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为什么说太极拳最高阶段的修炼是练意

为什么说太极拳最高阶段的修炼是练意

时间:2022-06-23 07:09:49

相关推荐

为什么说太极拳最高阶段的修炼是练意

吴文翰:太极拳最高的目的即是修身

太极拳确实是重意不重力,特别是近代以来,太极拳向着养生的方向发展,更加强调惫的修炼。《十三势行功歌诀》就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拳修炼的是命和意。所谓命,就是身体;所谓意,就是思维。作为一种武术拳种,不练力,不用力,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强调武术技击性的古代,更要练习力量,提高功力。太极拳也不例外,在太极拳的训练中,也有大杆子等力量练习,还有发劲训练。这些练习属于命(身体)的修炼,是太极拳训练的基础。有了很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技击技术,就要在意的修炼上下功夫。特别是近代大极拳注重养生,许多人练习大极拳是为了健身祛病,所以,就更强调意的修炼,因此也就有了太极拳“重意不重力“的说法。

“用意不用力”的练习方法当然对健身有好处。《十三势行功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说的是练习太极拳,意念要在命门穴.这样能够做到“腹内松静气腾然”有利于涵养内气,使人的生命力旺盛。中医特别注重命门穴,认为这里是生命的源泉,因为命门穴两边是肾脏,肾为先天之本,肾属水。意念注重命门穴进行锻炼,能够提高肾的功能,使肾水旺盛,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无疑能够强身健体,壮大内气,固本培元。从技击的角度来讲,加强意的修炼,也有助于培养自身的攻防意识,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这种意识的培养更显得重要。

然而,太极拳意的修炼虽然非常重要,太极拳也被认为是“意识体操”,但是作为太极拳高级阶段的修炼,我觉得不仅仅是意的修炼。不管是一般的太极拳练习者,还是有志于传承太极拳的修炼者,把意的修炼作为太极拳练习的最高境界,这是不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于从武禹襄。李亦畲,到王宗岳,经过这些前辈的发展,太极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练意的拳了,而是练意、练体、蓄神、养气、修身的高级拳术,因此,到太极拳的高级阶段。只是练意,那是不够的。

太极拳的练习,首先是练意,其次是练体。这样,就能达到基本的健身作用。但是这还不够,所以,武禹襄提出了要蓄神、养气、也就是蓄养精气神,“养吾浩然之气。武禹襄一直强调:“气以直养而无害。”这里不仅是就练习太极拳而说的,还有对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而言。武禹襄和李亦畲都是儒生,他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内圣外王”,所谓“内圣”就是要进行自己品质道德的修养;所谓“外王”,就是对社会要有所贡献。从李亦畲先生的名字,也可以看出这个特点。李亦畲,名字为经纶,就是要成为济世之才,成为国家栋梁‘;字为亦畲,就是种地农耕。这些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因此,太极拳的修炼,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意,更要加强自我人格的完善,加强道德的修养。意,不过是为了“益寿延年不老春”是为了提高技击水平,而太极拳高级阶段的修炼,应该是提高个人的修养。这也就是武禹襄提出的“气以直养而无害”,要养浩然正气。武禹襄这里指的不仅是练习太极拳要养气,更主要的是指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练习太极拳,重要的是要把个人的品德修养好,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培养一种浩然正气。这应当是在太极拳界和武术界大力提倡的。当前,我们的社会物质文明很好,但是精神文明还有很多欠缺。我认为,除了要加强法制建设外,更要重视社会道德的建设。太极拳的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健体强身,益寿延年,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品德的修养。我认为,这才是太极拳最高的修炼目的。

张全亮:意贯始终,以意为主

太极拳的修炼一般分三个阶段,或说是三步功夫。

第一步功夫是“以腰领手”。太极拳的练习首先要求的是动作的外形标准规范,要做到以腰领手,动作协调。一般人练拳容易出现胳膊动,腿动,腰不动的现象,出来的不是整劲。太极拳要求的是劲从腰起,发出整劲,因此就强调“命意源头在腰隙”。这是第一步功夫,要求练到每一个动作劲力都是从腰间来的整劲。

第二步功夫是“以气使手”,也就是用内气推动肢体的运动。太极拳的练习,初学阶段是不能用气的,要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从而调动内气的运行。等内气强大了,动作协调了,自然就能做到内气推动肢体的运行,做到“以气使手”。

第三步功夫是“以意使手”,就是完全是意念支配动作,心一想,动作就到位。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练习,这时,肢体运动已经和意念配合得相当好了,能做到上下相合,内外相合,完全受意念的指挥,达到了自然而然的程度,意、气、形高度协调配合。

太极拳的练习尽管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但是,意的练习是贯穿始终的,只不过在第三个阶段更强调意的修炼。

为什么练习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呢?所谓意,就是意念、思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想后做,打太极拳也是如此。太极拳是用脑的功夫,练习的时候,用意念带动动作,不加丝毫的拙力,做到心想事成,纯任自然。不仅打太极拳如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有想到了,才能做到。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受大脑支配的,受意识来指挥的。意念是一种能量,是微小的能量流。意念比内气更微小,更灵巧。练习太极拳到了高级阶段,只要一动意念,肢体动作就会自然配合。合乎太极阴阳之理。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攻防自如。

意念是内隐的,外形上看不出来;意念的运动也是非常快的,你出手的动作再快,也没有我的意念快。所以太极拳技击时,讲究的是“意在人先”,意到、气到、劲到。所以,太极拳的高级阶段是纯以意行。

太极拳是意念拳,意念非常重要。失去意念,叫失神。人在失神的时候,即便你有很大的力气,有很好的搏击技术,也会被动挨打,以至于失败。所以,太极拳的练意,既是初级阶段的要求,也是高级阶段的要求。练习太极拳的整个过程,都是离不开意念的。只不过在初级阶段练习时,意念和动作的配合还不熟练,需要去想;到了高级阶段,意念和动作完全协调了,根本不用想,就能达到自然而然的地步。这时也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了。

当然。大极拳的高级阶段以修炼意念为主,并不是说太极拳就不要练习劲力、肢体动作等基本功了。太极拳的身法、劲力等的练习,在前两个阶段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注重意念的锻炼。太极拳练习的是意、气、力,初始阶段练习的是外形动作,追求的是外形动作的标准规范;第二阶段是练习内气、内劲,追求的是劲力、气势的完整饱满;第三个阶段是练意,用意念指挥内气、外形动作,只要一想,自然而然就能达到形神、意气、劲力的完整饱满。

太极拳中有“双重”的现象。所谓“双重”,并不是指双脚平均分担重量,而是指意念上的双重。肢体双重,实际是意念双重。吴式太极拳讲“神意不同处”。神和意在一处,僵死了,就是双重。在推手时,双方两力相抗相顶,意念上化不开,就是双重。如果在两力相接触时,一方的意念稍微有个变化转移了。就能把劲力化开。所以,太极拳推手的相顶相抗,首先是意念上的顶抗,解决了意念的顶抗,也就能在肢体上顺遂化解。

在养生健身上,注重意念的修炼也是有好处的。人体得病,有心理上的因素。心情郁闷,排解不开;或心情烦躁,怒气冲天......等等,都是意念的问题。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解决了心理问题,也就有助于生理疾病的治疗。所以,太极拳的练习,强调精神放松,心神安静,体松神舒,这当然有益于健康。

意,实际就是思想意识,它是生命的原动力,指挥内气的运行和动作的运动。外形动作、内气运行,都受意念的指挥。意念上化不开、解不开,那么,你在动作上也就顶抗僵滞,内气也就会郁结,在推手时会受制,于健康也不利。意念也是一种能量流,我们在打坐、站桩时,由于肢体、精神上的放松,体内能产生麻、热、胀的感觉,有内气的流动感,这其实就是意念的能量体现。没有意念的作用,你的肢体动作就不可能得到整合。练习太极拳就不能做到内三合和外三合。我们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比如打仗,要现有作战计划,这就是意念;然后根据作战计划去实施,这就是意念支配下的动作运动。意念不对,或者没有准备,你是很难打胜仗的。世上的事物如此,拳道也是如此。

太极拳最重视的是意念,所以被称作“意识体操”。医家讲:“病由心生”。一道家讲:“念由心生。”讲的就是意念、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拳谚说:“全凭心意用工夫。”讲的就是练大极拳要多在心意上下工夫,练的是意念。太极拳是哲理拳、文化拳,实际上它是意念拳——这些哲理、文化都是意念的东西。练习太极拳,在内不在外,指的就是意的修炼。如果只是练外,没有内里意念的修炼,就不是太极拳。意念上想得高远深,动作上就能做到高远深。意念上没有那么深远,你就达不到那个境界。

意念的修炼,主要的是要运用正确的意念,符合太极阴阳哲理。如果意念不对,拳也不对,也就达不到练习太极拳的效果和目的。为人处世也是如此,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不会为人处世,你在世上就会处处碰壁。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你的力量增加,而是练习你的拙力减小,最后把你的拙力都去掉,太极拳的内劲就产生了。这全是在意识的指导下练习才能实现。等你的身体练得跟水一样,能够随方就圆,处处成型。你的太极拳也就练成了。所以,太极拳在苦练的同时,要伴随着意念的修炼。在基础打好后,主要练习的是意念。最后,人就会像水和空气一样,你和他搭手,遇不到丝毫的抵抗,不受力,但是又能处处随着你,肢体上的粘黏连随不丢顶。所谓粘黏连随,就是意念。肢体上的粘黏连随,是意念的表现。在你随不上的时候,要做到劲断意不断——这时就是意念上的粘黏连随。因此,大极拳论讲:在意则灵,在气则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