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预防春季传染病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

预防春季传染病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

时间:2023-11-20 16:16:01

相关推荐

预防春季传染病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

一、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常识

1、调适寒温。春季气候多变,老幼病弱者应随时增减衣服,不宜过早脱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心脑血管者更要注意。

2、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3、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4、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5、远离过敏源,远离人群密集场所。6、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总之,春天气候多变,对人生理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因此春季应顺应自然变化,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春天生机勃发的特点,才能维护身心健康。

预防流行性疾病

阳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大地一片生机,人们也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后开始活动频繁。

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春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另外,春天气温气压变化较大,一些慢性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复发。那么怎样做好防病保健呢?

首先要有防病意识和坚强的信念。在思想上做好防病的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要坚持服药,相信自己能抗击病症。

其次是预防接种,可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

第三,日常调摄方面要多加注意。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快地脱去冬衣。饮用泡有贯众的水(取贯众500克洗净,放入水桶中,每周换药一次),也可在室内放置薄荷油以静化空气。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熏蒸,每周二次,可以预防其他人患感冒。另外,每天按摩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札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二、宝宝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宝宝如何预防传染病

(1)讲究卫生

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开展与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消灭蚊蝇鼠蚤等传染媒介,是预防时疫的流行和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首先要保持室内外卫生,保持孩子个人的良好卫生和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在天气晴好、风小时经常到外面晒太阳,活动身体玩一玩,大一些的孩子每天要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能够每天有一次日光浴和空气浴,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而不易得病。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要进行2次室内通风换气,以确保室内空气新鲜,使孩子身体在好的环境中生活。

除了日光浴和空气浴外,还要保持宝宝胃肠功能的正常,作到食饮有节,不吃油腻不好消化的肉类,油煎食品,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食,要以粮食、蔬菜为主,适量添加肉食。做到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以适应宝宝白天活动量大,消耗多,晚上睡眠早,胃肠需要休息的特点,来保持生长发育的需要,也不妨碍胃肠的休息。否则胃肠中会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而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这些未被消化的积滞就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而成为致病因素,当外界有传染病病毒流行时这些孩子是最易被传染上了。

宝宝起居要有常,孩子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从新生儿的20个小时的睡眠,1~2岁孩子的睡眠13小时,学前儿的11小时,学龄儿的9~10小时。我们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有些家长喜欢夜晚带孩子外出游玩,直至深夜,使孩子处于兴奋和疲劳状态,这时孩子身体的抵抗力是最低,也是最容易得病和被传染上传染病的时候了。

个人的生活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就包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保证身体健康而不易患病。

(2)隔离预防

班固《汉书》载:“民疾疫者,舍空邸茅为置医学”。指出发生时疫应做好隔离和治疗工作。同时还指出隔离以防疫,比服药以防疫为好。故凡宝宝在传染病流行时,可发生传染。这是除了患病的孩子需要积极的治疗外,还必须隔离。患儿应另住一室,禁止与他人接触;特别是健康的孩子更应该禁止与传染病患者接触,以免受到传染。

更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当地有传染病疫情时,流行较广的地区,宝宝家中有人接触过病人时,这时家中的人虽未发病也应隔离,因恐疫邪已经潜伏在该人体内,内伏之疫邪亦可传染给他人。在流行传染病季节,不应当带孩子到疫区或到公共场所活动,以免为病邪所传染。

(3)消毒防疫

利用药物进行定期的家庭消毒,尤其是有过从疫区来的人员后,更要进行消毒。主要对于家具的消毒和室内空气的消毒。如果饮水条件不好时就更要对饮水进行消毒。我们的城市本身所用的自来水就是用药物消毒的,所以自来水中含有氯。中医在饮水消毒时用贯众、雄黄、明矾作水的消毒药物,有功效。

(4)药物预防

中医应用药物预防时疫的传染已经有很多办法。药物预防时疫有外用法和内服药办法。

外用药有涂鼻法,是以药粉或药液涂于口鼻之内,以预防时疫传染的方法。民间还有些地方,于端午节,用雄黄粉涂于宝宝囟门,或用芳香避秽药为散,缝于小袋内,佩带于宝宝身上,这也具有避疫防病的含义。

内服药物以预防时疫,这个预防方法用之很广。中医历代医家记载有关内服药物防疫的药方。如今在“非典”流传的时期,从疫区到北京都在研究使用中药预防它的流行。我们家长可以请在当地上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帮助处方,与以预防的中药,也是对于孩子抵抗力的提高,保证健康的一个方法。

宝宝应用中药预防时疫传染病时,应该以当时、当地流行的传染病情为标准,拟订中药处方对症用药为最好。

三、怎样预防十大流行性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应遵循的原则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者3个基本环节组成。预防传染病的原则有3点。

消除传染源。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离去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与其密切接触者应服药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实行湿式打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用3%得来苏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等,不随地吐痰。如果是消化道传染病,要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应该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占粪尿体积1/5~1/4的漂白粉,或5%~10%来苏儿溶液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果是经皮肤、黏膜传播的传染病,应该消灭老鼠、苍蝇等,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毛巾等物品。

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对易感染儿童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提高抵抗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类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更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患上流行性感冒,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一、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每天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保证足够的睡眠。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

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治疗流行性感冒要遵循的原则

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而可以致死。

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节,伤寒、痢疾、肠炎、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是确保卫生。

确保水源卫生。派专人保护水源,定期对水井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饮用开水,或者是经过净化、消毒的水。

注意食品卫生。应该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他们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管好厕所和垃圾。修建防蝇厕所。在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

特别注意防蚊。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手足口病采取以下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常洗手,尤其是给婴幼儿换尿布后。

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清洗脏的衣物。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去幼儿园、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特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明显,临床表现多为干性咳嗽、偶尔咳血等。

一、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内要开窗通风。

要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用皂液和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

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触摸前应该先洗手。

注意饮食均衡,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不吸烟。

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带16层纱布口罩。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如果接触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患者近期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家具和衣物等。

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尽量避免探视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

三、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送到医院就诊

出现高于38℃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现象。

干咳少痰,偶尔有血丝痰,呼吸加速急促,呼吸窘迫。

服用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伤寒流行。

伤寒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使水或食物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伤寒大范围流行。

伤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全身不舒服、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持续上升,一周左右可以升到39℃~40℃。

持续2~3周后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脉搏缓慢。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通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能复发。

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第4周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但身体复原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

伤寒的并发症主要有:约有2%的伤寒病人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也可能在病情恢复期发生。患病后1~3周伤寒病人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

预防伤寒,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传染病人必须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病人的餐具要消毒。对病人粪便和尿液进行消毒。

四、儿童怎样预防传染病

儿童怎样预防传染病

堵截造成盛行的三个关键的相互接洽,疾病就不再继承流传。以下为详细步伐。

一、管理传染源

(1)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精神和生活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治疗。

(2)与病人接触者应进行医学检查和其它预防措施。

(3)幼儿园幼儿缺席应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要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对传染疾病的动物,无价值者,可以杀灭,有的可施行隔离和治疗。

二、切断传染途径

(1)对肠道传染病着重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除四害、用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措施。

(2)对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为简便易行的预防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必要和可能时进行空气消毒。对以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可采用药物或其它措施防虫、杀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者

(1)适当锻炼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加强营养,劳逸结合。

(3)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增强小儿免疫力。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尽可能避免同病人接触,必要时可预防服药,如接触猩红热可服磺胺类药物等。

儿童预防传染病应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象幼苗容易受病害一样,常发生传染病。这是因为人在儿童时期还缺乏免疫力。新生儿从母亲体内带来的一部分抵御传染病的免疫力,也只能在6个月左右的短暂时间内起些保护作用,然后就很快消失了。这样,就使儿童经常遇到多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威胁。为了预防孩子得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一些事情。

(1)孩子出生以后

孩子出生以后,应该和当地的医生取得联系,接受医生对儿童的保健指导。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预防接种,按照当地的规定,给孩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各种疫苗。这是针对儿童免疫力低和传染病的特点,有计划的一项一项进行的。

各项预防接种中,常年列入计划免疫的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疫苗糖丸、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此外,还有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a群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等等。

(2)培养孩子的文明卫生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文明卫生的习惯,比如,让孩子用自己的生活用具,特别是水杯、毛巾、牙刷、手绢等。不喝生水,不随地便溺,不用手揉眼睛,不吃不干净的食品,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脚等等。

(3)了解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

应该了解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如冬春季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由于昆虫传播的传染病。

(4)发现传染病人,应该隔离治疗

发现传染病人,应该隔离治疗,有利于防止传染别人,也有利于使病人得到合理的治疗。应该知道,孩子一旦接触了传染病人,就成为接触者,受传染的威胁自然更大些。这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接触了病毒性肝炎的孩子,可以注射丙种球蛋白;接触了流行性脑膜炎或猩红热的孩子,可以服用些磺胺药;接触了麻疹的孩子,必要时可以接种麻疹疫苗等等。

(5)巧妙增强孩子清洁意识

培养孩子养成手部卫生习惯,不能仅靠家长的强制行为,只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传染病菌的可怕,才能让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不妨带孩子去网上搜索各种在显微镜下放大的形态非常恶心的细菌图,把这些图打印出来,放在孩子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告诉他这些细菌的危害性,问他想不想这些难看又可怕的东西跑到他的身体里去。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勤快而善于引导的家长,可以结合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对孩子展开全景式健康教育,使孩子远离传染病,健康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