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来历和风俗礼仪?你知道吗?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来历和风俗礼仪?你知道吗?

时间:2023-10-06 02:01:08

相关推荐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来历和风俗礼仪?你知道吗?

现在的很多人都把“寒食”和“清明”弄混了,我以前也是把二者混为一谈。后来看了些书,明白自己看法有错漏。“清明”和“寒食”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关于“清明节”这没什么好说的,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节气和节日混合的日子。时间是在公历每年的四月五号到六号。

清明

而“寒食节”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五天一候,三候一节气,冬至到清明似乎刚好一百零五天。也就是说“寒食节”和“清明节”重合了,或者说“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如果一年是三百六十天,这种说法完全成立,但是可惜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平均每季有九十一天多,所以这样算下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的“寒食节”要比“清明节”早一到两天。

到了唐朝,因为两节时间相近,有很多人弄混,所以直接就把两节合并了。

从习惯上来说把“寒食节”当成“清明节”是可行的。仔细计较起来“寒食节”有自己的定义,和“清明节”完全是两码事。

“寒食节”大概滥觞于上古,那时候称谓“禁烟节”“冷节”。当时人们取火的技术比较单一,只能钻木取火。取用不便,能怎么办?只能是保存火种,免得每天取火都花个半天。

钻木取火

到了春天的一定时候,新芽未完全长成,枯枝败叶尚未完全腐烂,天气又干燥,就容易失火(当时没房子或者墙是蓬草),所以就得“禁火”(要把上年的火种全部灭掉)一段时间。然后“取新火”重新燧木取火,意味着新生活有新气象。

相沿成习,就成为了“禁火节”。因为无火,只能靠冷食度日,所以又叫“寒食节”。

后来更是加上很多故事,其中最出名介子推的故事。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他在重耳最窘迫的时候,割下了自己的大腿肉让重耳充饥。重耳回国继位后,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封赏陪他流亡的臣子,其他人都欣然接受,而介之推认为,重耳之所以得以回国立为晋君,是因为天意,而其他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接受封赏,这是“上(指晋文公)下(指其他人)相蒙”,羞于与这些人为伍。所以作了《龙蛇歌》: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之后,介子推就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追到绵山,想用烧山的办法逼他下来。但介子推宁死也不肯下山,结果抱着一棵柳树被火烧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这一天设成“寒食节”。

介子推

寒食节这天习俗主要有: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等,目的是调理肝气,舒缓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