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迦蓝历史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经历了哪些改革?

迦蓝历史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经历了哪些改革?

时间:2019-10-13 12:42:55

相关推荐

迦蓝历史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经历了哪些改革?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考核制度,它作为衡量和引进人才的标准, 遵循公平公正、自由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对文化 知识进行规范考核。¨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主要以成绩定取舍,这是科举制度的四个显著的特点。

基于秦、汉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是由汉代的贡举演变而来的。征辟、察举制度中拥有察举权的执掌者多是贵族,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也是由世族任主选人,这种模式不仅难以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还可能导致集权离心力的产生。因此,为了人尽其才、善用人才,自南北朝后期以来,便对选拔官员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早在汉代就存在策问的取士方式,最著名的就是董仲舒的 “天人三策”。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其实就是将策问的选官方法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结果。 武则天时期,皇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 ,这便是殿试的开端。

公元702年,武则天设武举科,同时放手招贤。为了严厉打击士族、选贤任能,武则天采取各种措施,大量增加录取的人数,逐渐形成了由科举出身人士为主的新生力量,打破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崇尚门第的社会风气。政权开放给更多的人,这促进了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为后世选拔人才的制度提供了借鉴。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武则天想要彻底打垮反对她的各方势力,推行文举、武举、殿试是最有力、最现实的措施。武则天的政治对手有很多,而且力量强大,充斥在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部门。那么,如何赢得各阶层、各派别、各地区力量的支持,就成了当务之急。

从政权组织的需要来看,武则天坚持不懈地改革选拔官员的制度,就是为了吸引人才,以建立武氏王朝的班底。武则天爱才、惜才,又善于利用人才,用贤不疑,虚心纳谏,不愿意在她的执政时期错失人 才。她统治大唐政权半个世纪的原因就在于她施政 治国中的知人善任和广收人才。另外,这也和她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以及兴趣爱好密切相关。

基于此,武则天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主要表现在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开创殿试和武举等诸多方面,使大批出身寒门的有才之人有机会去施展才华,也奠定了武周王朝“政弘贞观、治启开元”的政治基础。在今天看来,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士科的推行使出身寒门者产生强烈的求官欲望和高度的政治热情。进士科对文化的积极影响在于世人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和外部世界,改变了不涉世务的社会风气。另外,武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优秀的武术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提高军官素质有一定的意义。就其项目而言,多达七项以上;就其内容而言,是以实战技能为基础的。

虽然这可以真正选拔出有才之人,可是难度非常大,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非易事。但因为它是一种进入仕途的方式,所以可以吸引一定数量的习武之人为之奋斗终生。对于封建社会来说,也可以借此机会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来充实国家军队。武举制度的创立,表明政府承认武术的社会地位,对民间的习武风气和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刺激作用。

从历史发展来看,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科,对冲破门阀的限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自隋创立以来,科举制度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不断被丰富、完善,并被法制化,已然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选拔官吏的主要和重要途径。

科举制度将孔子“为政在人”的理念付诸了实践。科举制度解决了“为政在人”的实现问题, 也为古代其他法律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和行使创造了条件。无论武则天基于什么目的对科举制度进行变革,都无法脱离“为政在人”“法自君出”的政治理念和思想。

唐朝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公平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制度的形式公开考试,面向全社会选拔人才,这大大增加了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扩大了招生范围,具有普遍的 公开性,这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显示了它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是一种机会公平,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只要有才能均可获得竞争的机会。在唐代,特别是在武则天时期,读书与做官进一步直接紧密地结合起来。 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在科举制度下才算是真正应验。

同样的,这体现了公正的正义价值观念。首先,考试内容的公开性是其公平公正的关键。官位向所有考生开放,在制度和法律上为考生确定了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机制。其次,考试的规范和录用制度确保了公正和公平。在正式考试过程中,考场由官兵把守,以证严明。考场里有专门人员搜查考生的行李,一旦发现作弊或冒名顶替者,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考试结束后,有专职官员进行“糊名”工作,并通过多名官员进行考评和阅卷工作,以此来对考生的成绩进行评定。除此之外,一旦发现有考官徇私舞弊,轻者会被贬谪,重者会被判处死刑。因此,科举考试能真正为考生评判出公平公正的成绩。

科举制度的改革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政治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稳定。科举考试成为教育与做官之间的强大纽带,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一种官本位的思想观念。部分有机会读书的孩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一批批进入社会管理核心阶层,不断为国家效力。这些通过科举制度输入政府机构的人才,就像造血干细胞一样,不断为官僚体系输入新鲜血液,以保证社会的自我更新和整体稳定。

从考试内容来看,一千多年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始终围绕着儒学“修、齐、治、平”的思想而进行,整个社会始终都在以儒家学说为中心而进行教育。爱国爱民的传统在读书人阶层世代相传,这种思想已成为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强大思想武器。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变革,考生可以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学校进行学习。通过科举考试,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得到提高,政府官员的质量也就得到相应的改善。这使得贞观以来三省六部的班底彻底改头换面,不仅巩固了武则天的统治格局,还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为以后的考试制度奠定了基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