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拜佛“许愿”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拜佛“许愿”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时间:2018-09-08 02:17:32

相关推荐

拜佛“许愿”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许愿和还愿,是善男信女们的一种礼佛方式,但是在佛门经论当中,却看不到“许愿”这个词,倒是“发愿”一词几乎随处可见。

历代祖师常有发愿文传世,如莲池大师所说,“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就是其中之一。

“佛法向内求”,发愿的重心在自己,表示自己想要成就何事,而许愿则是寄托于神秘力量,希望有外力助自己实现愿望。正信的佛法不谈许愿、还愿,所谓“神通不敌业力”,诸佛菩萨是大智慧的导师,无法帮我们获得无因之果。

但在寺院中,又不见出家师父反对信众许愿,因为“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这也是在与佛结缘。不过,当我们拜佛许愿时,下面这三种愿,不要轻许。

第一种,损人利己的愿,不要许。

在佛家看来,发愿会产生“愿力”,牵引众生向前,譬如学子发愿成为栋梁之才,就会努力用功。

愿行越大,则愿力越大,《阿弥陀经》中所载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愿愿为接引众生;《地藏经》中的地藏菩萨,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佛说,正因诸佛菩萨发愿利乐一切有情众生,才能成就正觉。

许愿时不要许损人利己的愿望,以学佛为例,可以发愿众生都能信受佛法,与我同证菩提。不要许愿只有我能得佛果,他人最好下堕恶道,这种“自了汉”的心态有悖于佛法慈悲普度的初心,是不可取的。

第二种,过分偏执的愿,不要许。

很多善信知道发愿应利乐众生之后,还会陷入另外一种过失,就是“执著”。实际上,愿与执的区别,可能就在一念之间。愿是“择善而执”,关键在于“择善”二字,没有经过智慧的抉择,仅为一己私利而固执己见,便是执著,有执著就有无尽的烦恼。

曾经有位师兄对我说,他要在观音菩萨出家日前“度化”百人信佛。佛经中有言,“众生各有宿世因缘”,以观音菩萨的威德,尚需以种种善巧,随缘示现,当以何身得度,便现何身说法,何况我们慧根浅陋的凡夫呢?结果可想而知,自己不能度化众生,反而被众生所度。

第三种,有昧因果的愿,不要许。

佛前许愿,你的愿行,细说起来其实是发愿种善因。自种善恶因,自得苦乐果,因果之理真实不虚。

听过一则戏谈,有人财迷心窍,天天想发财,却不事产业,只顾烧香拜佛。这天他又跪在佛前,磕头如捣蒜,嘴中念叨:“保佑我中大奖,一定为您重塑金身。”这时佛对他说:“你倒是先买张彩票。”

故事虽然粗浅,但道理却深刻,烧香拜佛,其实求的是“自性佛”。所谓“佛不渡人,唯人自度”,“因”上不知努力,“果”就是空中楼阁。佛法告诉我们,求财者先学布施,有舍才有得,这便是因果。许下有昧因果的愿,不是信佛,而是迷信。

许愿和还愿,不是俗世间的人情世故,求人办事再给予报酬,佛是大彻大悟的觉者,并不需要众生的酬谢。《楞严经》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拜佛许愿时,上面三种违背佛理的愿望,切记不要轻许。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