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

时间:2019-10-17 19:16:30

相关推荐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始于 1952 年,1966年至 1976 被废除,1977 年恢复,到 年恰好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恢复高考对于我国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作用难以估量。《人民日报》于 1997年高考恢复二十周年之际发出这样的感叹: “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然而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为了使高考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我国已进行了多次规模大小不等的高考改革。 年 9 月,我国再一次启动最新一轮高考改革。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在《意见》的指导下,上海市和浙江省先行在 年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年全面推进,至 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我国的高考改革进程虽然稳扎稳打,但仍有很多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普通高中开展和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这一问题作了纲领性规定,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面对新高考改革,生涯规划教育将何去何从?

一、新高考改革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定位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措施包括五大方面: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以浙江省为例, 年浙江省高考改革后,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在招生时实行“按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录取原则,入学一段时间后分流;实行“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考试方案,以高考文化课成绩、综合面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换算的综合分录取;增加了志愿填报时填写选考科目的要求,如果选考科目要求不符合专业要求则无法报考。这种变化给试点改革地区的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了迷茫和焦虑。

以上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定位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新高考改革要求考生在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外,任选其他三门科目作为自己参加高考的科目,将来在高考结束后进行志愿填报时,选考科目必须符合院校的专业选考要求方能报考,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必须将生涯规划教育重视起来,尽早对考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的本质是未成熟的个体,从生涯发展的意义上来讲,高中阶段属于舒伯(D.E.Super)理论的“探索期”。舒伯认为,处于“探索期”的人一般是 15 岁-24 岁,这一时期的人能够建立个人生活方式,确立人生理想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职业,并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因此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发挥好指导功能,使学生在高中时就能够树立人生理想,拥有自主选择未来职业发展的意识并为此作好准备,避免学生在选科时的迷茫。另一方面,新高考改革要求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必须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定学生优劣”的传统教育观,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涯规划教育正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涯规划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探索多元化的个人发展之路,这种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特征。学生在认清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在新高考多元录取机制的推动下,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或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探索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困境

1、生涯规划教育观念的功利化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中心并对其他教育价值具有强烈排斥性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考试和应试几乎成为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试的奴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没有充分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相反,他们只重视能够提升学生成绩的教育培训机构和有较强课业辅导能力的教师,这种教育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被分配到应试教育上,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被当做学生升学考试的工具,功利化的教育造成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功利化。为了满足升学时填报志愿的需要,生涯规划教育通常被庸俗化为在毕业后以突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生涯规划教育从一种系统化、科学化、全程化的教育模式被简化为一种“被告知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完全抛弃了生涯规划教育的人性化内涵,其目的也不是使学生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本质上是把学生当做升学的机器,把生涯规划教育当成升学的工具。

2、生涯规划教育地位的边缘化

社会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观念决定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而生涯规划教育地位的核心是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地位。在以应试教育为基本特征、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普通高中秉持“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实用理念,将“无用”的生涯规划教育排斥在学校教育和课程体系之外。在我国,除了几个试验区的学校外,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短缺、生涯规划教育的生命力不强是普遍现象。生涯规划教育地位的边缘化集中表现为生涯规划课程的边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和个人的发展规律制定的,生涯规划教育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熟悉国家发展的总体趋势,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能够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无论在宏观意义上还是微观意义上,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都理应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当前的课程设置看似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走向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实际上是为了迎合高考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3、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狭窄化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中鼓励各科教师在授课时渗透生涯规划的理念,在课程设置中也适当增加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仅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指导,其原因在于教师对“生涯”的理解有失偏颇,将“生涯”窄化为“职业”。舒伯认为,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从中可以看出,生涯规划教育蕴含着职业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人生的种种经历和收获,只不过职业对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种特殊意义在于它确定了人的人生定位。在内容上, “生涯”与“职业”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者关系的特征在于: “职业”能够表现出普遍的共性, “生涯”能很好地展示出多样化的个性,因为人们可能选择同样的职业,但不可能拥有相同的生活感受。“职业”和“生涯”的另一个区别在于: “职业”发展是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心理测评,测试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科学”依据,根据这样的结果来为学生确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本质上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将学生与职业绑定在一起。“生涯”教育的理念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式的发展,为学生未来提供多种可能与选择。因此, “生涯”与“职业”不能等同。

三、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析

1、改变社会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功利性观念

改变社会对生涯教育的功利性观念关键在于改变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观念,而观念的改变源于制度的改变,因此必须改变应试教育制度的倾向。新高考改革《意见》的基本原则规定,“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生涯规划教育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即便是个别学校引入了生涯规划教育,也只会是形式主义、昙花一现。学校要真正把“立德树人”当做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多元的选择。教师要变教知识为教能力、教理念、教方法,多些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少些精力投入到“应试技巧”的研究。家长要改变攀比心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而不是包办一切。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以往以高考成绩定政绩的旧机制,联合学校与家庭,发挥好新高考改革的主导作用。总之,改善社会风气,纠正错误观念需要学校、家庭、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强化并改善生涯规划教育地位

生涯规划教育地位的边缘化关键在于课程地位的边缘化、课程设置的零散化,因此要改变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首先要改变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地位。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地位与生涯规划教育观念是相互影响的,科学合理的观念一定会在实践上体现为课程设置的增加,而课程设置的增加会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理念的进步和课程地位的提高使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地位从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完全可以将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新高考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如果将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其地位必然会大大提升。美国的兰德尔(Randal)设计的课程对提升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地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设计的生涯教育课程涵盖了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探索,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包括价值观、技能评估、生涯技能、自我评估、教育与训练路径、履历表制作、撰写求职信、面谈技巧、寻找工作等。这种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单独设科、自成体系、专人授课。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必须将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摆在重要位置,保证其独立的课程时间和规划,为学生聘请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人才为其授课,这无疑能够在实践上强化并改善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

3、科学把握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要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进行规范,必须先厘清“生涯”的内涵。舒伯认为,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生涯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受雇佣、退休者甚至也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通过舒伯对“生涯”的解读,我们基本可以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做出这样的规定,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延续,使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的理念,强调个人的主观特性在生涯发展中的作用,树立符合个人特点的目标与理想,掌握科学合理的生涯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生涯决策的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终身发展之路。《意见》也指出,新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与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理念相吻合,而且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抛弃了片面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不能窄化为“职业”教育。学校和家庭都是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科学把握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把握好新高考改革“立德树人”的基本方向,避免学生的生涯发展走入误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