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时间:2022-03-11 10:52:20

相关推荐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思维启蒙不是简单地学会1+1=2,会从1数到100,而是要建立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培养多种能力。

[比心] 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 0-2岁,感知运动阶段,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知觉、运动来探索自身的世界; 2-6岁,前运算阶段,能用词汇、图形来指代物件,但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左上] 那2-6岁孩子的思维启蒙,主要要强调“生活化”。也就是边玩边学,培养孩子的兴趣、锻炼思维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心] 这个启蒙阶段,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绘本等,培养孩子的3个基本思维能力: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击掌] 前几天朋友跟我推荐了她家娃学的思维课——瓜瓜龙思维, 还说她娃特别爱学。

主要是通过有趣的动画形式,带着孩子边玩边学,有动画,还有闯关练习、儿歌、律动操,还有互动巩固环节,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再真实的情景中,学以致用,并且对手脑口等多感官进行训练。

她还说最好的一点是孩子喜欢,随时都能学,基本每天都是孩子自己主动去做,不烦躁不反感,很喜欢这种形式。

我自己了解了下,的确不错,也推荐给3-8岁的家长们,想要给孩子做思维启蒙,可以考虑入手,根据孩子年龄和发育特点,分阶段定制,帮孩子爱上思维学习。#有趣世界童真⽆限##育儿事务所#

#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及其理论,分为上下两集,这两节课是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基础。进入网页一起收听

#发展心理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 day24

儿童看问题经常有对立的认知方式

读与思(6月29日)

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看问题和我们成人不同。,他们容易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如果要理解儿童,我们就不能忘记这样一个极端重要的事实,即儿童有一种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的强烈倾向(上或下,全好或全坏,聪明或愚蠢,优越或自卑,全有或全无)。有些成人也有这样对立的认知方式。——(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100页。

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方式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即依靠感知动作去适应外部世界;二是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三是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 1、1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开始出现守恒性、可逆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四是形式运算阶段(1 1、12岁及以后),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开始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的确,如把人简单分为好人与坏人,把事情简单分为对和错等等。在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非此即彼的“对立的认知方式”,这与儿童还没有从形式思维发展到辩证思维有关。我们成年人有时也会有同样的不成熟的“儿童思维”。对此,有一个经典的苏格拉底关于偷盗问题的思辨案例。有一个年轻人认为“不偷盗就是美德”。苏格拉底问他:士兵奉命潜入敌营偷出布防图,是不是美德?年轻人说:偷盗敌人的东西是美德,偷朋友的是恶德。苏格拉底又问:有一个朋友万念俱灰,在枕头下放了一把刀,准备夜间自杀。朋友得知后悄悄把刀偷出来,救了他一命。这样做是不是美德?这个年轻人看待问题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对立的认知方式”。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采用苏格拉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辩证思维,打破对事物的刻板印象,认识到凡事都有两面性,而且事物本身也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

0-1岁婴儿发展重点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思维水平处于感知动作阶段,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在这个阶段,儿童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自己去探索,用手抓取,用嘴去吮吸,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是给婴儿一个相对刺激的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去操作,去吮吸。

埃里克森从人格发展阶段:

婴儿前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埃里克森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发展,他把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描述为冲突,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冲突,必须妥善解决这种冲突。在1岁之前,最为重要的冲突是信任——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儿童必须信任别人的能力,否则会影响一生。因为信任是健康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有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如此少。

这个阶段,婴儿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是抚养人,通常是母亲。要想让孩子建立信任,主要依赖于婴儿与抚养人之间的关于,抚养人必须时刻关注婴儿的需要,了解婴儿的需要,满足他的需要,让他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的。如果抚养人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自己都很焦虑很不确定,婴儿就会变得不信任这个世界,充满焦虑。

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论:

0-18个月:快乐的来源包括吮吸、咬、吞咽,使用嘴唇,注意力中在冲动的理解满足上,本我占据支配地位。

要求家长:孩子在吮吸、咬、吞咽上有强烈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不能推迟满足,必须及时给予满足,所以对家长而言,不能让孩子饥饿,不能让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必须给予儿童充分的咬的机会,前提是我们保证被咬物的安全环保。

上述理论关注的是儿童的心理上的成长,身体上的成长在这个阶段是更为重要的任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抬头、翻身、长牙、爬,抓握,手眼协调,站立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孩子得到发展,要了解孩子身体发展的大概时间表,给予一定的训练,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孩子在1岁之前的发展时间表是差异很大的,无论是长牙、还是爬,还是站立、走,都差异极大,千万不要有任何的焦虑,不用进行横向比较,做你该做的。另外一个原则要注意的是,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不要老是抱在身上。

培根“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如果想让孩子学好数学,一定要谨记这两个大人物的观点,并且运用到实际的数学启蒙操作中。

[心]第一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最著名的理论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和其认知发展的规律匹配的。

第一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主要是感知运动图式,孩子主要靠视觉、触觉、听觉、味觉这几个主要感官来认识世界,所以,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啃咬东西、喜欢摸、扔、抠等。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主要依靠具象的事物,如果你要让孩子认识数字,就必须拿出具体的东西来展示出这个数字,比如数字1对应的就是1个苹果,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直接教孩子数数,孩子依靠着强大的机械记忆能力,能数到100,但是他并不明白100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少,因为他还没有发展出抽象思维。

这个阶段脱离了具象的数学启蒙,就是揠苗助长,会破坏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一旦进入3年级以后,数学开始抽象,孩子很容易掉队,学得非常吃力。

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出抽象思维和守恒思维,如果在这之前,孩子的数学思维没有被破坏,家长的启蒙方式是正确的,孩子的数学学习将会很容易。

[心]第二位:著名早教专家蒙特梭利

蒙氏数学启蒙的权威性不言而喻,她的理念完全遵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数学心智,启蒙数学要先培养孩子的数感,而非直接进入抽象的数数字、算算术环节。

家长应该改变对数学的认知,数学≠数字,数学包含的概念非常广泛,幼儿园的孩子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有:

1、分类:按照相似特征分类或者分组

2、对比:在物体间建立联系

3、排序:按顺序排列

4、构成图案:包含一个重复部分的排列形式,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5、测量:描述多长、多少长度、重量、体积

6、形状和空间:空间指的是界限、排列和位置,形状指的是形式

7、估计

8、组织、表现和记录数学信息,包括:画画、用语言描述、建立模型、用真实的物体创造简单的图表

9、数字、计数、数量

10:解决问题

按照蒙氏数学启蒙的理念,正确的数学启蒙应该从让孩子掌握上述数学概念开始,具体的方法有:

1、运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比如分类,将玩具按照颜色、类型分类,把堆在一起的衣服按照“爸爸、妈妈、孩子”的顺序分类,剪出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孩子按照纸片分类。

再比如对比,两把椅子放在一起比高矮,两根棍子放在一起比粗细,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胖瘦,两碗饭放在一起比多少。

只要家长有心,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概念。

2、在游戏中加入数学概念

比如和孩子来一场运送货物的游戏,这一趟运输6个苹果,下一趟从一堆蔬菜中挑出绿色的蔬菜运输。

再比如搭积木,积木是很好的启发空间感的玩具,上下左右、里外这些空间概念都可以运用到。

3、读和数学启蒙有关的绘本

现在有很多绘本的主题都是数学启蒙,将数学概念放入到有趣的故事里和图案中,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就能掌握住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这套《数学来了》,一共20册,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玩的游戏,将形状、对应、空间方位、比较、分类、排序、拼摆、配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孩子可以看得到的具象认知。

从具象到抽象、先掌握数学概念,培养数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遵循这样的规律,孩子的数学学习之路才不会枯燥、厌烦甚至是困难。

全套绘本69.9元,平均一本才3.5元,每天抽出十五分钟读读绘本的故事,玩玩绘本里的游戏,让孩子爱上数学。

#亲子过大年#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无律、他律和自律三阶段。9岁以前的儿童依靠惩罚、奖励或权威指定的规范来进行道德判断,9岁以后儿童进入自律阶段,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做判断。

【中学科目二】品德发展理论

今日练习

01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

A. 两难故事法

B. 对偶故事法

C. 个案分析法

D. 文献研究法

『答案及解析』

题型:B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道德的现象。最后将儿童道德分为四个阶段。因此,答案选B。

A项: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科尔伯格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时采用的方法,A排除。

C、D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排除。

综上所述,B正确。

02

皮亚杰认为2~5岁幼儿在游戏中只有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他们道德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公正阶段

D. 守恒阶段

『答案及解析』

题型: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将道德发展分为:无律阶段(自我中心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2~5岁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因此,答案选A。

其他选项在此为干扰项。

综上,本题选A。

03

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而说谎不承认错误,他的道德发展属于( )。

A. 前习俗道德水平

B. 习俗道德水平

C. 后习俗道德水平

D. 超习俗道德水平

『答案及解析』

题型:A

解析:

本题考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两难故事为基础,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

题干中该学生不承认自己错误的是为了逃避惩罚,这明显处于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特点是:服从权威,逃避惩罚,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A正确。

B项习俗道德水平逐渐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分为寻求认可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后习俗道德水平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没有超习俗水平这种说法,为干扰选项,排除。

综上所述,A正确。#教师资格证考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