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时间:2024-07-05 00:51:09

相关推荐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七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女子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代文献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乞巧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是天帝之女,后下凡与牛郎结婚,生下一男一女。后王母娘娘派人抓走织女,并在两人之间划了一道天河,只允许两人每年七月七在鹊桥相会一次。传说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每逢七月七,凡间女子就会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并求她赐给美满姻缘,这就是乞巧节的由来。传说在七夕的夜晚,人们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在瓜果架下还能偷听到两人的情话。它与孟姜女传、白蛇传、梁祝并称中国四大传说。

中元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会,是汉传佛教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施斋供僧超度先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救倒悬”灵的法会。它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孟兰盆经》记载,释迦弟子目连在母亲死后非常痛苦,如 处倒悬。因此求佛祖为其母亲超度,佛祖让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七月十五日)供养十方僧众,终使其母解脱。从此,佛教徒开始兴办盂兰盆会。佛教传到中国后,南朝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梁武帝首次设盂兰盆斋。到了唐朝,盂兰盆会更加盛行,除了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放灯等活动。中元节一般是7天,到了晚上,各家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死去的亲人。死去的亲人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3年内死地称新亡人,3年前死的称老亡人。新老亡人会在中元节回家看看,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先用石灰洒几个圈儿,防止孤魂野鬼来抢,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这是烧给孤魂野鬼的。在中元节最后一天,各家都要做餐好饭菜敬亡人,这叫“送亡人。

中秋节

中国汉族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农历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满月中最圆最亮的,所以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节在两汉时已经出现,但时间是立秋日。唐朝时,中秋季的活动日益增多,出现了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宋太宗把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而八月正是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庆祝丰收、祝贺团圆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每当夜幕降临,明月东升,人们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夜空中的明月,期盼家人团聚。他乡的游子,也会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除汉族外,傣、苗、白、哈尼、纳西、蒙古、瑶、布依等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易经》认为九为阳数,两九为“重九”,两阳为“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中国古的观念里是最大的数字,所以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人们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文人也有不少祝贺重阳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起源很早,在战国时的《楚辞》中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描写了重阳节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明朝重阳节时,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皇宫里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在重阳节这天,人们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冬至

冬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农历中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现在中国不少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冬至已经在中国用土主观测太阳而测定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或23日中国古代对冬至相当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冬至形成了它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很多地方都把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泰米糕等作为过节时的食品,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会被冻掉耳朵的传说。以前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日也有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一种较为普遍的风俗是吃馄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还有“冬至馄吨夏至面”之说,意思是在冬至时要吃馄饨。馄饨的名号繁多,北方以及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广东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冬至的另一传统习俗是吃汤圆,这种风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在江南是过冬至必备的食品,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在北方的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之功效,所以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在中国台湾地区,则流传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来祭祖以示对老祖宗的怀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