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探秘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屈原与端午节传说的真相!

探秘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屈原与端午节传说的真相!

时间:2020-01-31 22:11:35

相关推荐

探秘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屈原与端午节传说的真相!

今天是端午节假期第一天,可大家知道吗?端午节的起源跟屈原真的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可以叫作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重大民俗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人类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端午节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长河之中。

我们再讲讲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楚国著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是深受屈原的影响。

家长们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们讲一讲屈原的伟大,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但是屈原跟端午节起源真的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夏商周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开始过端午节了。

而屈原所在的战国是在夏商周之后,所以说是先有了端午节,然后有了粽子,再然后才有了屈原。

“粽”字古又写作“糉”(zòng),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同时期出现少量裹馅粽子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

粽这食品很早就流传开来了,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据考证,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食品;

到了晋代,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从这段话我们可知,早期祭祀屈原用竹筒盛米且不封口,后来有人告诉他们在竹筒上蒙上叶子,用彩丝绑住,这样水里的蛟龙就不会偷吃了。

后来就不用竹筒,直接用叶子彩丝包粽子了。

这就说明了其实其他地方早就有这个东西了。

其实粽子这个东西,在古代很多地方都会制作,制作方法都很类似,后期被统称为粽子。

不过将端午节简单的解释为“纪念屈原”就有点狭隘了,粽子也不是因为纪念屈原制作的,而是纪念屈原的时候也用了粽子。

为什么好多人都说是屈原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三天的节假日?

那只是因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投河自尽,给端午节增添一份神秘色彩而已。

还有就是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之日,纪念孝女曹娥之日等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