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耳屎别乱挖!滴婴儿油能除耳垢?听听医生怎么说

耳屎别乱挖!滴婴儿油能除耳垢?听听医生怎么说

时间:2019-01-26 18:24:23

相关推荐

耳屎别乱挖!滴婴儿油能除耳垢?听听医生怎么说

耳朵好痒、好想挖?小心耳屎乱挖恐越挖越痒,增加耳朵感染风险!

有鉴于此,坊间就流传了不少奇特的除耳垢偏方,像是「滴婴儿油、橄榄油能把干耳屎溶开,有助耳屎排出」、「用生理食盐水灌洗耳道,能冲掉耳屎」等说法。

但这样的方法真的可行吗?就让我们跟着专业耳鼻喉科医师的脚步来破解迷思、一一厘清上述说法是真是假吧!

耳鼻喉科医师不建议民众挖耳朵?防破坏外耳道防护功能、诱发感染

耳鼻喉科医师示,在开始讨论以上方法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去除耳垢前,要先说明的是,为什么耳鼻喉科医师不建议民众自行滥挖耳屎?

这是因为耳屎不仅是人体耳道的正常分泌物,更含有丰富的油脂与防菌酵素,有保护外耳道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抑菌作用。

而且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耳垢会随新陈代谢掉落、自行排出,因此并不需要特别使用外力去掏挖它。

最重要的是,多数民众在挖耳屎时,常会因看不到耳内状况,加上耳道结构弯曲的因素,反而使耳屎在掏挖过程中,被推到更深处,造成耳朵闷塞。

加上挖耳屎的动作,更会破坏外耳道既有的防护功能,甚至容易刮伤耳壁,造成流血,进而发生感染,产生发炎、化脓。

所以在综合上述原因下,不建议民众乱挖耳屎!若发现自己似乎因耳屎太多,而影响听力或感到不适时,建议切勿自行掏挖,而应积极寻求耳鼻喉科专业医师协助、厘清原因,并进一步帮忙清理,会相对安全、妥当。

去除耳垢偏方谁是谁非?耳朵保养该怎么做?医师破解4大常见迷思

既然耳屎不能乱挖,那坊间流传的各式能除耳垢的偏方,到底可不可行呢?

为避免民众误入除耳垢误区,医师也特别针对临床门诊中常碰到民众容易有的4大疑问和迷思,加以解说:

Q1/听说在耳朵滴婴儿油、橄榄油能把干耳屎溶开,有助耳屎排出,真的吗?

医师提醒,理论上油类成分确实可以软化耳垢,但把婴儿油、橄榄油等油类滴进耳朵,不仅溶出效果有限,更会使耳屎从干的变成湿的,甚至变成黏的。

加上这些油腻的成分泡在耳内跑不出来,不仅影响耳垢排出,更容易破坏外耳道自清的能力。

此外,倘若民众耳朵又有受伤或发炎问题、处于敏感状态下,若再滴入婴儿油、橄榄油等异物,更可能因此产生刺激、加重发炎状况,所以真的不建议大家贸然尝试。

事实上,耳鼻喉科医师在临床上有专门的耳垢软化剂,如果民众有耳屎过多的困扰,不妨可进一步寻求医师协助,在医师开立、指示下妥善使用,较有保障。

Q2/用生理食盐水灌洗耳道,能帮助冲掉耳屎?

对此,医师分享,根据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所发表的处理耳屎的治疗指引中,就曾提到医师在临床上,可以考虑使用以下3招治疗方式:

1.外耳道冲洗(Irrigation、Ear syringing)。

2.滴耳屎软化剂(Cerumenolytic agents、Wax-softening agents)。

3.使用器械手动清除(Manual removal requiring instrumentation)。

而当中就有网路流传的以生理食盐水进行外耳道冲洗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耳屎软化剂民众可以在家自行使用,再回诊给医师清除耳屎外,上述这些方式都应该由医师操作。

医师提到,自己曾碰过滥用生理食盐水、不明仪器进行外耳道灌洗,最后反因为力道拿捏不对,造成耳膜破掉的案例。如果民众又在有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有装中耳通气管的状态下,任意进行外耳道灌洗,恐将因此使水分直接冲入中耳腔,对中耳构造产生伤害。

更何况有部分民众,先天有耳道狭窄或弯曲等外耳道结构异常问题,若贸然进行外耳道冲洗,更可能会让冲进去的水流不出来而引起感染。

所以,提醒民众,切勿在家自行使用生理食盐水、清水等物品灌洗耳道。

Q3/常觉得耳屎塞住耳道?使用耳屎软化剂后,容易眩晕?是哪里出问题?

不过,医师也分享,临床上确实有不少人因体质关系会分泌油耳垢,无法经由代谢带出,而容易积在耳道。针对这类耳屎塞住耳道的朋友,建议不妨可以养成3个月定期前往耳鼻喉科清洁,或是请医师开立耳垢软化剂帮助耳屎排出的方式来帮助改善。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患者在就医,拿到医师开立的耳屎软化剂,或是耳滴剂后要注意,由于人体耳朵内有维持平衡的前庭构造,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因此不论民众准备滴什么药物进入耳朵,在使用前都应该要在手中握个数秒,使液体与自身体温接近后再使用,才不会因为液体过冷,而刺激耳朵产生眩晕反应,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

Q4/网路上流传:洗澡后用棉花棒掏一掏耳朵去除水分,能帮助减少耳屎生成,真的吗?

医师再次重申,耳朵保养的重点就是让耳朵常保持清洁、干爽及畅通,尤其是外耳道在正常情形下,有耳垢的保护可以避免细菌感染。若贸然挖耳朵、清除耳垢,或使用不清洁的挖耳工具,不只会造成外耳道皮肤的受伤,也容易让细菌侵入和生长。

倘若又加上因为洗头或游泳不慎让耳朵积存脏水,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造成发炎,形成外耳炎。初期耳朵有些微搔痒肿胀感,若症状没有继续恶化,有时会自行痊愈;但如果发炎范围持续扩大,就可能使耳朵产生灼热肿痛,甚至流脓、听力变差。

所以尽量避免耳朵进水,的确是不错的保养方式。而可行的方法有洗头时耳朵戴上耳塞,或塞上棉花球防水,或淋浴洗澡时戴上浴帽;在游泳前戴上专用的硅胶「游泳耳塞」,避免脏水进入耳朵里面造成感染,都是很好的选择。

若耳朵不慎进水也不用着急,此时可试着将头倒向进水的那一侧,以跳跃方式让水流出。如果还是有残留的水在耳内,可以尝试用棉花棒轻轻的沾,唯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大力挖,免得将泡了水膨胀的耳屎越推越进去;或者是用吹风机将温度调低、风量调小,轻轻的将水吹干也行。

但以上方法重点都在水分的去除,耳屎是每天都会自然形成的东西,把水分清掉,并不会减少它的产生。不过,清掉进入耳朵的水分还是有好处,能帮助避免耳屎泡水膨胀而塞住耳朵,也可以减少耳朵因长期潮湿而罹患外耳道发炎,或耳朵长霉菌的风险。

【医师小叮咛】:

最后医师也提醒,如果民众发现自身经常有单侧耳塞的困扰,千万不要觉得耳塞就是耳屎塞住了,而轻忽其严重性。

事实上,举凡耳咽管功能不良、慢性外耳炎、中耳积水、内耳不平衡,甚至鼻咽癌,或听神经瘤,都有可能造成上述症状的发生,民众应积极就医检查、治疗较有保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