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被抓什么下场?怎一个惨字了得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被抓什么下场?怎一个惨字了得

时间:2023-08-13 19:13:56

相关推荐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被抓什么下场?怎一个惨字了得

最近山东冒出200多个高考顶替案,高天鹤也被爆出主持人资格考试作弊。现在的法律体系下,他们大不了失去工作,仍然可以重头再来。这要是发生在古代,那可就惨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考试算是科举考试了,相当于今天的国考,也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所有考生寒窗十年,为的就是中的名次。这样一来就能光宗耀祖,并且可以从此踏上仕途,从此衣食无忧,真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面对如此的诱惑,古代考生为了能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是煞费苦心。有的是经商的家里有钱的就贿赂考官、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为的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带巴掌大小的答案进入考场。

古代科举考试

最近山东冒出200多个高考顶替案,高天鹤也被爆出主持人资格考试作弊。现在的法律体系下,他们大不了失去工作,仍然可以重头再来。这要是发生在古代,那可就惨了。

作弊手段

隋唐前期初行科举制时,曾经起了抑制门阀、奖拔寒庶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举子趋肤奔竞的风气,致使科场舞弊现象严重。此后,科考制度不断完善,但作为步入仕途的有效途径,各类作弊手段层出不穷。

怀藏

怀藏也称夹带,是自古以来考试作弊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考生的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天津发现了一套完整的清朝考试作弊工具,是火柴盒大小的作弊卷本。这套作弊工具共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每卷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

夹带的衣服

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手段的高超。这套作弊工具还配有一双可藏匿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男布鞋。做工之细致着实让人称奇。

代笔

代笔又称假手,也即我们所说的枪手。代笔一般有替名入试和就院假手两种,替名很好理解,就院假手是指甲乙二人交换名字替对方作答,一般是寒门才子被雇佣替对方作答。古代没有照片、指纹,代笔也较为常见,以致有“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的说法。

古代最牛的“枪手”当属与李商隐齐名的唐朝诗人温庭筠。温庭筠多次为他人做枪手代拟策赋,据《唐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场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帘前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考官事后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可谓出神入化,但他也因为替考再次名落孙山。

怪才温庭筠

通关节

在科场舞弊的种种手法中,"通关节"是最为普遍也是最难禁止的一种。所谓"通关节",就是现在所谓"走后门",指考生通过贿赂考官或与考官拉关系,使其把自己的卷子评高分,金榜题名。

为了杜绝通关节,宋朝科举考试推出了两项反舞弊措施--"糊名"和"誊录"。所谓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贯籍、初定等第等信息糊起来;誊录则是将考生的考卷重新抄录一遍,将抄录本拿给考官审阅,果然杜绝了大部分通关节现象。

最近山东冒出200多个高考顶替案,高天鹤也被爆出主持人资格考试作弊。现在的法律体系下,他们大不了失去工作,仍然可以重头再来。这要是发生在古代,那可就惨了。

反作弊手段

作弊手段出神入化,反作弊手段更是令人叫绝。那么都有哪些反作弊手段呢?

浮漂

古代朝廷为了杜绝考试作弊,也制作了浮漂,相当于今天的准考证。浮漂上记载着考生的详细信息,个人体貌特征、家庭住址等等。考生入场时,监考官都会一一核对,只有信息正确的才能入场考试,这样就大部分杜绝了考试替考的情况。

后期为了考试的公平性,朝廷下令所有考生考试时需要有五人相互担保报考,如果一人有作弊行为,则其他五人都会受到牵连。可见古人为了防止科举作弊可谓是煞费苦心。

科举考试的浮漂

净身

和现在一样,防止考试作弊从进入考场开始。当进入考场时,当时的科举人员首先必须进行全身检查,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脱掉所有的衣服。但是在古代,当荣誉和耻辱的概念如此重要的时候,一个人怎么能脱下衣服并展示给别人呢?别以为那时你对此无能为力。

为了防止作弊,这也是一个独创性的想法。考试前几个小时,所有考生必须在考试前洗个澡,然后换上政府准备的制服进入考场。没有理由拒绝。我不得不说古人真的很聪明。

科举考试

匿名

除了在衣服上作弊之外,还有考生贿赂考生的行为,即关系和对权力的恐惧。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一些考官思想开放。这种作弊分为两种,一种是考官漏题,另一种是在批改试卷时作弊。

为应对试卷批改中的作弊行为,唐代确立了粘贴姓名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科举考试中,为了公平起见,名字被掩盖了,试卷被改了,试卷被改了以后才被揭露出来。这是科举制度走向公正的重要一步。

科举考试图景

最近山东冒出200多个高考顶替案,高天鹤也被爆出主持人资格考试作弊。现在的法律体系下,他们大不了失去工作,仍然可以重头再来。这要是发生在古代,那可就惨了。

作弊后果很严重

那么舞弊的考生被发现后会有什么结果在古代,对于考试作弊行为最常见的处罚就是罚科,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取消考生参加后面考试的资格。明朝魏忠贤的爪牙之一田吉,在参加殿试的时候就曾经夹带,结果被罚不能参加后面的三届科举考试。一直过了十多年他才再次考中进士。

魏忠贤剧照

罚科只是较轻的处罚,如果是在特殊情况下,后果就严重了。例如,明代就曾严打考场作弊,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夹带的,在考场上跟人换卷的,要发配边疆。期限是三届科举考试期满后剥夺士子身份,贬为庶民;如果作弊的人是官员,直接贬为庶民。著名的大才子唐伯虎就是因为疑似作弊而被永远剥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在清朝的时候,多次出现科场舞弊大案,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例如顺治年间的"丁酉科场案"。顺治十四年,江南举行乡试,乡试主考官曹本荣,李振邺、张我朴等人为了巴结权贵或收取好处公然按照拟定好的名单发榜,导致众多考生不服,大哭文庙。这件事儿惊动了顺治皇帝,考官和行贿的考生全部被处死。

顺治帝

至于其他被录取的考生,考试成绩全部作废,一律重考。在考场上,每个考生身边有两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监视,还摆出了刑具,威慑企图作弊的人。重考的时候,如果答卷答得不好,视同上次考试作弊,要重打四十大板。

清代打板子

而最惨是雍正对科场舞弊案进行了还要严厉得多的处罚。按照清代的制度,考生舞弊的,考官也要承担失职责任.轻则停发工资,重则降职。可是,雍正年间的一位主考官俞宏图因为治家无方,家人收受别人的贿赂,泄露了考题的俞宏图虽然不知情,但还是被判处腰斩。可怜的俞宏图在铡刀下断成两藏后还没咽气,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一口气写了七个“惨”。

怎一个惨字了得

小伙伴们,如果喜欢的话,点个赞呗~(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