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清明节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清明节

时间:2018-09-22 03:10:18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清明节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人在饮食方面对神灵和祖先的态度和做法,也只不过是把人世间的饮食文化延伸到另外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而已。人们给神灵吃好的,目的是祈求、希望神灵在另外一个世界给奉献食物的人带来好处,正像人间的饮食能够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一样。人们使用食物来与神灵建立关系、维持关系,这与古代国家之间的纳贡和赏赐相同。对神灵和祖先(尤其是远祖)的食物供奉,可以考察一个民族历史上的饮食情况,尤其是一些奇异的食俗。要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良好态度,所供奉的食物必须是合其口味的。因为神灵和祖先不仅属于另外一个世界,还属于过去的时代,所以敬献给他们的东西就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喜好,尽可能地投其所好。

说说先神后人许多民族在饭前要先举行简单的祭祖仪式,之后人们才开始食用。特别是在有酒肉的餐饮中,尤其不能忘记祭祖。苗族的“良答”习俗,是在享用有酒肉的餐饮之前,要掐一些肉食扔在地上,表示让祖先吃。“良”即“掐”,“答”即“地上”。是否举行这样的仪式,被视为是否有礼貌、是否尊重祖先的标准。鄂温克族每逢节日,都要把牛羊肉、兽肉、米面食品、糖果、酒等最好的食物,投人熊熊的大火中,以祈求全家得到“火神”的保佑。以全羊招待亲友、客人的时候,进餐前主人要先用自己的小刀割一块肉敬“火神”,然后割块羊尾巴肉敬客人。

达斡尔族除夕夜吃手把肉时举行的仪式是:家中男性老人用刀切一条“瓦琪”(尻背肉),举起酒杯,用食指蘸酒向空中右上方弹三下,口念祝词,吃下“瓦琪”,喝干杯中酒。仪式完毕,其他人才能入席就餐。 纳西族摩梭人在祭祖时摆设的方形木板上面的十二个孔象征十二个月,每个孔上放石子,插三块一头削尖的木片,作为路标。长条供桌上插籽油树枝和檀香树枝,树枝下摆盘子,放一双筷子,盘内装一颗石子,一块指尖大小的泥土,象征祖先居住地上的山和土地,还有一个核桃和一个梨子,意思是祖先在尘世生活时,养育后代呕心沥血,即便到山上劳动采到的野果也舍不得吃,还要带回家来给孩子吃。

而儿女长大能赡养父母时父母已经过世,只好在祭祖时摆出来表示心意。桌上还摆有一碗炒豆,表示祖先在喂养孩子时,因为小孩子还不能吃饭,新麦新玉米成熟了祖先嚼烂了再喂小孩吃。今天的摆设,表示不忘记祖先的苦心,要回敬祖先的养育之恩。桌边摆设的木盆里放三根肋巴骨,一砣烧肉,意义为祖先打猎时,首先烧一块肉吃,并且见者有份。这是回忆祖先的饮食习俗。

小编带大家谈谈节日祭祀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祭祀的祖先中有辈分:离自己比较近的,也有家族性的远祖。为祭祀远祖,过去许多民族的家族都辟出一些专供祭祀费用的田地。清明节祭祀的东西大体分为四类:酒肉、主食、冥用物品、糖烟果品。各民族在处理“遵循祖先饮食习惯”和“让祖先与子孙同乐”这两者的矛盾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现在,“让祖先与子孙同乐”越来越呈上升势头。让祖先遵循现在子孙们的饮食习惯,祖先就能享受到新兴食物的快乐,于是连啤酒、香槟、可乐之类的洋玩艺以及香烟、糖果都献给祖先。人们认为,自己所喜欢吃的东西,祖先一定也喜欢。

中元节在汉族习俗中是三大鬼节之一,许多少数民族也把这个节日看作是一个祭祀祖先的时节。加上佛教的传人,目连救母的故事与中国的鬼神出没及祖先生活在另外世界等观念联系在一起,使这一天成为一个为祖先寄送饮食和花费的节日。“盂兰盆会”又称“目连会”,“盂兰盆” 在梵语中是“救倒悬”的意思。传说目连梦见自己的母亲在地狱中被饿鬼包围,境况犹如处于倒悬。他端饭喂母亲,但是一喂到嘴边就化为火炭。目连将这种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求佛解救母亲的苦难。佛告诉他说,他的母亲罪孽深重,要求他在七月十五那天准备百味饮食,施舍十方僧众,并举行盂兰盆会,方可解救其母的苦难。

在这一天,布依族要杀鸡并蒸五色花糯米饭祭祖,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还要把糯米制作成圆糖粑、褡裢粑祭供祖先。圆糖粑形如面包,是以糯米和适量的籼米磨成粉,经筛箩筛好之后放进盆里以水搅拌均匀,再捏成圆粑形,并用芝麻糖做“心”,蒸熟即成。褡裢粑的制作过程与圆糖粑相同,只是使用油盐或苹果做“心”,捏成扁长条形,用剪好的芭蕉叶包裹,粑置于叶片两端,中间空着,包好之后折起来,蒸熟即可。

有的地方在这一天把祖先“迎接回来”祭祀,有的则是把钱币“邮寄” ( 焚烧)到阴间去。“ 迎接回来”要提前三天,在十五日之前所供奉的是一般的饮食,如广西壮族吃粥的人家供奉的也只是粥和一碟青菜,而部分瑶族、侗族和苗族则早晨供茶粥,中午和晚上供酒肉。大供是在十四或十五那天,这一天祭祀时间在晚餐时,供物中的家禽和牲畜都讲究整得,其中鸭子不可缺少。人们从四五月份就喂养鸭子准备到今天来使用。据说鸭子善凫水,能把祖先的神魂渡过江河和湖海。送给祖先的除了钱币和日用物品之外,还要送“礼担”。

柳江的壮族将几串粽粑作为礼担,挑到自己家田边或河边,把粽粑倒进田里或河中。恭城的瑶族则以肉菜、盐油、茶叶、糍粑装担,放在客厅或由家人挑送门外, 仫佬族对七月十五这个鬼节有自己的解释和举办方式。他们认为凡三十六岁之后死的人就可以上祖宗台,而三十六岁之前死的人则不能,以致逢年过节没有人祭祀他们,成为“野鬼”,他们到阴间后无家可归,十分可怜。为了让这些“野鬼”在阴间不感到孤独,阳间人要在每年的七月十四接他们过来一次,给他们好吃的,然后把他们送走。于是在七月七日接回自己的祖先之后,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食,一直到七月十四。七月十四下午要以猪、鸡、鸭三牲酒菜供在祖先灵牌前,读祭文,寄送包裹。晚饭后,人们就把剩饭剩菜倒在路边,让野鬼们享受。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