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记忆中的故乡——黄陂任家湾

记忆中的故乡——黄陂任家湾

时间:2018-10-23 17:55:02

相关推荐

记忆中的故乡——黄陂任家湾

文 | pencil1969(长堰) 图 | 网络

黄陂区王家河镇(现王家河街)凉亭村任家湾,我的出生地,一个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

这是一个人口从没有超过100,户数不足20的小湾子。

它的北面背靠一个小山岗,从山岗上往下走,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我们小时候的乐园——“刺古垅”。湾南是两口水塘,分别叫上塘和下塘。再往南,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远处,几座小山环绕。

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说非常优越,中国古代将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那么任家湾正处在“阳”的位置上。

说到任家湾,不得不提任家湾的民居建筑。任家湾的民居建筑在附近曾经非常有名,它的风格与大余湾如出一辙,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家湾的民居建筑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规格上,丝毫不输大余湾。

相传在民国初期,任家湾出了一个大财主任四爹(大家都这么叫,我也不知道我跟他到底隔几辈)。任四爹年轻的时候在汉口做生意,发了一笔横财,然后就回家做了这些房子。

房子的外墙是用一块块的条石(我们叫线石头,因为它的外切面上,有很明显的人工凿出的规则的垂直线条)砌成的,条石呈长方体,每一块的长度和宽度虽不一样,但厚度绝对是一样的。

这些条石从地面一层层往上码,层与层之间的线条非常笔直和清晰,这跟用乱石砌起来的墙比起来,不知要美观多少倍。

房子的正面,整面墙都是条石做的,侧面和后面,则只有底部一人高左右是这种条石,往上是青砖。这大概是从节约成本上考虑吧,毕竟采购这种条石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房子的大门非常讲究——门框由四块整石做成,垫在地上的叫门槛石,左右两边的立柱是两块高2米多,宽约40公分,厚约20公分的长方体的整石头,上面再用一块整石头盖住,构成一个口字型结构,上下两块石头靠里面分别有两个耳子,是安装木门用的。

屋顶四周是飞檐,大门往上的屋顶是两个兽头。进门是天井,天井的四周和底部也是这种条石做的,底部有阴沟通到门口的水塘。房子里面的墙只有底部半人高是青砖砌成的,往上都是实木,一直到屋顶,我们称之为“古皮”。

两扇木门也很讲究,有一种类似于“榫”的构造,两扇门都是很厚的实木,左边门在结合部靠里面突出2公分左右,右边门在外面突出2公分左右,两扇门突出部分的厚度加起来正好是整门的厚度,这样两扇门关起来,中间一点缝隙都没有。

门栓也很有特点,一般这样的门都是在背面加明栓,在两扇门的背面分别有两个垂直于地面的耳子,平行于地面的栓可以左右自由梭动。任家湾的这种栓关上后,耳子中从上往下有一个小插销下来,垂直插进横着的栓里面,相当于又加了一道保险。

开门的时候,先要把插销往上提开,再梭动门栓,这样才能打开门。想起小时候的一件趣事:6~7岁的时候,湾里一户人家的外孙(汉口伢)回来玩,他一个人在屋内玩时不小心把门闩了,可他没见过这种插销,不会开,吓得在屋里大哭。

大人在门外也帮不上忙,只是说:你打门撒。小孩在里面不停地用拳头捶门,用脚踢门。最后,那户人家把屋顶的瓦揭开,将我从屋顶放下去——先放我到床架子顶上,我再顺着爬到桌子上,再下到地上,然后过去把门打开。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屋内的陈设我依然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八仙桌和龙凤床,尤其是龙凤床,做工非常精美,床架上雕龙画凤。小时候只见过一家有这种床,不过后来也都拆了。

任家湾的这种房子有好几栋,都是任四爹的后人的,他们的房子连成一片,构成一个并排的双目型结构。

中间的两横一竖是巷子,每一个口字是一套单独的房子。所有房子的外墙连成一个整体,只有最南面两套房子之间留一条巷子进出,这样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城堡。所有房子都没有后门和窗户,通风和采光靠天井和亮瓦。

这样的房屋结构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安全,因为在任四爹生活的乱世年代,打家劫舍的土匪很多,而土匪针对的都是这种有钱的人家。

这片城堡型的房子位于湾子的正中间位置,最前面一排房子的门口是一排石凳,石凳前面是铺的石板路。再往前3米左右就是上塘,塘边也是用条石砌成的一面半人高的石墙,防止人畜掉进塘里。

这样的石墙,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见过(有人说,这面石墙挡住了风水,并不好)。小时吃饭很少在家里围着桌子坐着吃,大家都端着碗聚集到这里,有的坐在石凳上,也有的坐在石墙上,边吃边聊。

门前的两口水塘是相对独立的,靠西边的地势高,叫上塘,靠东边的地势低,叫下塘,两塘之间有一条长约20米的渠相连。渠上有一座石桥,就是用两块长约2米的整石头两头一搭建成的。

两口塘的水平时是分开的,只有涨水的时候,上塘的水才通过这条渠流向下塘,这有点类似于都江堰鱼嘴的构造。

任家湾的石头制品很多,湾子东头有个大石碾子,底座是一整块圆柱形的石头,髙约50公分,直径起码1.2米,旁边立着一个石碾磙。我在很多旅游景点都看到过这种石碾子,但像任家湾这么大的还从没见过。

湾子中间的巷子里还有一个手推的石碾子,底座是一块1米多的长方体的石头,中间凿出一个半圆的槽子,上方安个木架子,架子的底部带一块扁平的圆石头,圆石头垂直于凹槽中。

用手推动木架,带动圆石头在凹槽中前后运动,达到碾谷物的目的。这类似于推磨,只不过推磨是圆形运动,而这种是直线运动。这种手推的碾子我在其他任何地方也没见过。

湾里,还有比较常见的石磨、石舂(黄陂话叫“帝”),石舂分手动和脚踩两种;还有打糍粑用的石缸,也叫“帝”;还有打谷场上用的石磙子……

曾经很好奇,湾子里的这些大石头,尤其是东头的大石碾子是从哪里来的。在“印象黄陂”,郑树成专门写过一篇关于这些石头来历的文章,说是从附近的红安等地运过来的,不过任家湾的这些石头却不是。

前些时回家,我专门问过父亲,父亲说这些石头都是从任家湾自己的山上采的,采石的地方叫潘嘎洼。潘嘎洼的山上,至今还有着采石后留下的大坑。

父亲说的那个大坑我很熟悉,小时候放牛、挖柴经常从那里过,只是没想到那就是采石头的地方。父亲的话可信度很高,他年轻时也曾是石匠,而这些石头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他的上辈人曾参与过采石。

而且,父亲还能说出当时采石的细节。这个碾子,都是人工一锤一锤凿出来的,凿好以后从坑里取出来时用牛拉,开启的时候,将活的鸡、猪放在下面压,用鲜血祭祀神灵,以求平安运回。

只是,以我的智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想象,山上没有路,那重达几吨的大石头如何能用牛车拉回来。

任四爹留下的这些房子,他的后人却没有守住。在我出生之前的几十年,一些房子陆陆续续被他的后人拆了卖钱。小时常听过的一句话是:拆了任家湾的房子,在长岭岗(蔡榨)做了半条街。这样的事,我自然是无法考证的。

我小的时候,湾里还有两家留有这样的房子,天井、古皮都还在,稍微大点以后,天井拆了,古皮也拆了卖钱,但整个房子的外形还在,尤其是条石做的外墙、屋檐、兽头都还有,门口的石凳、石板铺的地面都还有。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样的房子既不通风、也不透气,采光也差,屋内常年阴暗潮湿,并不适合人居住,因此从追求更舒适居住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它进行改造或拆了重建也未尝不可。只是,内心还是觉得可惜,若整套房子能留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

任家湾的树很多,很大,除了湾子后面那个“刺古垅”里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树、荆棘、野花外,房前屋后也有很多大树,常见的有椿树、楝数(苦捞子)、乌桕(油辣子)、柳树、梧桐树、泡桐树、刺槐树、桑树、构树等。

有两种树,小时候印象很深。一种树的树干笔直,常绿,只有碗口粗,树干上包一层绿色的皮子。据说这种树的木头可以刻章子,当时我们叫它章树,但它显然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香樟树。另一种树,肥厚的绿色叶片上长满刺,小时候叫它猫耳刺。

很可惜的是,湾子西边曾经有一棵很大的枫树,在我出生之前就被砍了卖钱,据说是卖给做砧板的厂子。小时候只见过这棵树的树兜,直径应该有80公分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枣树、梨树、桃树、柿子树等果树,最重要的是,还有一棵蛮大的栀子花树。别看现在到处是栀子花树,可小时候这棵栀子花树特别甘贵,附近的蛮多湾子都没有。每年开花季,只要湾子里来了亲戚,那些爱美的小女孩总要偷偷摘几朵带回家。

有一年的初夏,我在离湾子大约一里之外的水库埂子上放牛时,远眺任家湾,一片绿油油的梯田由高及低地从脚下一直延伸到两口水塘边,而水塘的另一边,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覆盖了整个村庄。

绿树丛中,房子的屋檐、兽头若隐若现,这样一幅唯美的画面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此生不忘。

我工作后不久,父亲也搬离了任家湾,虽然湾子里还有幺父和堂兄在,但回去的次数毕竟少多了。每回去一次,看到的任家湾更衰败一些。

目前,常住任家湾的人数已不足30,有几家虽然在湾里还有房子,但也在前川买了房,不常回来住。湾中的老房子很多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仅剩的两户人家都做了小洋楼,其余的几户都搬到湾子后面的小山岗上做了新房。

真搞不懂他们,放着湾子这块风水宝地不用,却选择在山岗上做新房,冬天任凭北风吹,夏天任凭烈日晒。

湾子中的石板路因前些年修水泥路被埋在地下,门口的石凳子不见踪影,两口水塘里的水变黑,早已不能直接饮用,现在每家每户都靠打井吃水。

湾子的水田大都荒芜,除了最靠近湾子的几家有几个老人种点口粮,其余的都抛荒。远处山岗上曾经种红薯、花生、芝麻、绿豆等的旱地,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为可惜的是水利设施完全损毁。六七十年代,在任家湾的几座山脚下修了几十里的水沟,当时夏家寺水库的水经过几级泵站的提升,通过这些沟可以灌溉任家湾及周边几个湾子的农田,如今泵站垮了,水沟多年无人清理,很多都填平了。

任家湾的衰败,应该是中国农村衰败的缩影吧。

我虽然不姓任,但从出生到参加工作离开,在任家湾生活也有,而我的家族更是在此繁衍了4代(第5代已有几个,但都没有出生在任家湾),前后近百年。任家湾算得上是我的故乡,每次看到它的衰败都很心疼,从前那个虽然清贫但却美丽的小山村只能在记忆里去寻找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