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时间:2020-04-18 23:55:58

相关推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中“常见文言虚词”,是以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数量虽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考查这些虚词,不要求刻板的记忆,只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并分辨出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考点梳理】

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不敢引疾B.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四海好学能文者 D. 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乃”均解释为“才”;B项中第一句“以”解释为“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顺承关系;C项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为助词,和后句中的“也”构成判断语气;D项第一句“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句“而”表示顺承关系。

【答案】A

例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③所

【解析】本题采用6个虚词选词填空的方式进行考查。①处说的是王尧臣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以”,介词,表原因,合乎句意;“且”不合适。②处是说范伟在刘敞被召还之后翻供的次数至四五次之多,用介词“于”,组合为“至于”,表示到达某种程度。“则”,连词与副词用法均不通。③处说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时引经据典来讽谏,虽然“因”与“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句中“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更为恰当;“所”凭借的内容大都在后。

【答案】B

从历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来看,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第Ⅰ卷中进行考查。近几年来一直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其特点是将8个句子分为四组,要求考生比较,判断每组两句中虚词用法的异同,其中每组的第二个语句一般出自教材相关的篇目。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的考查趋势。二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可选择填入选文方框处正确的虚词。

【答题方法】

(1)语法推断法——根据语法功能,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一般来说,代词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副词常作状语;介词要与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再充当状语或补语;连词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成分;助词附在别的词后,不能作句子成分,有显示结构、表示动态和语气的作用。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意,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虚词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即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某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高考广东卷中的文言文虚词题: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方框中应填入的虚词,给出的选项有“且”和“以”,选哪一个最恰当的呢?我们可以结合语境来推断。

先来看“且”, 副词,可解释为姑且、暂且、将要;也可以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不管哪种意义和用法放到句中均不合适。再来看“以”的用法,一般用做介词,用,拿,把,将;依然,顺,按照;因为,由于。其中“以”可以表原因,“因为”的意思。根据原文上下语境,很明显这里填入“以”,“因为”的意思合乎句意。

(3)联想推断法——结合课文实例,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两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足下与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一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弄不清,我们可以联系教材中学习过的《劝学》中的一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作用基本一致,可知“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作“就”理解。

(4)对应推断法——根据对应位置,推断其意义和用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和用法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由此可以推出对应位置上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常用作连词,在这里表修饰。我们据此可以推出“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同步突击】

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作《师说》以贻之。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敛赀财以送其行。

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2.下列句中与“君幸于赵王”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设九宾礼于庭。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⑦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 /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⑤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⑧作《师说》以贻之

A.①②/ ③⑤/ ④⑦/ ⑥⑧

B.①⑧/ ②/ ③④/ ⑤/ ⑥/ ⑦

C.①⑤/ ②③/ ④⑧/ ⑥/ ⑦

D.①②/ ③⑥/ ④⑦/ ⑤⑧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节选自《后汉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奋力行清洁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不能以自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为众人所笑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不以官属礼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三年春,吴欲□楚丧而伐之,使公子盖余、烛庸以兵围楚之六、灊。使季札于晋,□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告专诸曰:“不索何获!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奈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公子光详为足疾,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以专诸子为卿。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吴欲□楚丧而伐之

②□观诸侯之变

③阖庐□以专诸子为卿

A.①以 ②则 ③而 B.①因②以 ③乃

C.①因 ②以 ③而 D.①以②则 ③乃

答案:1、C(C与例句中的“以”均作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而”“来”等;A、介词“用”“拿”;B、介词,可译为“因”;D、介词,可译为“在”。)

2、B(B项与例句中的“于”均为介词“被”;A、介词“在”;C、介词“对于”;D、介词“向”)

3、B(①介词,根据;②趁着;③于是;④通过,经由。)

4、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5、B(①⑧代词,他;②指示代词,这,此;③④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助词,的;⑥定语后置的标志;⑦动词,到……去。)

6、A(A、而:均为表转折连词,可是,却。B、以:表示原因,因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而”“并且”等。C、为,介词,被/介词,替。D、之:代词,代“孔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B(①处说的是吴王想趁楚国有国丧而攻伐它,“因”,介词,可当“趁着、趁此”讲,合乎句意。②处说的是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以”,可用作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译为“来”,合乎句意。③处说的是阖庐于是任命专诸之子为卿,很明显“乃”合乎句意。)

《孔奋》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郡茂陵县人。因为遇上王莽之乱,孔奋与年迈的母亲与年幼的弟弟到河西一代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孔奋到郡担任属官,做了姑臧县令。建武八年,赐给他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大乱,只有河西一带安宁,而姑臧县被称为富裕之地,与西北外族贸易往来,集市每天都有四次贸易高潮。在县府任职的官吏,往往不满数月就很快暴富起来。而孔奋在职四年,家财并没有增加。他对母亲极为孝敬,虽然生活节俭,但给母亲的饭食总是极力办得精美些。自己领着妻子孩子一齐菜食。当时天下尚未平定,士大夫多不讲求节操,可是孔奋却努力实行清明廉洁,被众人取笑,有人认为他身处油脂之中却不能自润其身,白白地为自己增加辛苦。孔奋立节自守,治理百姓以仁爱公平为贵,郡太守梁统对他深表敬爱,不拿他当下级看待,常在大门迎候他,引他到自己家中拜见母亲。

《公子光》译文:

十三年春,吴王想趁楚国有国丧而攻伐它,派公子盖余、烛庸带兵包围楚国的六、灊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谁知楚国派奇兵绝其后路,吴兵被阻不能回国。这时吴公子光说:“此时机不可失。”告诉专诸说:“不寻找就不能得到。我是真正的国王后代,应当立为国君,我正是要追求这个。季子虽然回来,也不会反对我的。”专诸说:“杀死王僚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内只有他的老母幼子,而他两个弟弟率兵攻楚,被阻绝了归路。现在吴王境外被楚国所困扰,国内没有刚直忠诚之臣,他拿我们没什么办法。”公子光说:“我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祸福与共。”……王僚来到后,公子光假装脚疼,藏进了地下室,派专诸将匕首藏于烤全鱼的腹中,伪装上菜。专诸将鱼送至王僚前时,从鱼腹中取出匕首刺向王僚,左右卫士急用剑刺入专诸胸膛,但王僚已被杀死。公子光果真代立为吴王,就是吴王阖庐。阖庐于是任命专诸之子为卿。

姓名:王寿波 地址: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