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书坛名家 · 胡抗美 】品书和品酒 最终是品自己

​【书坛名家 · 胡抗美 】品书和品酒 最终是品自己

时间:2021-02-05 23:43:08

相关推荐

​【书坛名家 · 胡抗美 】品书和品酒 最终是品自己

书法作品的格调是一种亲切感。

书法的创作过程,是书法家与作品结合的过程,或者说是书法家进入作品的过程,可以说,书法家深藏于他创作的作品中。

今天,书法家的创作所利用的材料,一般都是唐诗宋词之类的经典语言。这些材料,在被书法家创作之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印刷字体。

经过书法家的选择挑选,然后对这些文字进行塑造,给予每一个文字,甚至给每一个点画以艺术形象。

由印刷体到艺术形象,渗透了书法家的情感世界、价值追求、审美理念,以致使得“汉字”变成具有“筋”“骨”“血”“肉”的生命体。

其实,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其修养、品质、档次是不一样的,因此,一旦书法作品具有了生命体征,这种生命形象反映的是书法家的形象,即书法作品的格调代表着书法家的格调。

不要把书法艺术欣赏看得太简单,它不是单纯的消遣和闲暇之余的余事,而是一种高品格的精神标杆,应该虔诚地向它致敬。

大家知道,一般的空洞说教是没有用的,人们会产生反感。

但我也知道,对一个人日常生活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性精神标杆的召唤,诸如《祭侄文稿》艺术品质与人们内心的交流。

如果说书法艺术存在着某种实用功能的话,那么,就是这种现实主义对人心的“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不仅无声,而且无形,它向精神领域提供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格调。

一个社会或时代所认可的作品,直接影射出这个社会或时代的格调;一件作品的格调被发现,得益于那些具备个人格调的人。

人们书法艺术的修养像一块磁,书法作品的格调像一块铁,没有艺术修养(磁性)的人,吸引不出书法作品格调。

王羲之的新体初创时,其格调挑战了人们的视觉习惯,人们的视觉习惯便不接受这种新精神的格调,就连特别酷爱其书法的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也大声骂道:野鹜!

好在魏晋时代是个艺术自觉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都具有反思的意识,否则,真不知道等待王羲之的是何样的命运。

书法的格调不是口号,它是进入人们灵魂深处的感觉。

当你喜欢徐渭书法的时候,那肯定是被徐渭书法格调所感动。

徐渭作品中的行书符号,却被你一眼认出是草书,并且是狂草!这多少有点神化,但这的确又是事实。

品书如品酒,关键要品出味来,你在味道中发现了新成分,你就占有了品味的话语权,否则,你喝的酒再多,品不出味道来等于没喝。

品书和品酒最终是品自己。你在寻找作品格调时,在品评酒的味道时,就是在寻找一个最最准确的自己。

你从个别人自圆其说那里和从某一本书里面得到的信息知识不一定可靠,因为你只有接受却没有辨别和鉴赏。

一位可称得上伟大的女性油画家指导我画油画时反复强调两点——不同和综合。造型中尽量表现各种不同,然后再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

不同与综合都是品格下的精神创造,例如反思与辨证、视觉与知觉、形式与情感、欣赏与共鸣。

只有艺术家立足于未知领域的创造,才可能把观众引入未知世界的思考,才能发现作品中未被发现的品质,这是品质与品质间的认亲反映。

书法创作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每一件优秀作品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只属于自己的灵魂,所以独一无二的别样滋味是他的一种格调,而这种格调往往引起具有格调人的敏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