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在霞浦不讲霞浦话 作闽东人偏说闽南话 竟是因为…

在霞浦不讲霞浦话 作闽东人偏说闽南话 竟是因为…

时间:2021-08-24 08:29:15

相关推荐

在霞浦不讲霞浦话 作闽东人偏说闽南话 竟是因为…

霞浦三沙镇地处福建东北沿海突出部,

三面环山,一面襟海,

民房多数依山而建,

是个风光旖旎的滨海小镇。

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

三沙迎来了第一批闽南人——漳浦渔民。

他们讨海来到三沙后,

发现三沙港渔业资源丰富,

盛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

目鱼等近海经济鱼类,

便经常驾船到此捕鱼、避风;

他们看不到什么人烟,

就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

住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慢慢就习惯了,

成了“常住人口”,

随后就有闽南沿海各地的渔民陆续在

三沙定居下来。

就像红树林在这里落地生根,

他们的“祖”都是“闽南祖”。

虽说三沙人说的是地道的闽南话,

但在数百年的移民过程中,

这里汇聚了惠安、安溪、漳浦、晋江

龙海等地的渔民,

他们的闽南话本身就有着不同的腔调,

各地闽南腔在三沙几经磨合,

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

而众多的风俗中,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渔船的“敬重”了,

因为那是渔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渔船年前回港后都要披红挂彩。

船头贴“福”、船眼贴“龙目光彩”、

主桅贴“送风得利”、船尾贴“海不扬波”、

舵贴“万军主帅”等,

水仙门(船舷两侧供货物进出的门)要插上

系着红线的树枝驱邪。

现在渔船有了现代装备,

但源于木帆船的风俗还是继承下来了。

图:马蜂窝网

同闽南沿海的民众一样,

三沙渔民最敬仰的“神”也是海上女神妈祖。

从前的渔船小,抗风浪能力差,

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

但毕竟有局限性,

他们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妈祖的庇护。

元宵、清明、端午、冬至等重大民俗节日,

三沙人的过法和闽南如出一辙。

农历七月廿九,三沙人要过“普渡”,

这也是典型的闽南风俗,

整个霞浦县除了三沙外,

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了。

至于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过风炉、米筛,

小孩满月要送红色“剃头蛋”等习俗,

三沙同样是闽南的翻版。

图:马蜂窝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