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亲仁善邻何以为“国之宝也”

亲仁善邻何以为“国之宝也”

时间:2024-06-18 17:04:11

相关推荐

亲仁善邻何以为“国之宝也”

在聚族而居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宗族相助,塑造了温良敦厚、勤劳善良、注重内省、推己及人的民族性格。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推动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理想逐渐变为现实。

“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郑庄公向陈国提出讲和,当政的陈桓公不允许。大夫五父向陈桓公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一理念为后世儒家所继承。

《论语》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冉求作为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把季氏准备讨伐颛臾一事告诉老师孔子。孔子生气地说:这件事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国是我们的邻国,先王让它负责祭祀蒙山,怎么能随便讨伐?面对孔子的诘问,冉求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颛臾国城墙坚固,而且离费国很近,现在不讨伐,以后可能成为子孙的麻烦。

孔子正色道: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分配公平就没有贫穷,和睦相处就不怕人少,安定团结就没有倾覆的危险。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文德教化使他们归服。吸引他们来了,还要让他们安定下来。现在远人不服,你们不去修行仁德,却想通过征伐来解决问题,祸患可能离你们不远了。

孔子的这番话阐释了亲仁善邻、修文服远的理念。战争带来灾难,和平带来繁荣,先秦诸子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司马穰苴称“国虽大,好战必亡”。

《战国策》记载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以自己的妻妾朋友欺骗自己比城北徐公更美一事,来劝解齐威王不要被身边的人蒙蔽。齐威王接受了建议,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提意见的,受上赏;上书劝谏的,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的被君王听见的,受下赏”。

命令初下之时,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由此,齐国国内政治清明,引发邻邦的震动,燕、赵、韩、魏皆朝于齐。这就是所谓的“战胜于朝廷”。

“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其中的《尧典》一文称,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帝尧明察四方、善理天下,能够做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句话的意思是,帝尧“发扬自己的德行,使九族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就能够处理好百姓的事务;百姓政事清明以后,就可以让诸侯万邦和谐”。

“和”字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后来逐渐发展出和而不同、和平相处、恰到好处等意思。《说文解字》称“和,相应也”,本义是指在音乐演奏中不同的乐器相互配合、和谐伴奏。

《左传》中,齐国名相晏婴对“和”字作了生动解读。他认为,“和”的状态就像调羹一样,水、火、醋、酱、盐等与鱼肉相互调和,最终形成美味。

仰望苍穹,地球是目前可知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却依然充满贫穷、战争、疾病等各种挑战,霸权和偏见屡见不鲜。“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念为人类设计出了一条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光明道路,必将使地球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家园。(作者:陈祥龙 曲阜师范大学)

来源 解放日报

编辑 周章龙

编审 王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