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繁体字文章 繁体字文章转换简体

繁体字文章 繁体字文章转换简体

时间:2021-07-04 21:19:23

相关推荐

繁体字文章 繁体字文章转换简体

我昨天被金星骂了

昨天上午我也写了一篇关于金星说简化字、繁体字的文章,我劝金星读点书。然后在傍晚的时候金星大驾光临,开口就骂,就跟骂北京记者尹航一样。

金星在我的评论区骂道:放你妈的屁,你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来评判我,我读书的时候,你还是只精虫呢!

我没有回复,过一会儿我打开文章评论区一看,金星撤掉了她的评论。

我知道,他害怕我截图,大肆宣传她的不当言论。于是,我删除了那篇文章。

我要告诉金星的粉丝,你们心心念念正义的金姐,就是这样一个随口就喷粗话的女人。

斗胆跟风创作一首《满江红》,临了十几首诗有没有一点卢中南小楷风,对比后发现细节处理很多不到位,也不太会处理[笑哭][笑哭]。担心写不下字体写小写密了一点,繁体字也不太认识不知道对不对,似乎有很多种写法。自我感觉小楷发挥比较随意,每个字放在不同的文章背景下可以灵活变化。不知道友友们有何见解?欢迎留言发表意见[微笑][微笑]

这种繁体字文章,大多是反智的,可惜还是有不少人相信,振振有辞拿来谈论。

微博里有名为王清州的大V,不知何许人也,反正就发表了这样一篇博文,惹来群友疯传。群友说,她关注石墨烯很久了,不知道大家看了文章有何感想,是不是即将迎来石墨烯的应用热潮?

我默笑不语。见过太多这种港式体裁,写得头头是道,传播的却是无厘头的搞笑。而众多智商有问题的网友,信以为真,拿来告诉三姑六婆。

“氧化石墨烯”可谓点睛之笔,如果没看懂这词的,不妨回忆一下,是不是曾被“一氧化二氢”迷惑过?

石墨烯本是有特殊结构的碳原子组合体,跟你家的钻戒、木炭甚至煤的主体,就是一家人。氧化石墨烯,换而言之就是氧化碳,学名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人家说的没错,二氧化碳早已应用在食品饮料中,你喝过的可乐就充了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

至于什么蒸馏水或者过滤1微米、0.01微米,就不去深究了,大概是卖水过滤机的广告台词吧。

今天读了一位先生的文章大力推崇繁体字,希望汉字回归繁体字。他以“愛”为例,简化成了“爱”,说心没有了,在无心之爱的文化熏陶下变得浮躁了,家里的幸福没有了(大意)。这也太能扯了,汉字只是一个记录符号,大家知道那个字的意思就行了,汉字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趋势,便于人们好学、好记、好写。

我只想问一句,汉字简化之前,愛字是有心的,家里有幸福么?你认为是有的,我认为没有的,有钱的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你问过女同胞没有?她们有幸福么?没有钱的男人娶不到老婆,他们又去愛谁呢?愛字有心又能怎样?

我算是一个能扯的人了,但我发现这位先生比我更能扯!

感谢你的阅读;关注我,方便你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微头条话题# #微头条日签# #汉字#

也谈汉字繁简体

前阶段,好象有条友议论汉字简体和繁体的文章。我认为,无论是繁体戓是简体,都应该熟悉掌握。这不仅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而且对互相交流和事业都有好处。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汉字在简化初期,有半繁半简之现象。例如,1958年8月29日的《河南日报》第一版,就有这种情况。"钢铁”2字,右边简化了,而左边的金字未简化。再说"钢”字还出现有繁体"鋼"字;"记”字是左边简化了,而右边却是"巳”字;"产、飞”也有繁体简体同时出现。我在1962年上小学时,也有繁、简字都学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了解一下当时的简化工作便清楚了。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简化了515个字。分为三个表,第一表23O个字,第二表285个字,第三表是汉字偏旁简化,有54个字。这个方案公布后,从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分四批推行。据我所查,"鉄”在第一表,“飞、产”在第二表,"钢”在第三表,"记”字没查到,好象是不规范的简体字。直到1964年,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文改会、文化部、教育部编印了《简化汉字总表》,对《汉字简化方案》作了调整,由原来简化的515个汉字增加到2238个,统一规范了简化字体。而1958年报纸上的字,正处在繁简交替、承上启下的时期,故有半繁半简、繁简掺杂、不很规范之现象。半繁半简的"钢铁”,《现代汉语词典》均未收入。

#写书法你愿意写繁体字还是写简体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生活工具的文字,在中华文明的建树上功不可没。只是,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存在着一字多义、一字多音、一字多用的现象,祛芜杂、精字库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文字工作者的肩上。新中国建立之后,文字改革委员会大约进行了两次?的文字审核简化工作,旨在方便我们的工作生活。说到书法中,是用简體、还是繁體字哪一种好看的议题,窃以为:这应由书法大师的功力、技巧来决定,简体写好了一样有神髓、有意味。真、篆、隶、草各具特色,文章诗词别有洞天。字为我用。国家似乎也没有禁用繁體字,只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

#我家的奇怪家规# 我们家的家规是在家谱里,家谱始祖据说已有一千余年。家训里有:正名分、孝父母、敬长上、友兄弟、和睦族、教子孙、重婚姻、力田畝、禁赌博等。虽说里面的文章是繁体字文言文,应该讲是封建社会就留传下来的东西,但里面的内容有修身齐家,敬孝父母、长辈,教育好后代子孙。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也是正能量满满,这也许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最近头条太多繁体字文章,语序不通,词不达意,台湾人?歪果仁?

简化字是社会文化随时代发展而进步的产物。繁体字是民族文化历史的载体。简化字最初就是从历代文人骚客们的文章诗词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在成都文殊院里有个石碑上,就在当年清代某皇帝提写的文章中应用了很多简化字。

本想给你留个面子,看你还不能消停,你那篇标榜平台给41万展现的繁体字文章怎么没有了?平台怎么不支持你了?

打脸如此之快,实话说很想给你留点脸,看来自己不要,那就看贴图吧!

由此验证了一句真理:“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为人不低调,祸从天上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