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3-12-18 22:50:05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是华人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多位中国历史人物的内容,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端午节在我国由来已久,可上溯至春秋时代。关于华人过端午节的起源,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习俗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而端午节的习俗中又有恶日禁忌、龙图腾等相关内容,因此历代流传的端午习俗可能是多种起源互相融合而成。

端午节不少习俗都有禳毒驱疫的意义,是始于对“恶日”的禁忌。传统上认为时值仲夏、疫厉流行的五月是“恶月”,人们在五月为了预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洁禳毒的措施。最迟于春秋时代成书的《夏小正》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于五月已有储存兰草作沐浴之用以及采谷物煮豆汤消暑的习俗。

而这期间的活动也以安息静养为主,《礼记·月令》就记载当时提倡在五月斋戒节欲。而“恶月”禁忌也特别多,如汉代应劭所著的《风俗通》就记载当时一些俗谚如“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反映了当时的禁忌。据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介绍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文集《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在当时俗称“恶日”,禁忌繁多,忌晒晾床、草席等用品和忌盖屋。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最,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因此要避邪。

除了驱瘟去疫之外,端午节不少习俗都与龙有关,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指出这些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并认为端午节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人的节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中提到端午习俗,就指出竞渡源自南方,又引吴地乐府诗《五月歌》描述五月吃粽子是吴地习俗,认为端午源于南方,后来才流传至其他地区。而一些主要习俗如划龙舟和吃粽子也与龙图腾信仰有关。

相传古代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而传统上五方都有各自代表的龙,也对应五行,所以“五”这个数字也是代表龙,端午常见的五色丝也是代表五方的龙。

至于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书中记载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楚人哀悼,就以竹筒贮米投进水中祭屈原,唐代的《襄阳风俗记》也指以竹和五色丝包粽子是为了避免祭屈原的食物被龙吃掉,但《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屈原的忌日,而与吴均同时的宗懔所著之《荆楚岁时记》第卅节却记载东吴地区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苏州府志》也指端午的粽子是为了供奉伍子胥,而非屈原。除纪念屈原及伍子胥外,也有说法指端午节与其他历史人物如越王勾践、介子推等相关,当中屈原、伍子胥、勾践都是南方人,闻一多以此推断端午节俗源于南方。

至于“端午”一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