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在古代七夕节与情人节无关 是中国传统的女儿节或乞巧节

在古代七夕节与情人节无关 是中国传统的女儿节或乞巧节

时间:2023-08-13 08:03:26

相关推荐

在古代七夕节与情人节无关 是中国传统的女儿节或乞巧节

一年一度的七夕到了,现代来说,就是情人节;放在古代,七夕通俗名中国女儿节,是姑娘们穿针乞巧、祈愿祷福的日子。

一、七夕节的由来与传统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夕祭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月七原本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对于中国人而言,这天变得格外多愁善感。如今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远古先人观象授时,女织男耕的传统。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而宋代以后新兴的“水上浮”、“谷板”、“种生”、“摩睺罗”等节俗事项,则钩沉出一段胡风西来的历史,透过民俗学的考察,折射了欧亚大陆之间的文化层叠与变迁。

二、七夕还是拜祭七姐的节日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祈求巧艺等,都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此后七夕的风俗渐出现于文献上记载。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七姐诞的乞巧风俗的文字记载。

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

在闽南和台湾即称为拜“七娘妈”,七星妈又称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还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三、古代七夕也是女儿节

传统七夕的节日内容几乎没有任何与情爱沾边的东西,相反,是年轻女性们聚在一起,比赛女红能力乃至烹饪能力,祈愿自己的巧慧节节拔高,因此这其实是个女性励志的节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天靓女会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热闹在一旁欣赏,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在《迢迢牵牛星》中,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

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这一段本属天上的传说愈加丰满生动,在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也就是今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近代因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并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民俗专家表示,和洋节相比,七夕等传统节日在文化和内涵上更有潜力可挖,如果将浪漫、温馨、娱乐等时尚元素植入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可以更精彩。 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