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后续风波:阅卷组组长被人实名举报 一问三不知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后续风波:阅卷组组长被人实名举报 一问三不知

时间:2019-03-18 17:03:55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后续风波:阅卷组组长被人实名举报 一问三不知

今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一经公布就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主要讨论点在于这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到底值不值满分。

为该作文打满分的阅卷组组长陈建新认为改作文引经据典,而且逻辑也很不错,但并不推荐这样写作文,不过陈建新还是认为该篇作文值得满分,后续很多相关专业人员也是参与其中评判改作文到底值得多少分,大部分的观点都是“辞藻华丽、内涵不足、晦涩难懂,最多也就是值39分”,大众更是直言“该篇作文不说人话,根本读都读不懂”,不过也有少数人认为该作文的作者水平其实蛮高的,要想写出此般作文肯定是读了大量的书……

就在大家热议作文本身的价值时,一个更有话题的新闻事件发生了:阅卷组组长陈建新被人实名(李未熟)举报了,举报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1、利用职务之名出书挣钱

陈建新分别在和出版了两本关于作文的书籍,书名分别是《修订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和《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书籍封面也是在很明显的位置上标明了:高考作文新趋向,阅卷专家领衔打造,定价分别为30元和59元,先不管书籍本身的质量,光是这名号就会吸引很多学生家长前来购买。

2、到处开展讲座讲授高考作文技巧

陈建新经常打着“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身份奔赴省内多所高中学校开设高考作文技巧讲座,而且除了讲课外还多次推销自己的作文书籍,这一系列的操作都不应该是他的身份可以做的。

3、录网课,一套199

这和前面的出书算是异曲同工,都是利用自己阅卷组组长的身份制作一些学生的学习资料,然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收钱了。

也许有人觉得陈建新这样做不算什么违法的事啊,他作为高考语文评分的规则制定者,当然有资格向外界宣传作文的评分标准,但大家别忘了,只要是人就会有喜好,更何况是作文这种题目,即使是相同的评分规则,不同的老师给的分数都有可能天差地别,比如这次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凑巧是符合陈教授的胃口,万一引起了陈教授的反感岂不是高考总分会降很多,说不定这位考生因此而错过了上名校的机会。

而且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明确表示高考阅卷评分应当保密,参与阅卷这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这是纪律。教育部也曾明确指出,考生的考试信息如果未经授权公布就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评卷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涉及考生的考试信息只能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留存,所以陈建新利用自己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大组长的身份出书、录网课挣钱是不符合规定的。

除此之外,举报者还提出了三个疑点,让人不想入非非都难:

1、陈建新为何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公开满分作文

其实懂得新媒体的人都知道,新鲜出炉的满分作文自带流量,有了流量就意味着钱和知名度,当初陈建新写完稿子是发在了一个公众号上,不过这个公众号不是他本人的,而是陈建新投的稿,而且从起,陈建新多次在该公众号上发和作文相关的文章,如果没有利益输送,那陈建新真的算是活雷锋了。而且更让人想入非非的是当这篇文章爆了之后很快就被删了,当记者打电话过去询问删除理由时,对方称不清楚,然后很快挂了电话,当记者再次打过去时已经无人接听……

2、让人费解的奇葩规定

陈建新给阅卷老师传达的思想是“如果考生引用”苏轼、屈原、司马迁“等人,就不该打高分,如果考生引用的是国外的名人名言或是某一领域鲜为人知的专家就可以考虑给高分,比如《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就引用了很多国外的名言名人,再比如去年的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引用了一些不知名的哲学家和小说,我很好奇阅卷老师如果不查资料怎么读得懂。虽然我承认很多学生喜欢引用国内一些古代知名人士的言语事迹,估计阅卷老师也会看得想吐,但不并不能因为老师看腻了而否定这样的作文,这样做对考生是极其不公平的。

3、一问三不知

“我都不知道”,这是陈建新面对记者采访时回答的,他说自己从来不知道高考作文书一事,我很难想象他是怎么说的出口的,作文书连续热卖了四年之久,如果真的是别人冒名炒作的,我不信陈建新会眼睁睁看着别人用他的名号挣钱,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作文书是别人冒名出版的,录制的网课总实捶了吧,真人出镜总没有顶替的可能性吧……

目前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正在着手调查此事,相信这一切很快会真相大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