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周末讲坛】陈啸宏:从大健康的视角看《论语》

【周末讲坛】陈啸宏:从大健康的视角看《论语》

时间:2022-01-15 16:19:23

相关推荐

【周末讲坛】陈啸宏:从大健康的视角看《论语》

而关于全民健康,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曾讲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此前,他在江苏考察时还讲到:“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的基础。”

那么,我们再来看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是如何表述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的安逸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不虚弱。”

我们都知道,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有了病,要及时治疗;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时干预;但最根本的是,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或者是在出现了问题的应对过程中,我们怎么调动自己的内心,把握科学的健康观并贯彻于每日的生活中。这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死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大的文化现象。

那么,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又蕴含着哪些值得我们领会的关于“健康”的智慧呢?

PF123 供图

01

《论语》的主要思想和生命健康血脉紧密相连

“子之志”“子论孝”“子之慎”,都关乎一个“疾”字。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以及其他一些人之间的谈话。儒家的重要思想,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内容尽然包含其中,这些是诸多学者研究《论语》时最注意的内容。那么,当我们用一种“大健康”的眼光来品读《论语》,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我们来看《论语》里的“仁”。“仁者爱人”,这是孟子对“仁”的高度概括。“爱人”是“仁”的核心,“孝悌”是“仁”的根本。“爱人”和“孝悌”都和生命健康血脉紧密相连。《乡党》篇第十七章中写道: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说的是,马棚着火,而且烧得一塌糊涂。孔子退朝后赶回家,不问马怎样,而是首先问“伤人乎”。遇到天灾人祸,首先想到的不是财产,而是马夫和相关人员有没有伤亡。简简单单一段话,我们能看出孔子的仁爱思想确实和生命健康是紧密相关的。

其实,《论语》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不在少数。首先,表现在重视疾病上。《公冶长》篇第二十六章: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和颜回、子路在一起聊天,说起自己的理想志向时讲的第一件事就是“老者安之”——让年纪大的人能够安享晚年。再看《为政》篇第六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的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父母最担心的是子女的疾病问题。所以,要孝敬老人,就要反哺老人,用同样的心情来关注父母健康。另一种是说:父母最担心的是他们的疾病问题。但不管哪种说法,“忧疾”必然是“孝”这一理念中的重要内容。《述而》篇第十三章说:子之所慎:齐(斋),战,疾。孔子遇事最慎重的是什么呢?祭祀、打仗,然后又回归到了疾病问题上。从上述篇章我们看到,“子之志”“子论孝”“子之慎”,都关乎一个“疾”字。

此外,《论语》对生命健康的关注还体现在全方位关心老者的生活上。《为政》篇第七章中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为,即便是狗和马,也要喂料养着它,如若不敬父母,那和对待牲畜有什么分别呢?紧接着,下一章又说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有事了,晚辈帮着干,有酒食让老人先吃,这就算孝吗?不对,和颜悦色地服伺老人,这才叫孝。

孔子还在《里仁》篇第十八章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几谏”是什么,是婉转地给父母提出意见。“劳而不怨”,这个“劳”字,是担忧的意思。这就比方说,看到老人总是不爱活动,你不要直接生硬地说“怎么总呆着不动呀”,而最好委婉地拐着弯说“楼下的花都开了,我陪您看看去”?他如果就是不听劝,你也不能有怨气,但在心中还是担忧他不爱运动这个问题。从这几则讲孝老的言论中,可以体会到,我们不仅需要用物质来“养”老,用行为来助“老”,更要“悦”老和“顺”老,要全方位地关心老人。

而从自身出发,老人又该如何自处呢?子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就是说,整天吃饱了没事干,还不如玩玩博戏、下下棋呢。在我们很多人身边,都会有这样的老人,经常愁眉苦脸地自己发呆。对于这样的老人,孔子就建议他们应该适当地给自己找点乐子,让心情愉快起来。事实上,孔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需要大家注意,孔子称自己70岁时可以从心所欲,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但千万不要忽视最后三个字:不逾矩——不超越规矩、法度以及社会的底线。所以总结起来,一个快乐、健康的老人应该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同时要老者自律、老者自尊。

《论语》对生命健康的关注还体现在帮助残疾人上。《卫灵公》篇第四十六章中记载道: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这段话讲的是,孔子接待了一位叫冕的乐师。在那个年代,乐师都是盲人,行动不方便。所以陪着他走到台阶前边,孔子就提示说“到台阶了”,走到座位边上,孔子又提醒“到座位了”。坐好之后,孔子向他介绍左邻右邻的分别是谁。孔子告诉自己的学生,这应该是我们和残疾人相处并帮助他的方式。不只是见到长者或为师者,孔子对待年少的残疾人也会给予同样的关注和照顾:“子见……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见到年轻的盲人,孔子都会站起来;从他旁边经过,也会小步快走,以免妨碍、打扰。

除了帮助残疾人,《论语》中对防止意外伤害付诸的笔墨也可圈可点。《乡党》篇第二十六章中说“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车前,要站端正了,拉着车上的绳子登车。在车里不回头张望,不要慷慨激昂地争论,不用手指指点点。

站端正,是让你调整心态,做好上车准备,即便上了车,坐好了,在车内也要尽量集中注意力。研究显示,车祸中受伤人群中,51岁~71岁的人特别多,这和这个群体的体力和反应能力下降有关。戴安娜王妃去世的那场车祸,车上4个人,唯一存活下来的是那个坐在最危险位置上的保镖,这与他习惯性地保持肌肉紧张和警醒状态应该不无关系。孔子用了的时间周游列国,我们想想,这是不是他长年在乘坐马车四处颠簸过程中,形成了这些人身安全观念呢?也许有人会说,您多想了。孔子说的就是个“礼”,是说坐车要有个坐车的样子。好,那我们反问一句,现在提倡“礼让斑马线”,这个“礼”字的背后,是不是有关于生命安全的客观要求呢?

谈到健康,可能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就是死亡。对此,《论语》也记载了孔子对死亡的态度。《述而》篇第三十五章写道: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重,子路要替他祈祷,孔子不情愿,问还有这么回事吗?子路说有啊,要向天神和地神祈福,可以保平安。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他的话非常含蓄幽默,但反对的意见又十分明确:“我这辈子都在追求仁,没违反过天神地神的要求,可如今不还是病成这样吗,祈祷恐怕没什么用吧。”

可见,面对死亡,孔子是十分豁达而坦然的。而同样,他的学生曾子对生死也同样看得很开。《泰伯》篇第四章里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我们很熟悉了,但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后边一大段在这里省略了的话,曾子在生病时仍然在指点孟敬子如何在为政中避免过失。这几句话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不祈求长生不死,但求即便是在临死的时候也要为后人留点善言,多办好事。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老子的一句话:死而不亡者寿。生命结束了,但只要他的精神流传下去,那他就是不朽的。

02

《论语》中有很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书中要求我们对某些食物不要过于讲究,而对某些食物却一定要“讲究”。

《论语》还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追求肥甘厚味,不追求安逸享乐。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类似这样的表述有很多,都在告诉我们,粗茶淡饭,不吃得那么饱,在这样的生活中追求理想才让人乐在其中;食物、肉荤不用追求得过于精细;餐桌上的肉再多,大家也得适可而止,吃的量不要超过主食,这都涉及营养均衡问题。

孔子的话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的膳食结构小宝塔中,鱼虾禽畜蛋的摄入量,基本上与谷物的摄入量比是0.54:1,也就是大约一半。这和我们体内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乳糖酶的分泌功能有关。中国人的主食是谷物,主食应该比鱼虾禽畜蛋的摄入量高。

另外,《黄帝内经·素问》里有:“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这句话又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进食膏粱厚味太多,足以让你上火、长大疔子;另一种则是,肥甘厚味会使脚上长疔。脚上长疔是什么病呢?能不能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糖尿病足”呢?糖尿病和饮食有直接关联。

上面是说,《论语》要求我们对某些食物不要过于讲究,那么下面要说的是,对某些食物却一定要“讲究”: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这段话是说,食物放得时间久了、馊了,鱼和肉腐败了,都别吃。食物变了色,有气味了,也不能吃。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宣传也是指导居民要通过看、闻、触等感官方式挑选生鲜。“失饪”,就是没做熟或是做得不恰当,不要吃。

十几年前的“福寿螺事件”,就是因为商家拿淡水中的福寿螺代替海螺而仍沿用原来加工海螺的方法,因为没有充分煮熟,淡水螺里的寄生虫没杀死,导致很多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再有,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吃烤串,但烹饪过程中如果把肉烤过了,那么就有致癌风险。接着这段话里还说道:“不时,不食。”不是时令的食品不要吃。那时候没办法反季节种植,加之贮存条件有限,夏天的西瓜,很难保存到冬天吃。“割不正”,讲的是食物来源渠道不正规,私屠乱宰的肉不要吃。“不得其酱”里的酱,指的是吃生肉和生鱼时蘸的芥末。中国从周朝开始,贵族就有食生鱼脍、蘸芥末的历史。芥末里的硫氰酸盐能杀菌、杀寄生虫。所以孔子说,没有芥末,不要吃生鱼肉。

“沽酒市脯不食”,是说买来的酒不喝,买来的肉脯不吃。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一下,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食品加工业和经贸活动都不发达,买来的食品难以溯源。这就像我们前段时间在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周宣传的时候,专门编的新三字经,里面就有“路边摊,少贪恋”。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孔子还提倡限酒。“唯酒无量,不及乱。”每个人酒量都不一样,但一定要掌握别过量,不要出“洋相”。出“洋相”是身体损伤的外在表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在这里,孔子从4个方面自省、自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孔子把“不为酒困”,与“忠”“孝悌”“礼”同列为4项省勉之中,可见对“限酒”的重视。

《论语》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保健品。《乡党》篇第十六章: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康子给孔子送保健品,孔子拜谢并接受,但说自己不了解药性,没有吃。可见,2500年前就已经有了食用保健品和馈赠保健品的社会习俗。康子是当时鲁国最有权势的人,季氏一家也是起用孔子的人。以他的地位,给孔子馈赠可食之物依礼当尝。但因为是“药”,孔子选择尊重“科学”,把“科学”置于礼制之上。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保健品的观点也是相一致的。

03

《论语》体现了健康定义中对“社会适应性”的要求

不恼怒、无所争、不计较……这些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观点,也都是我们讲的“健康五要素”的重要内容。

孔子还提倡要有良好的心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这也是一种君子的表现。“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就是说,不担心没有自己的职位,怕只怕没有任职的本领;努力提升自己,有所作为,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就好了。

“君子无所争……”“……犯而不校……”别人伤害了我,我不必针尖对麦芒地回应。“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观臆断;不要什么事都想当然;也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还有一个,就是不能贪婪,“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大家看,不恼怒、无所争、不计较、不抱怨、不贪婪、不自以为是……这些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观点,也都是我们今天讲的健康五要素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论语》还记载了孔子强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言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喜欢唱歌,别人唱得好,一定请人家再来一曲,唱高兴了还要和别人合唱。“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要向晏平仲学习,善和人交往,时间长了,能赢得人们的敬重。“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怕人家不了解你,反过来,你也得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还有一点,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受用的?孔子回答,就一个字,“恕”。“恕”就是推己及人。孔子还肯定了颜回的品质:不迁怒。他还说,“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礼乐让人快乐,常念别人的好处会让人快乐,贤能的朋友多也能使人快乐。

我们现在说,在涉及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综合表现中,社会适应性占了很重要的比重。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恰恰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健康的重要指标。

此外,孔子还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正能量,秉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论语》记载,一天,孔子又和四位学生谈论志向。曾点称自己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春深季节,穿上漂亮的春服,和好朋友一起去沂水游泳,去舞雩台吹吹风,欢快地唱着歌,然后回家。孔子听了很是赞赏:“吾与点同。”大家可能很奇怪,孔子这么坚持克己复礼的一个人,怎么这么天真闲逸呢?其实,他讲的是自己内心的政治向往。他希望天下太平,百姓能在太平社会置身山野,欣赏大好河山,在大自然中回归,汲取生命能量。

《子罕》篇第三十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古诗中说,唐棣花在风中飘舞,多美啊。但可惜我家住得太远,看不到你啊。孔子对这种消极的态度不以为然。他质疑说,你是真的想念吗?如果你自己去努力,你所追求的的理想就会离你越来越近。这又表达了孔子一种积极乐观、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孔子还很善于从自然界中获得启迪。《乡党》篇第二十七章: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说的是,几只锦鸡,见到人来之后就惊恐地飞起来,但一看这些人没有进攻自己,就又落下了。孔子见了说,你看山梁上的这些鸟真是不错,能够懂得时势、掌握时机,知道什么时候飞起什么时候落下,人也应该是这样。

联系我们生活的当下,我们处在一个提倡生态文明,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处在一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进取的时代。每一个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都应当懂得时势,把握时机,积极生活,在快乐充实的生活中,为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做点什么。

至此,我们看到《论语》关注生命健康,重视疾病,倡导全方位地关心老者生活;它告诉大家如何帮助残疾人,重视防止意外伤害,并坦然地面对死亡。我们还体会到,《论语》中秉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求肥甘厚味,不求安逸享乐,注重食品安全,提倡限酒,提倡科学合理地使用保健品。与此同时,它还告诫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校、不怨、不贪,不自以为是,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度,要了解人、帮助人、尊重人、宽容人,不迁怒,对自己严格要求。

通过以上林林总总,可以看到,《论语》蕴含了太多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性的,甚至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内容构成了完整的生命健康观。作为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善于从这个角度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大家也可以好好读一读《论语》,从中汲取先贤智慧来感悟生命,增进修养,促进健康。

整理:健康报记者 魏婉笛

编辑:穆薪宇

校对:刘美琴

审核:曹政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DCJN1QI】获取授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