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I地标NO.36】川沙?亦古亦今(13.7.15)

【I地标NO.36】川沙?亦古亦今(13.7.15)

时间:2022-08-02 02:03:13

相关推荐

【I地标NO.36】川沙?亦古亦今(13.7.15)

川沙幽幽古镇迎来俏皮“米老鼠”

鹤鸣楼

江南古典式园林川沙公园

内史第的百年传奇

最近,在地铁迷很喜欢的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的网页上,我看到一条帖子称:“坐2号线到川沙城站,进城游内史第攻略”。据称是“外面按原貌复原,里三进是原老房进行修旧复旧,基本是原貌”。

内史第,被某中央媒体的高级编辑李泓冰女士称为“浦东川沙神奇的所在”。因为这座江南名宅,曾经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黄炎培老先生。

李泓冰认为,“内史第除了黄炎培以及他音乐家的堂侄黄自、水利学家的儿子黄万里等,还聚合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氏姐弟,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均在这里诞生;襁褓中的胡适,也被寡母抱来这里厝居。”无论是宋庆龄,还是胡适,这些对20世纪中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人物,都曾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童年时光。

提到宋家与内史第的渊源,最近,川沙本地文史作家徐文昶寄赠我一本新书《川沙钩沉》。书里,徐文昶考证了宋庆龄的出生地正是浦东川沙,而非虹口东余杭路宋氏老宅。

在书中,徐文昶还引用了一段重要的史实——1949年7月17日,黄炎培回到川沙“途经南市街时,一边指着内史第这沈家大院,一边对儿子黄万里和随行人员说:‘这就是了不起的宋庆龄出生的地方’。”黄炎培年长宋庆龄15岁,都是我伲道地的浦东川沙人。

我倒是看过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时做报告的录像,一口浦东口音的普通话,恰恰是其难以割舍的童年渊源。可以说,内史第,影响了上个世纪的中国。

小火轮,小火车

如今,坐在地下全封闭空调新风系统的2号线,读着徐文昶先生呕心沥血所著的书稿,其中一篇《上川铁路营运五十年》勾起了我的许多念想。

上川铁路,从1925年由黄炎培主持募资修造,及至1975年拆除。1925年,川杨河里甚至还有小火轮,突突冒着黑烟,缓缓驶过。正是在那个年代,一条窄轨铁路由浦东庆宁寺修到了龚家路。1931年,上川铁路公司甚至向德商订购了高速蒸汽机车头3辆,并在2年内将上川铁路全线的木桥改为钢桥。1934年5月,上川公司与川沙县政府订立租用川钦县道的合约,铸造了上川铁路延伸线。

回想起来,1930年代初,正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所谓“黄金十年”的发展阶段,当时的GDP增长速度可不低。而当时建设小铁路的办法,也恰如现今一般——修一段,运营一段,再修筑延伸线。

至于这条铁路最终没能修造成标准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投入资金不足。这条那个年月的“轻轨”,最终由于日寇侵华,而停止了发展。到1975年拆除,之后,浦东再有铁路,已是21世纪的事了。如今的浦东铁路和沪通铁路项目,使得川沙重新有了铁路。人们不禁期待这些铁路的建成,将使上海浦东浦西成环,增加两条大上海对外的铁路通道,不仅使上海人乘火车上班成为可能,也使集装箱的海铁联运更加便捷。

海外飞来“米老鼠”

进入川沙老城区,一条碧波荡漾的小河静静流淌,两岸都是几十年来遗存下来的各式老房子。据川沙当地老人介绍,这条不久前重新疏浚的河流,竟是上海地区几乎唯一的古代护城河,弥足珍贵。

说到抗击倭寇,川沙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如今,假如你是到川沙的游人,作为川沙人,热心的徐文昶老先生会向你讲述抗击倭寇的历史,当然少不了抗倭英雄乔镗的身后事。当年的川沙城,以及如今仍在的护城河,就是为了抗倭而修筑的。川沙城,是长江水带来的泥沙成陆的,更是一代代川沙人呕心沥血修筑而成的。

说起川沙特产,原川沙环保局退休老职工顾建民告诉我:“老早子有说法,川沙毛巾南汇袜。从前川沙的姑娘都会穿着老布衣服,去织巾厂织洋布毛巾,也算川沙的土特产。”这样用木头织机半手工织造的毛巾,曾流行沪上半个世纪。顾建民的母亲前几年以九旬高龄去世了,当年,她也曾是织巾姑娘中的一员。

在我看来,川沙,绝不是风吹来的沙,即使未来,此地有海外飞来的米老鼠,也不会改变川沙的实质样子哦!

老地名

川沙古城墙及护城河

川沙名字来源,与这里的成陆有关,千百年来,长江的流沙受海潮影响而在此沉积,形成沙洲后,逐渐连片成绿地,因而取名川沙。川沙作为地名,在明代的《上海县志》就有记载,且因军事防务而提到。川沙就小概念来说是指川沙县城所在地,而从大概念来说是指一个行政区,即为原浦东三县之一的川沙县。

八团镇

因地处八团而有此名。根据历史已有资料记载,八团镇与川沙城东相交相邻。关于此镇存世时间,当始于南宋建炎年间(约1127年前后),止于明嘉靖36年(1557年)川沙筑城,前后约有430年的历史。

长人乡

长人乡是一个古老的行政区域地名,历史久远。早在唐天宝(751年)建立华亭县时,长人乡已经是华亭所属乡之一,如今的浦东新区,大半在长人乡境内,川沙堡城就建在长人乡的第17保(古代的一种户籍编制制度)地域。以后历经宋、元、明、清1100多年,一直至民国时期,川沙县还保留了这个乡名。关于长人乡乡名的出处,据民国《川沙县志》注释:“长读长幼之长,盖取易乾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之义。”

溯源川沙城

位于“内史第”内的黄炎培故居

川沙是浦东的一块宝地,自清嘉庆(18)设厅,至民国19立县,再到1992年撤销川沙县,川沙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并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故事和历史陈迹。

内史第

位于川沙城内王前衔(现新川路),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原称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在“内史第”出生的名人众多,清光绪4年(1878年),黄炎培诞生于此;清光绪(1893年),宋庆龄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

川沙火车站

位于川沙老城区北门外,1975年上川铁路拆除,车站也随之拆除。为保护历史陈迹,浦东新区文物管理署征集到与上川铁路制造年代和规格相同的蒸汽机车一辆,上川铁路旧址也被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

川沙文庙

坐落在川沙城西门(现新川路川沙中学)。1931年竣工,在当时为中西合璧的建筑,与传统文庙建筑有异,可谓风格独特。1942年,蔡经纬以文庙为校址创办友仁高级中学,1951年定名为川沙县中学,1993年更名为川沙中学,是浦东新区的一所重点高级中学。文庙仍然屹立于川沙中学之中,并见证了学校的办学历史。

中山纪念堂

位于川沙城南门(现新川路和南川黄路少科站址)。1930年,建造中山公园,园中建有中山纪念堂,坐西面东。解放后改为县招待所,1976年改为少年宫,后改为少科站。

网友眼中的川沙

川沙城鸟瞰图(2002年摄)

@波拿巴小猫:其实川沙其名源于川沙洼,川沙洼是位于川沙之东,从蔡路小营房起至东海边的一条河沟,这也可以说与“水”有关。这条河沟从成陆时开始,由于泥沙冲击,逐渐形成一条较宽的自然河沟,故称其川沙。

@蒯蒯-晓青:宋氏家族的出生地是川沙啊,原来只以为上海的徐家汇和宋奶奶的外公有关联的,没想到川沙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且川沙将再次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啦,因为迪士尼一期完工,期待ing。

@川沙找神马网:川沙欢迎你,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地标

内史第

原名沈家大院,位于川沙新镇,由清代学者沈树镛祖上建造,至今已有170余年。内史第名人辈出,黄炎培曾评价:“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

川沙镇老街

老街经过修缮之后,干净通畅,人气颇旺。一派江南老街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

鹤鸣楼

屹立于川沙镇东南隅的川沙公园内,仿照武汉黄鹤楼建筑模式建造。高54米,每层塔屋均用金黄色琉璃瓦铺砌,金碧辉煌,宏伟壮丽,气势非凡。

川沙火车站

位于川沙老城区北门外。上世纪代,川沙就通小火车了。1925年10月,上川铁路庆宁寺到龚路段竣工通车。1926年7月,龚路到川沙段通车。

川沙站

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川环南路和川沙路西侧,为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伸段车站。于4月8日启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