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国戏曲(3):黄梅戏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中国戏曲(3):黄梅戏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时间:2019-04-19 14:04:35

相关推荐

中国戏曲(3):黄梅戏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说起黄梅戏,我想到的就是天仙配里面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还有女驸马里面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这两首都是黄梅戏里面的经典曲目呢,现在想想都想来几句呢,哈哈!那么现在就来介绍一下我很喜欢的黄梅戏吧!

黄梅戏,也称之为黄梅调或者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哦!黄梅戏源自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时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现在呢,主要是分布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黄梅戏的最早源头可能是来自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更是成为了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到了明清时期,黄梅县戏风更加繁盛。黄梅戏发展的早期大概是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黄梅戏的原名是“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现在黄梅戏的前身了。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从清康熙、乾隆到光绪年间,是“三打七唱”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唱腔、表演艺术积累和剧种的广泛传播,期间传统剧目非常丰富,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200多本,俗称“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其中,不少是取材于黄梅的真人真事。 在剧目方面,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它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非常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也都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黄梅戏更是成为了演绎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黄梅戏也是被列入了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的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