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时间:2024-03-05 18:25:49

相关推荐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走近了广东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品读了客家人那独树一帜的民居——围龙屋的别样景致,仿佛进入了一个幽异奇幻的绝妙世界,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客家围龙屋,真是一本大书,古朴、厚重、隽永。围龙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之意。有一部分围龙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初衷,正是“聚族于此”!

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它包涵了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也由此成就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由于在迁徙历史上常受异族压迫,客家人大多崇文尚武,在围龙屋的设计中,天井多用作读书习武之所,并在窗匾、瓦檐、梁栋、廊墙、屏门之上雕以壁画、彩绘、雕刻等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重视风水地理。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以皇族推崇的座北向南走向为佳,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水势回环,门前大多挖有池塘。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围龙屋建筑还要讲“兆头”,建房时要择良辰吉日动工,且要祭祀土神先师,并招待风水先生和工匠、亲友,筑灶后第一次起伙还要做发酵,寓意富裕发达。围龙屋和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是随着唐宋后大批南下流亡的中原士族的迁入而兴起,主要的作用还是在于防御。

客家围龙屋,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说,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梅州、兴宁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式围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与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他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如果连大厅前的晒禾坪和一口半圆形鱼塘拼起来看,一个单元的“围屋”,就呈现一个椭圆形。它把生活起居,辅助劳作和饲养加工等统一在住宅内部,同时各部分又互不干扰,显得协调而又和谐。人们常说的“客味”,精髓就在于此。梅州“围龙屋”的筑墙全部是三合土锻打而成,其抗压强度和抗拉抗剪度,均超过一百号混凝土。它的建筑尺度精确,地墙、地面、楼面、屋面的平度和标高,误差不超过几毫米。每座房子的造型,檐梁雕塑,内外装饰和绘画,均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屋内保留着浓厚的客家民俗,透过这个宗祠与住宅合一的围龙屋,我切实感受到千百年来,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客家先祖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为了躲避战乱,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原南迁,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客家人已经散居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梅州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是闻名世界的“客都”,是公认的客家人的家乡,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沉淀了深远的客家文化,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而散布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的客家围龙屋,则成了凸显梅州客家文化的最大亮点。游览梅州,参观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围龙屋,欣赏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尝正宗的客家美食,学说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感受客家人尊师重教、勤劳热诚的人文精神,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深被这些建筑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的那种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和向心的宗族精神所震撼,这种完美的圆形所产生的美感,更让我不由得赞叹客家先人高超的智慧与技艺。

穿过迷宫似的围龙屋,几幢拔地而起的小楼映入眼帘。小楼远远超过了围龙屋的高度,成为客家新标志性的建筑。我觉得,客家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已逐渐被瓦屋、钢筋水泥楼所替代,客家建筑文化将伴随现代文明越走越远。围龙屋的外墙虽然维持原貌,石砖依然坚固,但墙上粉刷的白灰已经脱落了许多,过道的地面也高低不平、有些潮湿。在我来说,此时此刻,确实有一种忧伤的感觉,一股苍凉油然而生。围龙屋与旁边那高大漂亮、精巧雅致的楼群相比,的确显得太低矮、太破旧、太凄惨了。大多的围屋内已无人居住,非常的寂静,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有几名小孩在村里嬉戏,几名老人或在背风处晒太阳,或带着几分怀旧心理来围屋转转转、看看。伴随着一位曾是教书先生的老者,我又返回围龙屋。老者身后跟着一只摇头晃脑的小黄狗。老人说,这是他最忠实的朋友。虽然小黄狗看不懂来自老者心灵深处的忧伤,却能够无怨无悔地陪伴他度过每一个孤独的日子。

漫步在围龙屋,我仔细观察,不少小房屋已经成为了危房。老者告诉我,因无人看管和维修,很多小围屋已经淘汰,有100多间围屋年老失修,处于危房状态已无法入住。老年人想跳出去闯荡世界已无能为力,只能让年轻人出外打工,多挣点钱,回来盖座小楼。所以,越来越没有多少人来关心这破旧的围龙屋了。老年人没有啥本事了,只好守在这里,直到生命的终点。说罢,老者发出了一声忧郁而悲痛的叹息。我知道,这些老人,面对繁杂的世俗生活,心中有太多的事情放不下,亲情的牵挂、情感的困扰、生活的压力、琐事的羁绊,已经不堪重负。真的,他们已无力承受生活之重,任由生命在岁月的风雨中渐渐凋零。老者见我黯然神伤却又不知怎样安慰,只好向我无奈地笑了笑。老者已经是白发满头,他是用生命和灵魂守护着这片围龙屋啊!蓦然,我产生了一种幻觉:堂屋变成了一个寂静的舞台,老者独自站在舞台上,周围到处都是黑乎乎的,台下没有一个观众,只有小黄狗静静地蹲在那里。小黄狗瞧瞧主人,又转过头来瞧瞧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请抽烟。”老者掏出一根烟递过来。回过神来的我,赶忙说:“谢谢,我不会。”老者叼着香烟,转身向围龙屋外走去。

看着老者稍稍弯曲的背影,我在沉思,这是一个传统且倔强的老人,他虽然无法走进世俗的人群,却固守着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由于对客家围龙屋保护不力,破坏比较严重,围屋所体现的客家文化也日渐式微,抢救和保护客家围龙屋,已迫在眉睫。客家围龙屋有着强烈的客家建筑文化的印记,表现了客家人“聚族文化”的特性,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如今,客家人已大多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

我特别想好好拍几张照片,以留作纪念。可在围龙屋外围,无论如何也拍不到中意的景象。有旅伴指着路边的一幢新建小楼说,咱们上到楼顶不就可以拍到全景了吗?我说,肯定能行,不知道小楼的主人同意否?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敲开了楼门,说明来意后,没想到主人竟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领着我们穿过客厅,登上了楼房的天台。看着高度不够,主人还搬来了长条板凳,扶着我站到上面,客家人的友善让我非常感动。围龙屋的一切尽收眼底,我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咔嚓,一阵狂拍,被岁月剥蚀的破败、萧条的围龙屋景象和远处的楼群一并摄入了镜头。凝视良久,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觉得围龙屋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孤独惨淡地蜷伏在那里,痛苦地呻吟。我忧虑与感伤的思绪,不禁在心中翻腾奔涌。

带着几多忧虑和感伤,走下小楼,发现旅伴们早已没有了踪影,我便加快了追赶的步伐。那片围龙屋和那幢幢小楼渐渐从视线中消失,我的心情依然是百感交集。我想,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再次来到这里,却又特别害怕看到围龙屋的继续衰败。如何保护客家围龙屋,传承客家文化,这是梅州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呀!

从梅州归来,已经数月,那段在客家围龙屋逗留的短暂时光,那座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围龙屋,那个保护客家围龙屋的重要话题,那位分外淳朴可亲的客家人形象,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