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家国情怀 忠义相传!新会霞路村赵氏孤儿和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

家国情怀 忠义相传!新会霞路村赵氏孤儿和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

时间:2021-04-19 19:17:26

相关推荐

家国情怀 忠义相传!新会霞路村赵氏孤儿和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

一杯“霞露”,伴随我回味霞路漫步的时光。我的脚步或徐或疾,时而跨越耿光堂高高的门槛,时而走近晨曦中的“百岁流芳”牌坊,时而穿过斜阳下肃穆的田寮老门楼,时而轻轻地踏过五福里的幽深长巷……醉意未尽,古井烧鹅的美味从天成墟逆风飘来,神仙井泉水叮咚,正召唤我再度赴约。

1、耿光堂:历史的回声

霞路耿光堂 林超鹏摄

耿怀宋室,光大汉仪。这是霞路村耿光堂的一副祠联,言简意赅的八个字,念起来铿锵有力,道出了南宋皇族后裔的非凡气慨。始建于明代的耿光堂,是霞路村现存众多祠堂之中历史最久且规模最大的一间祠堂,正门的石刻大字“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豪迈大气,青砖墙壁上高高挂着宋代18位皇帝的画像。当我的视线停留在宋少帝赵昺的遗像,那童真未泯的龙颜,骤然触痛了我的神经,让我联想到七百年前那场震古烁今的崖门海战,脑海萦绕着丞相陆秀夫背着宋少帝跳下崖海的惨烈画面。尽管那一曲崖海悲歌已成绝唱,但一个朝代灭亡的伤口从未愈合,铭记南宋痛史,让霞路人更懂得珍惜盛世的幸福!

霞路立村六百多年,宋室血脉在此繁衍生息。霞路村最隆重的祭祀祖先仪式,就在耿光堂举行。但他们在拜祭赵氏祖先之前,必定先往睦洲镇祭祀林玄辅之墓。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吿诉我,林玄辅是霞路赵族的恩人,必须代代铭记。

在耿光堂的一座香炉旁边,我聆听了一个关于赵氏孤儿的感人故事。崖门海战失败,霞路的老祖宗宋太宗十世孙赵必樘壮烈殉国,遗下两位幼子赵良钤和赵良骢。时任琼州太守的林玄辅接受了保存皇室遗脉的重托,决意舍命存孤。他将两位赵氏孤儿视如己出,改名为林大孥、林二孥,带领他们隐居僻静乡野。林大孥长大后,不幸逝于一场起义。林玄辅带着林二孥再次逃难,潜匿于睦洲。林玄辅抚养赵氏孤儿的转辗流离,史料并无详尽记载。我从族谱里读到了《林获嘱书》的一段文字:“吾岂不欲尽忠以殉国难,缘见宋裔幼小,不敢负义轻弃,遂收藏养育,将二幼子诡名林大孥、林二孥,以为己子,并无轻重择爱。后见崖海水咸,难以久居,因至睦洲……”一段情深义重的乱世抚孤历程,在睦洲尘埃落定,林玄辅去世后亦葬于睦洲。明朝恢复汉室江山后,林二孥的孙子赵宗逞恢复了赵姓,成为霞路村的始祖。为了报答林玄辅的恩情,霞路人每逢祀事必定先祭林氏恩公。这是霞路人心中一份永远的感动,一种神圣的坚守!

行走霞路,我偶遇过一张张霞路笑脸,他们或在田间勤劳耕作,或在榕树下唱歌,都是一副普通农民的质朴模样,并没有皇族后裔的光环。然而,当我深入霞路人的精神世界,就感受到他们身上确有一种别样的气质。他们在祭祖仪式上高举“赵”字大旗一路鸣锣击鼓的隆重,以及对于“国母诞”这个民间纪念日的珍视,都自然地流露了他们对皇族血脉的在乎,一张张表情肃穆的脸,闪动着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之光。在抗战时期,霞路村的热血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编印宣传抗日的《霞路月刊》,更充分显示了皇族后裔保家卫国的凛然正气!如今欣逢盛世,霞路人成立了霞路赵氏族谱编纂委员会,历经艰难,终于编成一本厚重的《霞路赵氏族谱》。揭开扉页,一句“我族无亲疏”的祖训赫然入目。我捧读族谱,不仅读出赵族情深,更感受到一种特别强烈的家国情怀,从先祖的爱国怀忠,视死如归,演变至今,就是一种爱国爱乡、忠义相传的“霞路精神”!

2、田寮门楼:壮士的背影

田寮老门楼 周学勤摄

田寮老门楼,是霞路村目前仅存的一座泥门楼。这门楼曾经和环绕着村庄的黄泥围墙紧密相连,在过往的漫长岁月里,默默地守护过田寮的平安,我从中窥见了一座村庄前世的模样。

田寮里建于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起初只是几户霞路人来到此处耕种田地,为便于劳作,就在田边结草庐而居,从而有了“田寮”这个土名。后来几户冯姓的纺织手工业者从开平迁至此地,与赵姓人和睦相处,并结缘通婚,逐渐形成田寮村。

岁月更迭,草木枯荣,人事变幻,这座曾经见证生命来来往往的老门楼,在夕阳下的静谧里站成一道古朴的风景,不见荷锄的农夫和暮归的老牛,只见一位担着箩筐的村妇的背影……

我站在老门楼下,蓦然想起一个消失于时光深处的背影,这是一位霞路壮士的背影,一个值得深情仰慕的背影!我从这个背影看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以及地下党员的英勇。这个背影倒下之后,被命名为革命烈士。我阅读《霞路赵氏族谱》的时候,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因此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赵庆朝。

赵庆朝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活动,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当过教师,当过医生,投身革命之后,曾经多次变卖自己的家产和妻子的首饰,要么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要么为了资助饥饿的难民。1948年,他在澳门接受党组织的指示,回到田寮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作为田寮人,他无数次穿过这个老门楼,出去,或者归来。乡亲们特别难忘的一次,是他回乡料理妻子的丧事之后,怀着悲痛匆匆离开田寮,继续参加抗日活动。那时候,乡亲们就站在这老门楼下目送他哀伤孤单的背影!

他最后一次穿过这老门楼,是1950年春天的一个日子。他跨过这个熟悉的门楼之后,就再也没有踏步归来。那时候,他负责押运新会县征粮委员会支援解放军的两艘公粮船,航行至九子沙十字围河段,突然遭遇匪徒的伏击……他为了保护那33吨公粮,英勇抵抗匪徒,最后献出了年仅41岁的生命。

赵庆朝的故居,隐藏在老门楼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一对老夫妻为我打开青砖老屋的大门,“吱呀”一声,划破了黄昏的寂静,也让我不平静的内心更加波澜起伏。我细看了赵庆朝的几件遗物,日字凳、书桌、衣箱,岁月易冷,落尘如雪,却挡不住我睹物思人的热诚!补充阅读:琴鹤堂赵清献公诞辰10祭祀典礼

从赵庆朝故居再回到老门楼,我想,也许他当年魂归故里的时候,就从这座老门楼穿过。这座屹立不倒的老门楼,是他归家的路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并没有离开霞路,他活在霞路村的族谱里,也活在老门楼的印记里。

3、百年砧板:天成墟的证物

百年砧板 吴英健摄

在天成墟,我曾经摸抚过一块残缺的老砧板。这是百年老字号“恒益”珍藏的旧物。主人吕柏告诉我,他的父亲从古井南朗迁至霞路天成墟卖猪肉,并创立“恒益”字号,这块用榕树木材制作的老砧板就是父亲留下的遗物,由父亲传给他,他再传给儿子。这块挨过千刀万刀的老砧板,传了三代人之后已经光荣退出天成墟,如今成为“恒益”的一件传家宝。

我解读天成墟的历史,就从这一块老砧板开始。这块沧桑的老砧板,布满了数不清的深深浅浅的刀痕,这是生活的痕迹,也蕴藏着岁月的深情。作为天成墟的一件证物,它浓缩着天成墟的记忆。

始建于光绪末年的天成墟,被霞路坑的曲流环绕着,墟旁曾建有码头,涨潮时货船穿梭,端午节龙舟飞舞。每逢墟日,天成墟更是人声鼎沸,货如轮转,滋养着霞路人或丰或俭的餐桌。老一辈的霞路人,念念不忘天成墟从前的盛景,说起“福安”“永合”“万胜堂”“天成楼”等老字号,如数家珍。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忘却许多旧事,但依然念得出天成墟几个鱼档的名号:剑记、彦记、喜记。

如今的天成墟,早已换了新颜,享有“古井烧鹅街”的美称。霞路诗人赵崇卓创作过一首《天成烧鹅街》:“霞路天成巷陌深,行来一步一沉吟。谁家炉灶鹅香溢,竟叫游人更醉心。”

天成墟,就是传说中“古井烧鹅”的发源地。相传南宋灭亡后,一位幸存于世的御厨,躲在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埋名隐姓,却悄悄地沿用宫庭秘方制作烧鹅。御厨的女儿长大后嫁往银洲湖东岸的古井,嫁妆里藏着一纸“烧鹅秘方”,从此,风味独特的“古井烧鹅”渐渐地传播开来……

再说这块结缘天成墟的老砧板,它始于猪肉,盛于烧鹅。在长达百年的墟市生涯,和烧鹅相伴数十年。可喜的是,这块老砧板的主人吕柏已经成为江门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井烧鹅”代表性传承人。

4、五福里:游子的乡愁

霞路村有一条远近驰名的华侨村落,名叫“五福里”。相传立村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房屋都是霞路赵氏前辈飘洋过海赚钱回来建成的,按照“五星拱照,福荫村民”的祈愿命名。村庄呈正方形,设计大气,全村20条东西走向的长巷整齐美观,4条南北走向的横街宽可通车。五福里有一座满目沧桑的古老门楼,守望着霞路村民出入平安的幸福,也寄托着海外乡亲午夜梦回的乡愁。

我进入五福里的时候,它的繁华时代已经结束了,迎接我的是门楣上褪色的花鸟,墙角里密布的青苔,石缝间探头的小草。小巷漫步,顿感流年暗换,人去屋空。关得严严实实的趟栊门,藏匿着曾经的悲欢离合,寂寞的门环,生锈的铁锁,依然牵系着游子的梦魂。美国首位华裔女国会议员赵美心的祖屋,就藏在一条幽深的长巷里。想当年,一袭红衣的赵美心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这条小巷,她明媚的笑容照亮了整条小巷。离开的时候,她带上了祖屋的两只青花瓷饭碗。故乡的饭碗,盛满游子的乡愁。

离五福里不远的地方,长着一棵超过百年的老芒果树。霞路人很喜欢用老芒果树的叶子煮茶,赵美心首次回乡寻根时, 霞路村民就用芒果叶煮茶招待她。正如老芒果树的开枝散叶,霞路人才辈出。可圈可点的霞路名人,除了赵美心,还有民国时期的临时参议院院长赵仕北,中国早期的油画先驱冯钢百,美国华人作家赵宗鹰等等。

5、神仙井:霞路的仙境

霞路神仙井 周学勤摄

真没想到,霞路的山水里竟隐藏着一个美如仙境的地方。

神仙井就在学堂岭。学堂岭在明朝曾叫九德山,现在又名吊胆山,因为留下陈白沙先生的传说而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和文友们相约神仙井,或品茗吟诗,或泼墨挥毫,醉心山水之间,浑然忘我。

我搬来一张竹椅,坐在瀑布前听流泉如歌,看鸭子戏水。听泉之际,想起此地流传的一个“遣鹿买菜”的民间故事。陈白沙先生在学堂岭讲学期间,收养了一只小鹿,常常带着小鹿一起下山,前往霞路村的龙门集市买菜,许多居民都认识陈白沙先生和他的小鹿。陈白沙先生忙于讲学的日子,就派遣小鹿下山买菜。小鹿的鹿角上挂着一只篮子,篮子里放着若干银子和一张纸条。集市的小商贩见到可爱的小鹿都会心一笑,他们拿了银子就自觉地将纸条上所写的物品放在篮子里,让小鹿带回学堂岭。我很喜欢这个既有人情味又有趣味的传说,像童话故事一样美好。

回过神来,眼前的神仙井如此出尘脱俗,也确实像一个童话的诞生地。草木葱茏,溪流浅唱。溪流边上有一座依山而建的两层小楼,这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神仙井水电站,门前竟然立着几条白色的罗马柱,我猜想这可能是那个年代最雅致的一座水电站了。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编辑赵英雄。

古井女诗人吴美梨告诉我,她少女时代曾与友人来神仙井游玩,晚年重游旧地,感慨万千,半日成诗,吟出一首《重游神仙井》:“重游仙井物华新,涧碧风清景入神。喜看沧桑人已老,香泉一掬又回春。”

夜幕低垂,暮色四合,却掩不住神仙井的泉声。我们在神仙井水电站享受了一顿诗意的晩餐,我坐的方位恰好对着神仙井的瀑布,一道白练在浓重的夜色里若隐若现,水声淙淙,如临仙境。如诗的霞路,不在天上,在人间,如画的霞路,不在远方,在眼前。

(《新会老地方》栏目名由新会籍著名书法家苏华女士题写,本期文章标题“霞路漫步”由新会书法家吴伟秾先生书写)

作者简介

黄文婷,新会广播电视台(新会侨报社)报刊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从事媒体工作20多年,曾获“新会十大杰出青年”、“江门市优秀文艺家”、“当代十佳散文作家”等称号。已出版主要著作:《错出一段美丽》《带锁的日记》《走过纸婚年》《永远的长木椅》《一段美丽的错误》(台湾版)《精神贵妇》《一张餐桌的距离》《缘来结识你》《红袖约》。

这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