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古闻趣谈丨古代学霸们的超强战力!

古闻趣谈丨古代学霸们的超强战力!

时间:2019-10-05 12:38:06

相关推荐

古闻趣谈丨古代学霸们的超强战力!

古代学霸们的超强战力

NICE DAY

最近大家体验了和平时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实现曾经“躺在床上读书”的心愿。说到学习,与科技发达的今天相比,古代的学霸们又是如何在学习这条路上大放异彩,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的呢?

今天的古闻趣谈就要和大家谈谈那些古代学霸的故事~

李蟠

Li Pan

李蟠,康熙三十六年状元。考霸心经:吃好喝好,坚持就是胜利

康熙年间的状元圈内,出了个知名大V“饽饽状元”。真名李蟠,徐州人,在江南贡院通过的“高考”。身形魁梧,饭量极大。论颜值气质,他该去考武状元,却立志要当文学青年。

康熙三十六年,李蟠怀揣36个馒头参加殿试。既没钱参加押题辅导班,也没有高官引荐。

清代殿试一天,从太阳出山考到太阳落山。李蟠资质聪颖但写字极慢,天黑别人都交卷了,他才刚开个头。他苦求考官: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别催逼。36个馒头早已吃完,李蟠又厚颜要了几个,挑灯夜战,深夜交卷。

没想到,狗血剧情有了惊人反转——康熙帝听闻后细读考卷,被其文韬武略打动,再加上深觉是位苦学之士,于是便让他当了状元。

总结:有清一代,江苏籍状元共49名。“饽饽状元”不拼爹,凭借一拼到底的死磕精神,发挥稳定,金榜题名。

庄瑶

Zhuang Yao

庄瑶,嘉庆二十二年二甲进士。考霸心经:爱情摆一边,走心答题卷面整洁

科举博物馆的展示柜中,一张清代殿试卷熠熠生辉。

顺便划个重点,殿试由当年皇帝亲自主持,在科举中规格最高。过了这一关,就是天子门生了。因此,殿试卷都属于“绝密档案”,至为珍贵。

卷子的作者是庄瑶。出身于科考世家,从小便头顶神童光环。

但不巧的是,大概15岁这年,神童结婚了,遭遇了一段水逆。牵心家中小娘子,他隔三差五从寄宿学校往家跑。

一次,庄瑶谎称头痛逃回家,被父亲捉住痛打五十戒尺。从此下狠心苦读。一鼓作气,25岁考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十九名,从此走上当官的路。

再看学霸当年的试卷,且不论如何的引经据典、神采飞扬,仅是通篇豆大的小楷,整齐雍容贯彻始终,真心“惊艳”。

总结:不管哪个朝代,写字走心、卷面整洁能给阅卷老师留个好印象。

吴伯宗

Wu Bo Zong

吴伯宗,明代第一状元,考霸心经:心态好,以不变应万变

一座三开门式的门楼,静静立在科举博物馆的负四层。它也是镇馆之宝,来自明代开国状元吴伯宗家族。门头精美的石雕“捷报频传”,展示的是一个世代荣耀的大家族。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但吴伯宗从小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不但成绩好,还颜值酷毙。

洪武三年乡试中举,轻轻松松拿了第一。第二年,伯宗进京会试,大有问鼎状元之势。不成想,只拿了个24名。但他并没有因心理落差太大而想不开,而是调整心态,继续通关殿试。

巧的是,那一年朱元璋想招一个外交大使当状元,考虑到出使形象与气节,在笔试后特意增加了一轮“面试”。

到了吴伯宗,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回答也有礼有节。皇帝心头一震,就他了!如此,吴伯宗凭借良好的心态,即兴发挥,成功逆袭,取代笔试第一名郭翀成为开国状元,也是非常NB了。

总结:谁也无法预知会面对什么样的考题。临大事需有静气。

崔元翰

Cui Yuan Han

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学霸——崔元翰。

崔元翰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爱作文,求精进,学霸之风姿渐显,乡试、会试均考第一。接下来参加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殿试,试题是《白云起封中赋》,崔元翰对答很好,状元及第,实现了“三元及第”。

《全唐诗》里有一首《雨中对后檐丛竹》:"含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就是他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他的弟弟崔敖、崔备也堪称学霸,同样参加了那场殿试,与崔元翰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同居皇榜,真是应了一句话,“你才是学霸,你们全家都是学霸”。

不过唐朝殿试之后常常不能马上做官,还要进行三项考试,合格后才正式任命。这三项考试是:“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这三种考试难度非常大,以“博学宏词”中的“博学”考试为例,意在考查考生是否有渊博精深的学识,考试范围相当广。

李商隐《与陶进士书》说“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王之道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 这完全是逼着考生做百科全书式的人。但学霸崔元翰何等英勇,出手利索,三场考试都拿下第一,主考官于邵盛赞他说:“不十五年,当掌诏令。”

这样算起来,崔元翰一生考了六个第一。因此,崔元翰不仅是个学霸、考试 “不倒翁”,而且还可以封他做个“考神”,现代学子临考前拜一拜,说不准逢考必过哦。

正如于邵预测,贞元七年崔元翰任起草诏令的知制诰。崔元翰性孤独刚烈,不喜结交,为世不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殊为可惜

宋氏兄弟

Song Qi

&

Song Xiang

同科“双状元”——宋庠和宋祁

宋代学霸最多,因为仅 “三元及第” 就最多嘛,其中一对兄弟学霸是不能不提的,即宋庠和宋祁,他们是同科“双状元”。一科不是只有一个状元吗?怎么会有“双状元”?且容听我细细道来。

宋庠和宋祁的父亲宋玘,是当时着名的贤士,长期宦游在外,兄弟俩少年时曾寄居在继母朱氏的娘家。兄弟俩天资聪慧,在父亲的影响下,苦读经书,颇有文才,被时人称为“二宋”。

宋仁宗天圣二年,“二宋”参加当年的科考。礼部拟定宋祁为进士一甲第一名,宋庠为第三名,并上呈年幼的仁宗皇帝,摄政的献章皇太后见“二宋”竟然同时进入前三名,惊讶不已。

这本是一件好事,一段佳话,但是脑袋秀逗的献章皇太后认为弟弟不应排名在兄长之前,又担心前三名被兄弟三分其二,会遭人非议,遂以兄代弟,改宋庠为第一名,将宋祁降为第十名,结果宋庠成了状元。宋庠此前已“连中二元”,再加上这个状元,他就成了“连中三元”的超级学霸。

但民间还是将宋祁视为状元,于是,兄弟俩就都成了状元——宋庠为“钦赐状元”,宋祁为“民间状元”。这说明,民间更看重的是科举的公平,而不是长幼之序。

这哥俩学霸在仕途和文才上都有不小成就。宋庠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被封为郑国公,一生忠厚耿直,清正廉洁,其子赴京应进士试,宋庠时任参知政事,他唯恐考官徇私情,竟令其子罢考回避。

宁仁宗闻听此事,颇受感动,特召其子至学士院单独考试,赐进士出身。作为一个文学家,宋庠曾校订《国语》,撰《补音》3卷,辑《纪年通谱》12卷,撰有《别集》等44卷。

宋祁曾任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也是高官厚禄,而且文学成就更高,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着有作品集156卷,《全宋词》录有他的词6首。最有名的当数《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其中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 堪称千古佳句。

黄观

Huang Guan

从没得过第二的黄观

最后再说一个学霸,明朝的黄观,原因是他本是“三元及第”的人,但是明代不少史料拒绝承为他是“三元及第”,认为 “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商)辂一人而已。” 为什么不承认呢?这里面有个小插曲。

黄观自幼勤奋好学,他的老师是元末学者翰林待制黄冔(x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黄观一路过关斩将,洪武二十三年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次年应会试又考了第一名,同年,参加殿试,黄观的策论深得朱元璋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

“连中三元”的黄观引起了世人关注,人们回头看黄观的科举之路,发现他岂只是“中三元”,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中(均为考取秀才功名的三场考试),都是第一名。六次考试六次第一名,这是绝对是举世难见的超级学霸,人们说他创造了科举考试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深得朱元璋和建文帝两代帝王赏识,被建文帝倚为股肱之臣。其时燕王朱棣拥兵自重,入朝不拜,黄观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建文帝不听劝谏,纵虎归山。燕王归去,发动“靖难之役”。黄观草拟诏令,“讽其(朱棣)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这两件事让朱棣怀恨在心。

朱棣即位后,拟定了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黄观位列第六,将其妻女发配给驯象的奴隶为妻。其妻守节,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余名家人投河自尽。黄观听闻朱棣即位,知道大势已无可挽回,遂投江自尽。

余怒未消的朱棣让人扎个草人,戴上黄观的帽子,斩首示众。同时,下令屠杀黄氏家族所有的男丁,史载只有他的弟弟黄觏将自己的孩子藏起来,算是保下了一丝血脉。而这些似乎还不能让朱棣解恨,命人删改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画掉,剥去其状元名号。

惮于朱棣的态度,公私史家对黄观讳莫如深,但这丝毫也无改这个超级学霸的读书天分。

THE STORY IS END

。。。

古代小剧场

提到唐伯虎大家都不陌生,想当年星爷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火遍两岸三地,唐伯虎那富家公子的形象,文武双全、才华卓着、风流倜傥并且纵情山水之间,是万千少女的梦中情郎。

但据史料记载,唐伯虎本人其实并不会武功也没有中过状元,而且他的求学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唐伯虎,本名唐寅,号六如居士,明代着名画家、文学家,绘画上与沈周、文徽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唐寅父辈从商,开了一间小酒馆买酒谋生,而唐伯虎美其名曰是酒家商铺的少馆主,吃喝不愁,但说白了就是个替别人打酒的小二儿,收入微薄。

文人,但凡有点才情的都骚气,可唐伯虎是个例外,他这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不风流,反而相当悲情,首先,他家仅仅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还相对清苦,根本不允许他在外挥霍,其次,唐伯虎16岁便中秀才第一名,可谓少年得意,但之后家中连遭不幸,家境迅速衰败了下去。

家道中落后的唐伯虎更加发奋,29岁参加乡试得中“解元”,这可又是第一名,如果再中个状元的话,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中三元,但幸运之神并没有常驻,他30岁进京参加会试,却牵连到了考场舞弊案中,小命差点不保,最后虽得平反,却被贬谪为小吏,相当悲催。

接连遭遇不幸的唐伯虎心灰意冷,脑子里回忆起自己这半辈子为了学习付出的种种,最惨的是到了25岁连个老婆都没有。这里要解释一下,明代男子的平均结婚年龄是15岁,他已经算是大龄剩男了。不禁愤愤不平,好像是看透了世间真理,弃书卖画去了。而且他买的不是风景画是春宫画?他为什么要卖春宫图呢?

这时期在繁华的江南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娼妓越来越盛。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此业就显得尤为兴盛。唐寅作为一个命运曲折而又多情重义的文人,面对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这种题材来表现自己的性情。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这种题材源于当时绘画商品化及自己卖画的需要。

纵观唐寅这一生,虽有才情但无运气,一生娶了三任老婆却接连被绿,至于电影里唐伯虎深爱的秋香姐,也是唐伯虎在卖画时的点头之交,年龄比他大了十几岁,自然是有缘无分了。

主播:头哥 栗子

文案:头哥 栗子

后期:头哥

编辑:栗子

审核:李子甜 李琼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