43:39

相关推荐

评胡文彬新著《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

在胡文彬老先生《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一书再版之际,再次重温《理性的思辨 厚重的历史》一文。

理性的思辨 厚重的历史

评胡文彬新著《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

摘要: 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积三十余年之功,在广泛搜集、整理并分析大量相关材料后的心血之作《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是研究程伟元家世、生平、交游、才艺以及他如何搜集、整理、刊印《红楼梦》的集大成之作,值得红学研究者细读。

关键词: 胡文彬; 程伟元与《红楼梦》; 学术良知; 思辨精神

作者: 兰良永,自由撰稿人。

文稿提供:甄道元

最近由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历 史 的 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一书,是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积三十余年之功,在广泛搜集、整理并分析大量相关材料后的心血之作,是研究程伟元家世、生平、交游、才艺以及他如何搜集、整理、刊印《红楼梦》的集大成之作。这样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力作,对青年学子极有学习、借鉴之功用。包括笔者在内的青年学子,对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对前人论述的思辨、借鉴,对材料达成结论的逻辑能力,多有不足之处,乃至多有轻狂冒进之弊。而胡先生这部用材料说话的大作,在这几个方面都堪称典范。基于此,笔者认为这本书很值得细读,故不揣浅陋,拟从“为程伟元正名的学术良知”、“回到历史现场的思辨精神”、“撰写程伟元年表的首创之功”等三方面谈谈阅读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为程伟元正名的学术良知

中华民族是勤劳善良的民族,但仔细检讨我们的民族性,也一向具有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的劣根性,在飞短流长、物议他人时,一般不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一点,在对程伟元的评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胡适先生凭空臆断“程伟元、高鹗合 作,一 个 出 钱,一 个 出 力,完 成 了 后 四 十回”[1]254 - 255,到将程伟元定性为受乾隆皇帝指派与高鹗串通来削弱《红楼梦》的反封建主题,好几位新红学考证派的代表性人物,都在没有过硬证据的情况下,就剥夺了程伟元对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搜集、整理之功,结果是有好几十年的时间红学界都把程伟元定位为一个串通作伪、投机牟利的无学书商,对程伟元的评价也一度到了张口就骂、闭口就贬的程度。如胡文彬先生所言: “他们的错误论断和某些成见被一些人无限放大,其影响之深之广,简直成了一种痼疾,达到一种难以医治的程度。”[2]8要改变成见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 20 世纪 70年代的政治生态下,为程伟元正名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如果不是基于强烈的学术良知和历史责任感,大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胡文彬和周雷先生不顾个人得失,在 1976 年就合写了《程伟元与〈红楼梦〉》一文,跨出了为程伟元正名的第一步; 其后的三十余年间,又依据程伟元的传世书画以及晋昌、李楘、金朝觐、叶畊畲、刘大观、善怡庵等人的诗文记载,对程伟元的交游及他的诗、文、书、画等才艺作了详细论述,使后世读者能够从中了解一个更真实的程伟元。给历史人物以符合历史事实的公允评价,这需要一种理所当然而又阙违良久的学术良知。胡先生评价程伟元说: “古往今来,一个人发点议论,甚至是‘高调’都很容易,难的是不畏艰辛、扎扎实实地做一二件实事。程伟元……毕竟做了一件实事,有功于《红楼梦》的传播。”[2]5这话移诸胡先生自己不亦宜乎!

昔有程伟元花数年时间搜集、整理、刊印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红楼梦》的更广泛传播作贡献; 今有胡文彬广泛搜集、整理、分析程伟元的传世·18·材料,集三十余年之功为程伟元正名。

掩卷凝思,我益叹程、胡相继美,良知之有存矣!

二、回到历史现场的思辨精神

为程伟元正名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回到历史现场,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三方面的能力。

一是搜集材料的能力。胡先生除了勤读书常跑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外,又雅好提拔后学,有片言之善而必奖掖,数披箭疮而终不悔。不识者笑其愚,相知者叹其痴,而先生若无其事依然故我,由此相交遍天下,由这些知交提供的线索亦复不少。

二是整理材料的能力。胡先生集三十余年之功,搜集的材料几与身等,从这些材料中披沙拣金,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术能力。有的红学专著难逃堆砌材料之弊,其原因就在于不具备这种能力。胡先生的《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一书,引用材料丰富而无臃肿之弊,足见其取舍材料的能力。

三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古人的文献记载,往往喜欢用典,语意含混隐晦,研究者常被引入歧路。纵观近几十年的红学纷争,往往就因为此,而胡先生举重若轻,每每寥寥数语,辄收画龙点睛之功效,原因无他,盖文字功底深厚之故也。

仰仗着胡先生的融通古今,我们读《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的时候,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仿佛能看到一个孤寂而清冷的背影,在历史的烟尘中落寞挥毫、低迴吟唱。在胡先生的以材料为基础的理性思辨中,我们竟然不知不觉地挥散着感性的情思,读毕掩卷,凝思良久而不自知,这于笔者,也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了。我想,正因为胡先生这三十余年所写的考察程伟元的文章,都具有这种回到历史现场的能力,程伟元在搜集、整理、刊印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中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才逐渐被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所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第三版署名“曹雪芹著,程伟元、高鹗整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三、撰写程伟元年表的首创之功

在全书临近结尾处,胡先生附撰了一篇《程伟元生平年表》。年表不长,只占了十七页纸,然而,惟其短而不失其全,惟其全又不失其精,最考验撰写者的功力。

这一篇年表有几个很鲜明的特点:

一是发前人所未发,是有红学史以来的第一篇程伟元年表;

二是在前文的翔实论述的基础上,第一次大致排定了程伟元的生卒年;

三是程伟元的生平事迹与《红楼梦》的抄本流传、脂砚斋批书集团的评阅、程高刻本与翻刻本的风行、多部续书的相继面世、对《红楼梦》的诗词题咏、戏曲改编等一一对应,其一目了然之实用性,又足以使此书成为一本研究程伟元的工具书;

四是撇开《红楼梦》不谈,我们也能凭借这一篇年表,管窥清代中期的时代风貌,以及程伟元在时代大潮中的无可奈何与轻微挣扎,从而给《红楼梦》研究者以种种启示。基于这四个特点,我相信,读者不会忘记胡先生的首创之功,历史不会忘记胡先生的首创之功。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撮其要而言。这部考察程伟元的专著,还依据程高序言、舒元炜序、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等材料,论证了在程高本刊行前就有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在世上流传; 又依据坚实的版本校勘以及翔实的木活字印刷知识,判断世传程丙本其实只是“程甲、程乙本装订成书后的剩余页子的拼配”[2]194。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原始材料的张力,如春水之泛滥,如秋实之饱满,以笔者之学浅,恐未能识其大者,唯有得而读之,方能信有之矣。

最后,也要指出这本书的不足之处。老一辈学者多是“电脑盲”,他们的手写书稿,在输入、编辑、校对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莫名其妙的“失真”,胡先生的这本书也未能幸免,如胡先生在《引论》第二节说: “胡适的程伟元‘书商’说发端于他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后来又在《〈红楼梦〉考证》( 改定稿) 中加以强调。”[2]8这两个书名的排列顺序就有一点问题。经核对,我发现胡先生的原稿有两个书名对调的记号,而这个记号所代表的意思,在校对、出版过程中就没有体现出来。类似的疏误还有几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些在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小瑕疵,希望再版时能予以修正。

我们期待胡先生的《历史的真相一高鹗与红楼梦》一书早日杀青。

参考文献:[1] 胡适.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 胡文彬. 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M]. 北京: 时代作家出版社,.( 责任编辑 张燕萍)

本文发表于第 31 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 31 年第 3 期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3, 文章编号: 1006 - 2920( ) 03 - 0018 - 0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