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刘姥姥绝非林黛玉眼中的“母蝗虫”

刘姥姥绝非林黛玉眼中的“母蝗虫”

时间:2018-09-10 00:31:28

相关推荐

刘姥姥绝非林黛玉眼中的“母蝗虫”

刘姥姥绝非林黛玉眼中的“母蝗虫”

刘姥姥,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记忆犹新,最有意思的是林黛玉并不看好,称之为“牛”、“母蝗虫”,妙玉也不喜欢,喝过的茶杯都要丢掉,亏得贾宝玉及时劝阻才做了个顺手人情。

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如果世上多一些刘姥姥,少一些乌眼鸡式的人群,相信社会的和谐会更加巩固。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次都能给人无尽的遐想。

读《红楼梦》,我发现作者非常讨厌那些成了家的老妪们,描写这些人几乎都是用谩骂、挖苦、嘲笑的笔法,好好的一个女孩子结了婚成了家就变得势利可恨。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是咬牙切齿的恨,无论是凤姐儿宝玉嫂叔被赵姨娘、马道婆整的几乎死去,还是园子里的那些妈妈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倚老卖老者有之,见风使舵者有之,背后挑拨离间者不少,当街谩骂者更多……这些人跟刘姥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怪刘姥姥进大观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刘姥姥,没有像狗儿一样,因为穷而迷了自己的双眼,在家骂天说地,而是组织一家人合计,寻求有效的生存之道。城里人未必是孔孟之道的践行者,反而在贫困的乡下还有儒家思想的痕迹。进贾府,刘姥姥尚且不忘羞恶廉耻之心,一个“蹭”写进了老人家的犹豫徘徊之状,刘姥姥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投靠亲戚的,每当遇到别人对自己周济,总会念几遍阿弥陀佛,对于这样虔诚的人,周瑞家的乐着帮着引路,凤姐儿也会大发善心加以接济,甚至借她的寿给大姐儿取吉祥名字。相比较现如今的社会,许多人都是过河拆桥之辈,为了利益不惜厚着脸皮讨好人,一旦事情办成了,就成了陌路人,似乎眼睛长在天上一般。相信大伙都见到这样的事情,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因为要买房、办厂,堆着笑脸来问你借钱或者帮他做银行担保,等到你需要钱,请他还钱时,他就会满脸的不高兴,满嘴的托词,难怪俗语说得好:“借钱时祖宗,要钱时孙子。”曾经有人搞了个新版《白毛女》,就是讽刺了这一类人。

试想想这样毫无诚信之人,我们不要指望他们会帮助别人。相反刘姥姥却不是,等到贾府被抄,凤姐儿、宝二爷被关岳神庙,巧姐儿被亲舅舅买到烟花巷,她能尽全力去营救,这比贾雨村之流不知要高尚多少倍。凤姐儿一时的接济,换来女儿的巧妙得救,看来刘姥姥这样的积古老人值得托付。在现在的农村,我们仍然看到这样的古风,一家有难,众人帮忙,没有任何条件,只有义无反顾。

记得去年,父亲到如皋去做手术,母亲要去照顾,只剩下九十岁的奶奶,我只能下班之后匆匆赶回家,没想到家里的猪、鸭等都已经喂好,连奶奶的中饭、早饭都有人家帮忙负责,这在城里几乎很难想象,有时连对门都不认识,难怪家家防盗门装上以防小偷光顾。

身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于来自屯子里的刘姥姥难免看走眼。这样的大善人,相信“母蝗虫”的称呼也不会有所芥蒂,美好的生活又怎么会远离?(钱永华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