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 春天纪事》导演手记

《 春天纪事》导演手记

时间:2023-04-12 12:21:45

相关推荐

《 春天纪事》导演手记

1月23日,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两天后,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启动了4集纪录片《 春天纪事》的创作。在明确了以“科研攻关、社会支持、危机心理干预、树立信心”的主题方向后,摄制团队第一时间深入到武汉、温州、广州等疫情重点地区展开拍摄。

从大年初一接到任务直到9月播出,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摄制团队在疫情一线连续拍摄超过80天。团队跟踪采访了包括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杜斌、谭文杰、马弘在内的十多名医学、病原学、流行病学、疫苗研究、重症医学、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集中拍摄了一线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坚守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各级心理干预的心理医生、守护亲人的患者、保障物资运送的志愿者等更多平凡的人们。全程共采访拍摄近百人、积累了上千小时的独家素材。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团队坚持以“理性,不失悲悯”的态度,记录下了人们求真的努力与在灾难面前善良和爱的力量。力求呈现一部用国际视听语言表达的作品,让全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战“疫”故事。

9月8日起,四集纪录片《 春天纪事》在CCTV-9纪录频道20:00档连续播出。置身于近百年来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中,这部纪录片的拍摄留存了珍贵影像,但过程也注定困难重重。在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呈现中国战“疫”历程的背后,摄制团队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拍摄历程?

2月5日,摄制组为出发前往武汉的第一批拍摄团队送行

有人说:“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

策划、导演 周小力

二月的一天,我刚三岁的儿子认真地跟我说:“爸爸,病毒永远都不会消失!”。

未知打破了平衡,每个人都迫切地寻找着确定性——这种由知识构成的认知体系就是科学。在整个对疫情的观察中,科学表现出两层含义:一个是事件中发生了哪些科学研究行为、在知识上的探索如何帮助人类;另一层含义是如何科学理性地理解发生的一切。

《 春天纪事》是一次与春天的同行。现实题材的纪录片需要在与事件的同步中找到意义所在。

事件的发生原因是什么?能够影响事件进程的关键因素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与新闻传递信息的不同就在于,除了发生了什么,还必须去追问何以如此?是谁?为什么?接下来还会怎样?……事件记录的完整性意味着信息的掌握,要在场、要看到人、要明白每一个现场的意义所在。我记得,很多次对事件的捕捉,我们都走在了新闻的前面。

现实题材纪录片的拍摄,除了事件的完整性之外,对复杂性的揭示也往往直抵人心。我们得以见证历史、铭记人性的力量。这要感谢前方团队的拼命,还要感谢所有被拍摄者面对镜头的坦诚。

摄影师刘子楠在武汉大学校园内拍摄寂静的樱花

“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人,阴霾终究会被驱散。”

第一集导演 谭雪

2月中旬,我到“中国疾控中心”采访曾参与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毒株分离工作的科研人员,拍摄他们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满了挑战和危险。疫情到来的时候,只有知道了病原是什么,才能为后续的诊断试剂研制、疫苗研制和药筛等打下基础。在疫情初始阶段,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我们的压力则是:制作科研片子,我们必须要非常严谨而不枯燥地进行讲述。怎样能把科学知识讲透?怎样能把实验过程拍得生动,将观众代入到现场?我们的摄影师使用了探针等多种特殊拍摄手段,而导演组的同事则开始“死磕“科学知识。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采访到了众多一线科研人员,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结束实验后抽时间接受我们的访问,之后又匆匆赶往实验室。虽然在镜头前他们中很多人不善言辞,但是,他们对于寻求答案的那份急迫、取得成绩时的那份欣慰,还有那颗赤子之心都很自然地流露在回答的点滴之中。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人,阴霾终究会被驱散。

北京,2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曾参与新冠病毒毒株分离工作的科研人员准备接受采访。

“科学与勇气定会帮我们唤回春天,重获笑容。”

第二集导演 许伟

疾病有如暗夜,但希望是白色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病,科学家们奋力探索。有人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争分夺秒研发疫苗;有人义无反顾,深入险境调查病毒;有人数十年如一日,未雨绸缪建立病毒监测系统……原本文质彬彬的科学家们用他们的严谨和热血,让我们体会到:悲伤无法永远填满我们的生活,科学和勇气定会帮我们唤回春天、重获笑容。

拍摄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

“我想知道人们坚持与坚守的动力是什么?有时候答案就是这么简单朴素但又令人动容。”

第三集导演 钱钰

2月初,前期摄制团队出发前往武汉,并定期回传拍摄到的原始素材和健康平安的消息,摄制组由此开启了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同步进行的“云工作”模式。在那80天里,虽然肉体在北京,可全部牵肠挂肚的人和事,都在千里之外的武汉。

我们的人物,与疫情奋战了几十天,他们的命运都发生了变化。我一直想追寻一个答案:如果说在疫情初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份难凉热血和求生的本能让他们站了出来,那么几十天后,在封闭的城市里,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与坚守,动力又是什么?一位志愿者说:“热干面、蛋酒全都没有了,这能受得了吗?肯定受不了。”——有时候答案就是这么简单朴素但又令人动容。让家园回归烟火人间,让武汉等到真正的冬去春来。

记录他们的故事,跟随他们的脚步。80多天时间,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记录影像,也是点亮自己心火的过程。

在病房拍摄武汉肺科医院护士胡雪珺看望男友

“少数罹难者家属,因为家人的猝然离去,想要走出艰难以及恢复平静生活,都需要漫长的时光。”

第四集导演 沙洛

心理医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真正的心理危机在灾后”。这是一个心理医生陈述的真实故事:

疫情初期,一个家庭遭遇不幸。男主人感染后离世,留下了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妻子带着孩子熬过了凄风苦雨,熬到了生活勉强恢复正常。看起来,妻子算是独立能力较强、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效能”较好的人。

有一回,社区发放捐助物资,除了粮油蔬菜外还有一条鲜活的鱼——武汉人通常爱吃鱼,所以这是件暖心的事。可谁也没想到,物资发放到这个罹难家庭时发生了意外:那位妻子面对暖心物资时,竟然严重情绪失控,完全不像之前看上去已经从灾难中走出来的样子,现场的社区干部只得将她送往心理医院。从医生处了解到:原来在这个家庭中,“剖鱼”这件事以前都由男主人处理——“剖鱼”本身并不重要,因为有无数的方法解决或缓解剖鱼的艰难。但是经由剖鱼的艰难所产生的绝望情绪,此刻被激发和放大,而且猝不及防。那位妻子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依靠压抑与回避来支撑看似恢复正常的生活,更意识不到自己几个月来筑起的心理防堤会在一瞬间溃塌。

心理医生说,这便是“真正的心理危机在灾后”的典型例子。

在几个月的疫情海洋里,多数的人们据守在一个个家庭孤岛上,心理上多少会有相依为命的感觉。但少数罹难者家属,因为家人的猝然离去,想要走出艰难以及恢复平静生活,则需要漫长的时光,而这正是我们拍摄的重点。

摄制组在雷神山医院拍摄

“一次又一次在ICU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我成为了这些硬茬们的粉丝。”

武汉前方导演 黄鹤

2月5日,深夜抵达武汉站,1600万人口的武汉仿若一座空城。从跟拍“中国疾控中心流调团队”在华南海鲜市场采样,到进入实验室将病毒灭活、分装、检测;再带着恐惧第一次走进“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室,看到病人拉着医生的手,声泪俱下地感谢他们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还有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想为这个深爱的城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忙碌着的重症医生守在病床前从死神手里抢回病人……当看到他们的时候,一瞬间,我不再恐惧。从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到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再到同济医院、武汉肺科医院……一次又一次在ICU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我成为了这些“硬茬”们的粉丝。

81天的武汉拍摄,让我看到在这种新型病毒下每个人的无奈和失去亲人的悲伤,但更多的是看到每个人对于未来依旧充满希望。我知道,这座城市的人们一定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打破沉寂的乌云,迎来明媚的阳光。

武汉,“火眼实验室”作为武汉核酸检测的主要力量,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进行快速核酸检测。在这次武汉抗疫过程中,“火眼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由80、90后作为主要力量。

武汉,3月12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ICU正在进行插管病人的治疗工作。医生们需要进行细致准备,将危重病人转移到CT室进行检查。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门口拍摄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消毒。每一次的拍摄,消毒都是繁琐且令人头疼的问题。

“跟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让我有一种真实感和确定感,让我卸下了恐惧的包袱。”

武汉前方导演 张志刚

我第一次进“方舱”所跟拍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心理医生。她穿脱防护服已经非常熟练了,而我却感觉非常紧张、甚至害怕,也生怕我的同事们没有穿着好。我们反复确认,一层一层按程序穿,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跟在心理医生的后头,穿过一个个半污染区进入里面。我感觉空气不流通,呼吸比较艰难,两层的口罩也让说话很麻烦。我们不敢快速走路,怕防护服漏出些空隙来。再没多久就开始流汗,我的摄影师也慢慢感觉端不动机器了……这次的拍摄感觉很漫长,脚步沉重,胆战心惊。

后来我琢磨这种恐惧感来自哪里,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暴露的恐惧——因为防护知识不足,担心被暴露或者防护处理不及时而感染,我想这也是医生们最初进入红区最担心的地方。另外一点是对方舱的不了解、对病人的不了解。进到方舱之后,跟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时,我才有一种真实感和确定感,卸下了恐惧的包袱。其实,疫情下,很多人的恐惧也是来自这两个方面——太多的虚假信息和谣言给人带来焦虑和恐惧。所以作为记录工作者来说,传播准确的科学信息去对抗网络上的谣言,这是能让武汉人获得确定感和信心的重要方面。

进入方舱医院拍摄

“疫情防控大潮中,每个人的行为都至关重要,这是无硝烟的战场”

广东前方导演 李少文

我在2月8日“正月十五”那天从成都火车东站出发,跟拍返回深圳的务工人员。抵达深圳后,首先迎接我们的是意料之外的隔离——因为我们乘坐的那列火车刚好途经武汉。当晚紧急做完核酸检测、排除感染嫌疑后,在被送往集中隔离点时真有些慌张。

图为下榻酒店房门前,深圳疫情防控人员等待对我们的转运指令,制片易文韬正在沟通。

从2月中旬到4月初,摄制组往返广州、深圳不下10次,之后又去了广东惠州拍摄蝙蝠调查。在广深两地各大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疾控中心,我们对这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了系统拍摄。从摄制组被隔离的经历开始,到拍摄广州越秀区流行病学调查案件;从对疫情防控各种措施的不解,到深入了解每一个切断病毒传播渠道的手段——我逐渐明白并深信:疫情防控大潮中,每个人的行为都至关重要,这是全民皆兵的“无硝烟的战场”。

三月,广州第八人民医院新冠病房,摄制组准备进入病房区。最让他们担忧的是摄影器材的消毒问题。

第一次接触钟院士是在3月中旬。广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后,钟院士出了会场马上取掉口罩。他表示,空旷处不需要戴口罩。

惠州山区蝙蝠洞内抓蝙蝠

惠州山区蝙蝠洞内环境

野外拍摄考察野生动物栖息地

总导演 刘鸿彦

这是一次极其艰难的创作,感谢前方团队在病毒肆虐时的挺身而出;感谢后期过程中每一位导演、剪辑的耐心、细致、执着与坚韧;感谢每一位摄影师在疫情阴影下仍然不放弃影像追求;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因为你们的职业与坚持,我们的片子才能逾越寒冬;感谢在这段艰难的时光中能够与你们在一起共同书写这部春天纪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