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疫情影响下的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

疫情影响下的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

时间:2021-01-21 01:35:32

相关推荐

疫情影响下的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

受疫情影响,这一届的毕业生也是真心不容易。

伴随着他们的,不只是鲜花和离别,更多的是焦虑、迷茫和不确定。

走出象牙塔,步入弱肉强食的成人社会,对每一个毕业生来说,本就并非易事。

还记得自己刚毕业那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求职屡屡碰壁,又不想走上爸妈安排好的道路,每天晚上都在思考未来中辗转反侧。

而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有一部影片讲述了一代年轻人的烦恼,并成为影史的经典。

或许有些读者已经猜到了,这部影片就是《毕业生》。

虽然电影的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但是其中关于青春的叛逆、残酷、迷茫,却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始终能激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01

一提起《毕业生》,许多人都会想起主角本杰明的那句经典台词:“罗宾逊夫人,你在尝试引诱我(Mrs. Robinson,you are trying to seduce me)。”

片中天真却故作成熟的大学生本杰明,与玩世不恭的罗宾逊夫人,成了影史上的两个经典形象。

相比之下,很少有人会想起这部电影改编自查尔斯·韦伯的同名小说。

我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位《毕业生》作者的知名度,还比不上同名同姓的美国橄榄球运动员查尔斯·韦伯——后者起码在百度百科有自己的条目。

细查之后才发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拥有着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的迷茫无措,而他人生的精彩程度,和电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你要是知道了查尔斯·韦伯的出生和经历,一定会觉得他的反叛和彷徨,就是自作自受。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他拿的就是人生赢家的剧本。

他出生于1939年6月9日,在富裕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长大,上的是马萨诸塞州的名校,后来进入了全美排名仅次于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姆斯学院。

这位威廉姆斯学院毕业的精英却对物质财富充满了厌恶。

他不仅放弃了父亲(一位高薪的外科大夫)留下的丰厚遗产,还把自己的结婚礼物卖给了客人,并连续送走了四座房子。

就连《毕业生》电影改编的版税他也拒绝接受(并声称他很高兴如此)。

更令人震惊的是,身为富二代的查尔斯·韦伯,刻意过上了底层居民的生活,一直从事着清洁工,厨师和水果采摘员等工作,或者为大型连锁百货公司克马特(K-Mart)打工。

时,他们还因付不起房租(1600英镑)差点被扫地出门。

不仅如此,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走寻常路。他与爱娃相濡以沫超过40年,却不是作为夫妻——两人离婚的原因不是个性、财富或是其他原因,而是抗议美国缺乏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或者婚姻制度本身。

这对夫妇(或者更准确的说法叫做“生活伴侣”)有两个儿子。韦伯把自己的孩子从学校里带走,让他们在家里自学。

这在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一种非法行为,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们干脆逃离加州,甚至一度在新泽西州管理过一个“天体营”,最后漂洋过海住在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的伊斯特本。

而他们培养出的一个儿子现在成了一位“行为艺术家”,他曾经煮食过拌红莓酱的《毕业生》电影拷贝——令人目瞪口呆。

02

对查尔斯·韦伯离经叛道的个人生活,你或许会充满疑问。但若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他的行为并不难理解。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看似富足繁荣,实则暗流涌动。经济繁华的背后,社会气氛却令人压抑窒息。

随之而来的,是抗议主流文化与现存制度的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越)战和平运动。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应运而生。

年轻人在迷茫中彷徨,他们开始怀疑、质询并厌恶成年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一些人进而试图通过张狂的酗酒、吸毒寻求自我解放。

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很多人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毕业生》可以看做是查尔斯·韦伯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它反映了时代诉求,又有着超越时代的迷人魅力。因为它映射了青春期的恒久迷思。

主人公本杰明,同样是一位成绩优秀,家境富裕的大学生。

刚从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毕业,父辈已然为他安排好了道路:继续深造或者进入父辈的公司。

但他不想走这条前途光明的平坦大道,他想与众不同,却又不知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更不知道怎样去与父辈抗争。

这正是韦伯的真实写照。

查尔斯·韦伯完成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有23岁。对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创作一本引起轰动的中篇小说,都是一个杰出的成就。

但是查尔斯·韦伯却表示,他从来不喜欢《毕业生》带给他的关注,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严肃的艺术家”。

并且,韦伯很少将自己与电影《毕业生》的宣传联系在一起,这也使他的知名度远逊于其他热映电影的原著作者。

和小说中的人物相比,查尔斯·韦伯是幸运的。他虽然也曾迷茫,但最终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混乱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厌弃物质财富,过上了底层人的清贫生活;他不屑功成名就,拒绝与《毕业生》捆绑宣传;他不惧世俗眼光,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和婚姻。

03

迷茫,是整部小说的主基调。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迷茫。在小说《毕业生》里,每一个人都是迷茫的。

本杰明是迷茫的,他不想过父母给他安排的生活,但是自己又毫无计划。

本杰明的父母是迷茫的,他们过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儿子的真实想法。

罗宾逊太太是迷茫的,她的婚姻失败但却无法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只好沉迷酒精放纵自己。

罗宾逊先生是迷茫的,他的妻子红杏出墙,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是单纯地想阻止女儿和本杰明的结合。

而伊莱恩其实也是迷茫的,面对本杰明包括另外一个追求者的求婚,她能做的回答也只是“或许”。

在如今这个时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个人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与日俱增。

在小说的结尾,本杰明和伊莱恩坐在公交巴士的末排奔向未知的未来;在电影里,两人更是露出了迷茫的眼神。

这两个不管不顾,做回自我的年轻人,该如何继续他们的青春,小说和电影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或许也是在告诉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在迷茫的阶段,别人的忠告和建议往往收效甚微,应该用自己的双手揭开社会的神秘面纱。

我们可以迷茫,但不能迷失自我。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才能怀抱希望,勇敢前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