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拥有超高成就 全都有天分“洞察力”

拥有超高成就 全都有天分“洞察力”

时间:2018-07-29 21:43:47

相关推荐

拥有超高成就 全都有天分“洞察力”

【鱼堂主爱思考】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堂主锦囊:对正在发生的事毫无觉察,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

你好,我是鱼堂主,今天想跟你聊聊,如何成为厉害的觉察者。

觉察是一个很厉害的能力,它可以帮你发现机会,不被表象蒙蔽。

生活中有很多需求存在,需要的只是有一个观察之眼。

我一个朋友自己迁移户口,中间各种查资料、跑部门,花费很多精力户口才办下来。

整个过程太繁琐,可能就办理一次户口,却要从头到尾折腾。她把这个过程整理成攻略,放到网上可以帮助以后需要的人。

没想到因为这个行为,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咨询。还有人想让她帮忙代办,就这样慢慢的开起了公司,主要帮别人办理各种证件。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用每天都盯着大风口,这些生意不是马上可以插手的。

比较靠谱的是抓住眼前能做的事,先积累自己的经验和资本。

机会一直隐藏在事件里,仔细观察思考才会被发现。

Q1,什么是一流的觉察者?

成为一流的洞察者,要有多维的思考能力,才能发现别人错失的机会,找到问题背后暗含的内容。

一流的人能创造历史;

二流的人紧跟历史抓住机会;

三流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不能创造历史,起码要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改变,觉察能力是最好的一个方法。

一般的思维习惯,跟着事件演进思路前进。

我最开始是在一个小平台发文章,写了100天没有多少读者。一个初学者如果没有反馈,很难坚持持续下去。

后面经过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首先平台整体用户数量是有限的,头部作者占领了大部分读者注意力。其他作者没有影响力没有人看是正常现象,我们平时也会找大V的内容看,毕竟他们的内容更加成熟。

这个时候我要怎么打破困境,觉察者第一个要素,就是打破单一维度分析问题。

努力是一个维度,单纯靠努力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增加一个维度学习。

用到“努力”和“学习”,两个维度看待这个问题。

努力是单平台横向前进,学习是找到突破的方法,换一个方式、换一个平台努力。

就好像爬山一样,本来规划了一条路线。过程中遇到一些翻越不了的山坡,学习新的方式是为了规避搞不定的困难。绕开也是一个方法,我们的目标是终点,不只是为了战胜这个困难。

一个平台努力了没有效果,就是遇到了一个困难不能解决。这个时候增加一个新平台发展,就是为自己转换了一个努力方式。

不能一条路走不同,还一直要在原地熬。

横向前进就是单视角,纵向前进就是双角度。

决策者就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打开被表象蒙蔽的眼界。如果你的目的是远方,那就不能被眼前的困难阻碍。

Q2,觉察重要信息的习惯

对重要信息的关注,是让你拥有觉察能力的关键。

最开始我做业务的时候,跟客户谈业务订单。每次谈下来就很开心,一个订单赚了多少钱。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质量问题,客户要求重做一批。最开始的时候只是烦恼、担心、抱怨、麻烦想着自己又亏了多少钱。

后面发现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事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都是做完一单就结束,做错了也没有找原因。

这样就算完成很多次工作,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价值。找到重要信息的习惯,不仅观察本次做事的信息,更要关注以后再次遇到该如何改进。

做事纯平经验会陷入自我归因,做好了就觉得自己厉害,做的不好就觉得是别人不配合。

这样的总结会流于表面,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不会有改进。

养成对重要事情关注的习惯,会让你看到问题的本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因素是那些?

找到重点总结出来的经验,才会在下次真正的帮助到你。

Q3,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不得不说厉害的人有很多,跟他们学习是最快的方法。

大家做差不多的事,都在努力结果却大不同。对比结果就要问一句,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方法?

方法不在精妙与否,更重要的是好用会用。

就像写作大纲这个方法,以前也听过不觉得有什么厉害。

自己经常写一半不知道写什么,有时候写最后已经离题万里。后来跟其他作者聊天知道大纲的好处,自己回去使用了一次就被征服。

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反省之后得到一个重要的启发。

就是自己没有把写作流程化,一直在凭感觉灵感写作。流程的好处就是规范,按照不同的步骤走一遍,可以大大的减少自己犯错的几率。

以前想到什么写到那里,整篇文章的完整性、逻辑性都不够自恰。有了这个流程步骤,按照环节进行可以避免遗漏。

事情的最优解没有多少方法,当你遇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时。

不能只是看看而已,更要抓住这个灵感,为什么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方法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把机会变成自己的知识。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对比思路,有了这些思路自己做点什么的习惯。

把知道的知识使用起来,第一步就是类比到自己身上。让经验方法和自己产生关系,不只是停留在醍醐灌顶的启发。

还要让知识切实的起到作用,帮助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

Q4,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连动

有一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情景,自己做事的眼界”内部视角”受限制,不能客观的看问题。

让我想起舅舅家的表妹,她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而且今年准备报考北大。

刚开始听舅妈这样聊觉得不太靠谱,毕竟好大学录取分数线一直很高。虽然成绩还算不错,放在北大这个标准衡量还是有点差距。

接着往下聊天,听到舅妈说:“表妹从小的理想就是上北大中文系,当初去北京还专门去了一趟学校。”

为了考上北大表妹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都有任务、有时间安排、有总结。甚至把自己的优缺点都用四象限,做了一个完整的分析。她明白自己需要努力,清楚的计划怎么做才能上北大。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从开始的不靠谱到现在变得有一点希望了。

为了避免自己耳听为虚,还亲自观察了几天,发现他每天都在案计划学习,每天的进步都看的见。

这时候你是不是也相信他能考上了呢?

这是人之常情。越了解就越相信,难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就出在“内部视角”,更多细致的信息会让人盲目。

如果只关注自己的表妹努力,会被这个信息误导。好像只有她在努力一样,其他想考北大的学生不一样在努力吗?大家都在努力北大招收学生就那么多,努力不代表一定会成功。

竞争的人多了,努力会被消耗掉,你努力80分是领先,别人也努力80分这个努力就被持平了。

我们不能保证只有在努力,别人就不能努力学习。

所以要想真的知道表妹学习行不行,需要外部视角看看其他同学水平,才可以让你的判断有参考对比。

只从外部视角也是局限,作为一个觉察者需要内外视角连动。

只用外部视角会让人陷入,对事情产生线性发展的“外推谬误”。只用外部视角看问题会陷入经验主义,就是一件事的发展以前什么样,我们天然的就认为以后也应该这个进度。

这样的思考会让你忽略意外,习惯用已经发生的进度去推理。

事情怎么可能没有意外,只是线性推演会被过去经验限制。我自己在写一个“思维力”专栏,一共16节拆解思维模型的课程。

写前两篇觉得还停顺利,觉得在怎么样3天写一篇没问题吧?

一个星期2篇,8个星期写完,两个月搞定计划的多好。结果现在2个月了,才更新6节。

这件事的教训就是,如果你要预测自己做一件事的结果如何,应该参考做过类似事情人的进度。有了这样一个对比,就可以有一个平均水平,构成一个“基础比率”,用这个标准参考比自己瞎猜要准确的多。

外推谬误就是我们假定,一件事会按照固定的进度线性推进。

但谁又能保证事情不出意外,你没做到哪一步就想不到有什么困难。

只用内部视角思考问题,没有一个参展标准容易被信息误导盲目。只有外部视角觉得自己读过很多书,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没有真的去做永远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用单一想法就想解决问题,是一厢情愿的瞎想。

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存在,很多道理看似矛盾,那是因为适用条件不同,你要先有自己的条件,才能谈的上那个有道理。

世界就是一条河,水是深是浅跟你的个头有关系,想知道只有自己下水试试才清楚。

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想法,还能正常行事能力,是一流智力人的表现。

我是鱼堂主,每天带你深度思考者,专注思维分析,自我提升方法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