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原创」中国垂直起降战斗机猜想2

「原创」中国垂直起降战斗机猜想2

时间:2018-12-06 20:39:43

相关推荐

「原创」中国垂直起降战斗机猜想2

提起垂直起降战斗机,大家印象中觉得这是这是一款鸡肋战机,可是历史证明这种飞机一点都不鸡肋,35年前的1982年4月2日,英阿马岛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海鹞”虽然没有完全保护好特遣舰队,但的确使阿根廷“短剑”和“天鹰”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并在空战中击落了22架阿根廷空军和海军飞机,自身无一损失。这个非凡的22:0的杀伤比,成就了一场伟大战争中的一种伟大战斗机。这里的22架指的是幻影IIIEA和短剑战斗机(以色列仿制的幻影III战斗机)如果算上被击落的25架A4天鹰就是47架的惊人战绩了。

就是它猎杀了22架阿根廷战斗机

阿根廷空军的“幻影”IIIEA

阿根廷空军的“短剑”战斗机

阿根廷空军的A4天鹰攻击机

海鹞的能力平平,按技术分顶天算是一代半战斗机,对比二代机里的大明星幻影III的纸面数据,海鹞就是一只弱鸡,可是现实在哪摆着空战22:0,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未来的某天日本突然占领钓鱼台群岛,面对有代差优势的F35B和8-10艘的准航母,歼15和2艘001和2艘002如何应战?海军内部和一些院所大学战略眼光的人还是有的如:某所、军方某部、西南某厂,联合进行了STOVL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体系化的提出了STOVL推进系统总体设计关键设计技术的相关需求。关键技术的分析和分解,是基础研究的基础,能够将一件复杂事务进行有效分解,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汇集行业各方面的力量,对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逐步破解。

某所预先研究总体设计部,研究了基于国内某型发动机修改成为STOVL推进动力时,巡航发动机与升力风扇之间的匹配和约束关系。研究表明,基于某型14.9吨推力发动机改STOVL 发动机时,如果仅修改低压涡轮,STOVL发动机总升力可达到15.51吨,而如全新设计主发动机低压部件(低压风扇和低压涡轮),并将涡轮前温度提高87K,STOVL发动机总升力可以达到17.38吨。(比F-35B还是差一点,呵呵。)

某大学和某所,共同研究升力风扇的减重问题——超重是困扰F-35B多年的痼疾。在常规无对转双级升力风扇的基础上,设计了第一级无静子的对转风扇,叶片数量从160片减少到74片,理论减重效果明显。在与F-35B的升力风扇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理论升力达到120千牛,比F-35B的88.3千牛高36%。应用畸变三维非定常计算程序,研究了对转双级升力风扇的周向压力畸变和影响,证明对转风扇有较好的抗进口流场畸变能力,发展了在设计阶段就可用计算预估畸变影响的设计方法。该研究为中国升力模拟复杂工况下的进气效率创造了一套新方法,为风扇的创新设计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某大学某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垂直起降飞机总体设计中关于升力风扇的动量理论估算模型。模型由系统总推力、风扇桨盘推力、升力风扇系统功率、推力面积比、功率推力比五大公式组成,同时提出了模型的算例。这项研究,为升力风扇工况的软件模拟奠定了基础,对提高设计质量,加速设计验证具有重要意义。

某所基于类似F-35B的动力系统方案,提出了STOVL升力风扇的基本参数:流量200公斤/秒,输入轴功率20MV,2级风扇转速约为6700r/min,传动比1:1,风扇直径不大于1.3m。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升力风扇的设计目标,制定了传动机构的布局方案、承力机匣布局方案、转子支撑方案和润滑和封严结构方案。特别的,根据升力风扇的结构特征,设计设计了几种机匣结构布局方案,如单承力机匣中置布局、单承力机匣下置布局、双承力机匣布局等多种布局,并对各种布局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方案。

某大学建成了国内首台双排对转压气机试验台,开始了对转压气机的设计以及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某大学对矢量喷管满足大矢量偏角和多任务作战需求的技术、偏转机构的设计及特性研究技术、高温下大角度偏转喷管的密封、冷却及质量减轻技术、飞机平衡技术、近地面条件下的升力损失评估技术进行了探索。

简氏报道中我国大学制作的三轴承旋转喷管模型

某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对STVTOL战斗机用推力矢量喷管技术进行了分析。如:

单膨胀斜面喷管:英文缩写SERN,GE公司研制,是一种二元矢量喷管。SERN喷管依靠上挡板使喷流向下偏转。缺点是喷流在碰壁后(上挡板的偏转位置)向下通过下挡板边缘时会发生气流分离,从而导致严重的推力损失,而且重量较大。

三轴承偏转喷管:始于雅克设计局,用于雅克-141战机,并被美国购买专利技术后用于F-35B。

某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进行了三轴承旋转喷管型面设计与分析,探讨了等直段、型面过渡段、收缩喷管段的设计方法。同时,基于某型涡喷发动机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喷管推力矢量有效偏转角与喷管偏转角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则设计的三轴承旋转喷管具有产生矢量推力的能力,满足了型面设计的要求。

相比三轴承旋转喷管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轴对称矢量喷管的研究速度似乎更快些。

某所进行了轴对称矢量喷管AVEN控制系统装机试验研究。在加力状态下,在给定偏转角最高达到27°,直至喷管偏转未到位未知。定量研究了喷管控制系统静态和动态基本性能、控制系统油源压力、流量对矢量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网传国内3元矢量喷管的偏转角可以达到25°。

我国的轴对称矢量喷管

三轴承机械偏转喷管技术,是目前矢量高推的基本技术之一。不过从机械偏转技术跳出去看,采用流体推力矢量(Fluidic thrust vectoring, FTV),即利用二次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形成推力矢量的技术,将是偏转喷管技术的大热门。与上述三轴承机械式偏转技术相比,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结构更简单,更轻量、更经济,其反应速度更快,适应范围也更广。国内也在展开这方面技术的预研。

流体推力矢量示意图

某大学进行二次喷流控制推力矢量喷管的数值研究。实试验模型数据表明,当二次喷流与主喷流比值达到0.32时,主流可以开始产生矢量推力。试验模型可以达到的最大矢量偏转为46°。

中航某厂进行了一种新型双喉道射流矢量喷管的工作特性研究。

某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某大学基于二维气动矢量喷管构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次流通道对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的性能影响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喷管推力矢量角并不是随次流流量增加而一直增大,流量增加到一定值矢量角达到最大,之后再增加次流流量反而会使矢量角下降,而且推力系数和矢量效率也会显著降低。

如此看来中国研制隐身垂直起降战斗机没有太大障碍了,发动机问题解决了,风扇问题解决了,三轴承旋转喷管也解决了就看海军是否下的去决心了。中国航空动力,加油!中国海军,加油!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 兵器迷的天空的博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