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基础知识 阅读 文言文...

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基础知识 阅读 文言文...

时间:2022-11-17 17:31:27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基础知识 阅读 文言文...

今天精心搜集整理《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内容丰富,建议收藏后再看哦!

《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

1、语文基础知识点20条

2、语文阅读理解必备26个知识点

3、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4、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

5、常见标点符号4条

6、句式作用8种

7、高中语文300个文言实词18个虚词

8、必须了解的外国文学常识

9、语文6种学习方法

高中生必备!

语文基础知识点20条

1.小说三要素

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 E 分类别F 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E 反问 G 反复 F 设问 H 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 并列短语 B 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

E 动补短语 F 介宾短语

G 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 表解释说明前文 B 表后文跳跃转折 C 表声音中断延长 D 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

语文阅读理解必备26个知识点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4、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8个修辞手法讲解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

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写作的5类表达方式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

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5类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

②表意思递进

③表话题转换

④表声音延长

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

⑦表总结上文

⑧用在副标题前

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4.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5.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

②表讽刺反语

③ 表特定称谓

④表着重强调

语文阅读理解句式作用

1.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2.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3.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4.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5.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6.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7.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8.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高中文言300个实词18个虚词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è背、扛)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必须了解的外国文学常识

1、古希腊

①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著有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②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古希腊戏剧家,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意大利

①但丁,意大利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叙事长诗《神曲》

②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西班牙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堂·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讽刺了灭亡的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

3、英国

①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诗人。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四部合称为四大悲剧)。

②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

③狄更斯,十七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

4、法国

①莫里哀,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代表作《悭吝人》《伪君子》均为讽刺喜剧。

②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描写于连野心勃勃的长篇小说《红与黑》。

③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④雨果,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和代表作家。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⑤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和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5、德国

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6、苏俄

①普希金,俄国诗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之始祖。诗《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②果戈理,十九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③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父与子》、散文故事集有《猎人笔记》。

④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⑤契诃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⑥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⑦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代表作是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美国

①惠特曼,民主诗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

②欧·亨利,美国作家,短篇小说《麦祺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③海明威,美国现代小说家,《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

8、印度

泰戈尔,近代印度著名诗人。19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和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9、日本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伊豆的舞女》《雪国》。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

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

A 听到 Listen B 看到 Look

C 写到 Write D 说到 Speak

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

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 依据表达方式

B 找寻明暗线索

C 依据时空顺序

D 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A 对比写法

B 象征写法

C 烘托写法

D 以小见大写法

E 先扬后抑写法

F 虚实结合写法

G 夹叙夹议写法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