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佛前许愿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佛前许愿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时间:2021-05-14 02:03:01

相关推荐

佛前许愿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几乎每位到过寺院的人,都对许愿、还愿不陌生,甚至我们自己也常在佛前拈香跪拜,求健康求平安。但是,翻阅大小乘显密教的典籍,却鲜有许愿、还愿的说教,倒是发愿、发心等名相,几乎随处可见。实际上,许愿就是佛门中“发愿”的民间表现。佛子发心乘借诸佛愿力,早证菩提;我们凡夫也发愿,希望在茫茫人海中得佛菩萨加被,祈愿生活美好。

发愿与许愿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求之于己,后者求之于人。譬如发愿考上名校,就会努力用功;许愿考上名校,则是期望外力帮助。“花开生两面,人在佛魔间”,在佛家看来,众生佛性平等,它是一切众生的真如自性,但是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遮障。所以佛门虽然不提倡许愿,但是能跪在佛前,佛菩萨庄严慈悲的形象,或许也能激发出许愿者善良的一念心,进而回小向大,圆满佛道。那么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倘若被曲解,就着实可惜了。下面这三种愿,最好不要在佛前许。

第一,昧因果的愿。

佛家讲因果,如是栽种,如是收获。有句话说得好,“神通难敌业力”,众生的一切境遇,无不是自己身、口、意业力感召而来,一切唯心造,他人无法代替自己种因,也无法代替自己受果。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神秘力量”之上,就是偏离正信佛法的民间信仰了。正如前文所说,佛菩萨无法帮众生获得无因之果,

第二,得私利的愿。

发愿也好,许愿也罢,从根本上来讲,都不应带有功利色彩。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诸佛菩萨都是已断烦恼的出世间圣人,并不需要众生还愿时的供养之物。发愿是建立在信、愿、行的基础之上,也是促使自己断恶从善,修行精进的方便法门,如果许愿、还愿以得私利为中心,就完全背离了此善巧法门的初衷。切记,莫把菩萨当赃官,许愿绝不是市井商贩之间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买卖。

第三,损众生的愿。

古德有言:“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与我们同在一片天地间,就是有缘,很多人发愿,希望唯独自己受益。其实,人的心量越宽广,能装下的众生越多,愿力也愿大。譬如大愿地藏菩萨,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的心量。每个人都应发大愿,利益家国社会,乃至利益一切众生。心宽,天地才宽;量大,愿力才大。

信、愿、行缺一不可,许愿之后不去行动,把希望全部寄托于未来,一念之间,当下已经成为过去。没有行动作为支撑,许愿就变成了妄想,而非愿力。《楞严经》中开示:“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所以许愿之后,将心安住于当下,依愿奉行,就是报佛恩的大乘菩萨行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