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端砚价格 端砚价格

端砚价格 端砚价格

时间:2024-06-20 08:19:05

相关推荐

端砚价格 端砚价格

明 唐制花卉纹带座端石印盒

尺寸:8.5×8.5×3.6

价格:152000

如曾巩诗云:“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古代文人墨客常有印章之习,故而印盒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之一。

此件印盒颇为别致,以端石制成,端石因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端溪)而得名,其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贮水不凅,颇适作砚,端砚正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此品体量小巧,形制方正,线条规整明快,上部为方形槽状,外壁四面满刻花卉纹样,其纹理丝丝入扣,精巧夺目。此品所用端石色泽青黄,柔美明秀,韵味十足,与花卉纹搭配得宜,更显秀雅之风。

下部接座,仿仰覆莲座样,四腿足鼓起,线条圆润,更增灵巧,中部留空,使得腿足若拔地腾起,更显昂扬精神。

整器选材精良,不因量小而敷衍,反而在造型、装饰等各方面都展现出追求精致卓越的工匠精神,用之可置印章,观之可赏风光,抚之更得雅趣,值得珍藏。

砚台是中国的传统文房用品,砚台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不可或少的用具。砚台一直都是收藏市场的热点,特别是一些文人墨客,知识分子类的收藏家,这类买家经济实力都非常不错,只想追求更完美的藏品,并不太在乎价格。

砚台又以:安徽省古歙州的歙砚,广东省肇庆的端砚,山东省青州的红丝砚,甘肃省卓尼洮河砚最为出名,这四个地方的砚台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下面这件砚台是广东省一个藏友发来的图片上看,砚台有些老气,只是品相实在差了点,买家对这类藏品的要求比较高。

这个木质砚台是多年前在古玩市场一地摊淘的,摊主说是黄扬木但俺看木纹不对。因为用木头做砚台甚是少见所以以这为由压摊主的价最后以低价入手,东西当时黑不溜秋的有点脏,但上手挺压手,而且还嗅着一点香气,看着工也老,清洗过后看着相当漂亮,而且其含油脂极重几呼不吸水但用手摸却清清爽爽啥事没有,至于材质让本地不少玩家看过有说这木那木的,至今也搞不明白但有一点最喜欢的是只要一靠近这玩意就会嗅到一丝淡淡的清香,特别是夏天放房间里一段时间,整个房里都能嗅到那香味,哈,连香都不用买了。而让我想不到的是这玩意居然还有个兄弟,前几天晚上无聊看电视时换频道无意发现央视2那啥一锤定音节目里出现一个跟俺手上这玩意一模一样的砚台,盖一模一样,合子不同,盖上盖子几呼没区别,哈哈,挺有意思的,俺特意看了下最后两家拍行还给了个不低的价,嗯,看来是真捡了个漏,想想也是,春节疫情封城过后开始玩头条并在头条上哂些收藏品图片时晒过这玩意几张图片,确实有不少人私信问让吗,俺统一回复不出,不是因为价格问题是俺从没转手过收来之物,当然俺也并非有钱人,收收藏藏只是因为喜欢,所以没想过转手,晒几张图让藏友们过下眼,后三图是拍电视节目的,欢迎指教[祈祷][祈祷][祈祷]

刘晓庆的字,一个“福”字,要价就是888元。“断舍离” “莫生气” “知足常乐”标价3888元。一张“家和万事兴”,还有“诚信赢天下”要价9999元,孤品砚台也是千元左右,网友对标价表示质疑。不管是书法作品还是砚台,价格都很高,部分网友质疑“为什么那个价”“一字值千金”“她是什么大书法家?为什么这么贵?”

标榜着为宣传书法,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价,如此高昂的价格很难让人不质疑!为宣传书法而直播卖书法,那有没对卖货收益的用途做出说明,不要以谎言欺瞒大众!!

#刘晓庆卖书法# #书法#

收藏清代书画家金农乾隆十六年端砚

金 农 (1687一1763)。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寿门、号司农、吉金,冬心,又号嵇留山民,曲江居士。浙江钱溏(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晚年居扬州以卖画自给。嗜奇好古,善画梅,工书,分隶独绝一时。

金农嗜好藏砚,拥有佳石一百二十方,自号“百二砚田富翁”。著名砚铭有<<三弱先生著作砚>>:“佐良史,石之职,善属文,分曲直,若以积墨败水而其面,”。何异丧君子之德也。“很明显地表达了自已耿介的性格。此次在荣古斋艺术馆有幸见到此方端砚。

此砚石质坚密,细腻润滑、手感较重、包浆老道、墨锈深沉。诗人张九成赞颂端石“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螽虎。”表明端石十分珍贵。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渐“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砚还现存少量老坑石。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绿端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

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场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砚资源日渐减少,故老坑石所做砚台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民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为废品。令人怜惜不己,虽爱其石,却实难收藏使用。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老花梨砚匣表面采用多层漆涂刷处理工艺,然后在金黄色漆上覆盖棕紫色漆,由于漆层自然收缩龟裂,形成若干有规则的开裂纹,纹线呈金黄色,恰似瓷器表面冰裂纹开片,自然优美,此种技术是扬州漆器的传统工艺。砚刻年款“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博古堂”即文人所用堂号。“金农铭”即砚主刻铭。

端砚(duān yàn)坑口众多,历史悠久。但自2000年开始,所有坑口因禁采而停止开采。这也决定了目前端砚市场的价格居高不下。清代的纪晓岚对古砚是相当痴迷,曾用“九十九砚”作书房斋号,足见其爱砚之深。还有一方砚铭文:“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讲述了他与刘罗锅的一段共同雅好。

端砚收藏有几大特点。首先,从年代上,明清端砚最受推崇,明清两代的雕工精细,纹样繁多,文化气息浓厚,是端砚制作史上的高峰。当然,民国端砚如果是名人所藏,也有一定收藏价值。其二,老坑最难得,端砚名为四大名砚之首,据考证,端砚的历史可推至唐武德年间,距今已1600多年。端砚坑口繁多,但砚界最为推崇的则为老坑、麻子、坑仔三大名坑,在清代晚期老坑已被挖空。其三,端砚讲究石品,著名的有天青、鱼脑冻、青花、蕉叶白、石眼、火捺,不仅细润,且特别发墨。其四,砚贵有铭,身价倍增。清代文人参与制砚、刻铭成为一种风尚,题诗、书法、画像都使端砚成为文人的雅玩。

民国藏砚第一名家是徐世章,说他发烧友已经不恰当了,用“嗜砚如命”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徐世章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堂弟,曾藏砚数百方,徐氏藏砚,上起唐宋,下迄明清及近代,品类齐全,且铭文者居多。徐世章砚痴到了何种地步?为了收藏到一方名砚,可以毫不在乎拿一套房子去换,简直疯狂之极。

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价格上自然也是独占鳌头,近些年备受藏家关注。西泠首推“历代名砚专场”,在国内堪称首创,清代伊秉绶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元成为“标王”。在嘉德春拍中,纪晓岚铭紫云砚拍出了586.5万元的不菲高价。时过境迁,近年国内拍场兴起一股“文房热”,端砚一时成为买家的新宠,受到买家的推崇。有专家预测,端砚在未来的几年价格将与田黄石和鸡血石相媲美,价格也将是以克论价。具有非常可观的增值空间。

1953年,爷爷从朋友的手中买了一方砚台,当时花了5块钱,孙女对这件东西也挺疑惑的,她心想着5块钱能买什么好东西呢?当然了,她这个年纪对当时的5块钱肯定是没什么概念的。5块钱在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估计上了年纪的人应该都知道吧,我也不太清楚,那么我们先来看东西好不好吧。

专家说这是端砚,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叫水成岩,它的里面有铁矿石,铁矿石在水下数千年沉淀以后会形成一种自然的红皮,我们从砚台边的红皮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方老坑端砚。砚台的背面雕刻的是各种纹饰,有云纹、蝙蝠,中间还有一个团寿,这些图案有吉祥如意洪福齐天的寓意,寓意是极好的,雕工技艺也是极为精湛的,而且连装砚台的盒子都是原配的,东西是好的,专家说从种种特点来分析,这是乾隆晚期的一方端砚真品。

拍过一个这样的云纹端砚,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1万,但是这一块端砚相比那个拍卖的那个来说,各方面都比那一方要好,所以专家说价格应该是那方端砚的两倍,那就是三十多万喽,看来5块钱真能买到好东西呢,不过我想知道的是,1953年的5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收藏##砚台#

农历五月初七日民俗!

一一走进端砚产地

端砚,广东肇庆产,唐时名端州,故称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尤以广东端砚最为称著。

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书写流畅不损毫,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能“呵气研墨”。宋代笔记载一笑话:朋友向附庸风雅的富商推荐端砚,价钱很高。富商问有何好处?朋友说可以呵岀水来。富商哈哈大笑说:便每天呵岀一担水,才值几文钱!这是讲土豪有钱不识货。

砚石出自肇庆市七星岩北面鼎一带,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砚石为最佳。唐时李肇就说:"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武则天曾以刻有“明合璧,五星联珠”图纹的端砚赐给名臣狄仁杰。宋代苏轼途经肇庆,看到端州采砚石工 “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的场面,可见当时开採砚石工程有多大了。这也不奇怪,那时沒有钢笔、炭水笔,全国学习办公生活全用毛笔砚台,每年消耗肯定是成千上万吨。

七五年五一前后,我随广东人民岀版社的同志在马安煤矿两个月,游览了七星岩,也眺望过产砚石坑。可惜那时不懂赏砚雅兴,沒有细看过。倒是七星岩上的霸王花做汤喝,别有一番风味。另外,我当年二十岀头不久,岀版了参与的第一本书《马安的报告》,所以对肇庆高要七星岩等地风土民俗印象深刻。

他徘徊在天才与疯子之间,单字价格超75万,性格孤傲狂喷张旭怀素!苏轼竟要带着他送的砚台陪葬?

几年前,有一本名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书风靡全国,它让人们认识到天才与疯子只在一线之间。各行各业中,艺术领域是诞生“天才”与“疯子”最多的地方,毕竟康德、黑格尔都论证过天才之作才是最完美的作品。

艺术中的“疯子”往往行为古怪,但却有着超强的创造力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书法圈子里,张旭就被称作“张颠”,但要问谁疯的最彻底,米芾当仁不让。

他认石头当兄长,送苏轼砚台,得知对方要带着陪葬竟然又索要回来,还写了一帖《紫金研帖》。种种迷惑行为让人不解。

不过,没有人会怀疑他在书法绘画领域取得的成就,他的《研山帖》曾拍得2999万元的高价,合每个字单价超过75万.他还狂喷张旭、怀素书法“变乱古法”“不能高古”。

米芾崇尚“高古”“古意”,但在作书行笔上又独出新意。我们以《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三名帖,作一解读。

此三帖创作时间在宋元祐二年(1087年)左右,如今都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流落海外的书法珍品。

米芾学二王笔法,字中不时流露出王羲之、王献之风采。这三帖整体飘逸洒脱,气韵生动。《张季明帖》《叔晦帖》更多王献之的狂放痛快。《李太师帖》字多纵向趋势,收放自如。

米芾的字以“奇崛”“险怪”著称,但并非不尊章法,向侧方倾倒的体势做到了险怪但稳重,并不一味求新而陷入轻浮。

所以观这三帖,有一种跳跃起伏、骏驰飞扬之感。

《张季明帖》被认为是米芾书法作品中格调最高、最得王献之神韵者。字体抑扬顿挫,起势厚重稳实,逐渐向虚,转折以侧锋直下,可谓一波三折,米芾的“刷字”绝技得到充分运用。

此帖中最绝的是“气力复何如也”这几个字一笔连带而下,气势连贯,挥毫洒脱,被称为最得王献之《中秋帖》精髓。

米芾这三帖真迹绝妙,可以用收藏家项元汴一言蔽之:“卷毫濡墨,沉着痛快,且潇散简远,气雄韵胜,实与逸少同调合度。”沉重痛快、气韵雄强,深得王羲之精髓。

这三帖一般被合称为《三帖卷》,项元汴认为它们是最合二王风范的。项元汴、清乾隆内府都收藏过,但近代以来流落日本,难以再睹其真容。

米芾真迹三帖卷适宜临摹、观赏,不仅可以提高行书笔法精熟度,也能防止限于某家笔法的拘囿,一举多得。

现在,我们对《米芾真迹三帖卷》原作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制,做到纤毫毕现、墨色如新,期待您的喜欢!

米芾真迹三帖卷 台北故宫超清版原大复制品毛笔书法练字帖长卷

他是中国草书“天花板”,瞧不起米芾、黄庭坚,赵孟頫都自愧不如,留下一卷价格超4600万神作!

在我们的印象中,达官显贵生活奢侈,死后也必定是珍宝随葬、高棺大椁。

不过,1989年4月,浙江杭州市老东岳北部苗圃工人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墓葬,这座墓中只有十余件砚台、印章作为随葬品,专家鉴定其中几枚铜印,确定墓主人是一位元朝官员,也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鲜于枢。

鲜于枢辞官前曾任太常寺典簿,官阶不低。晚年隐居杭州,著《困学斋集》、《困学斋杂录》传世。他的一卷《石鼓歌》在以4600万价格拍出。如此“寒酸”的墓葬与他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但也显示鲜于枢对书法的痴迷。

他与赵孟頫私交甚笃,二人因书法并称为“ 二妙”。又与赵孟頫、邓文原并称元代书法三大家。赵孟頫对他非常钦佩,自认不如他:“余与伯机同学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尔。”自己费劲力气也赶不上鲜于枢。

鲜于枢的草书在元代乃至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天花板”级别的,甚至有专家说“赵孟頫字多守法复古,鲜于枢更为洒脱飘逸!”

鲜于枢并不是不遵古意,而是更为灵活,深信“古不及今”,他曾批评黄庭坚与米芾,他说黄庭坚草书“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讥讽米芾“却笑南宫米夫子,一生辛苦读何书!”可以说非常毒舌了。

鲜于枢有一卷《石鼓歌》,是他的草书神品,也被公认为其草书中最有“胆力”者。

此帖《石鼓歌》取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同名诗作。此诗从石鼓起源论述到它的文物价值,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石鼓文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在书坛一直有盛誉。鲜于枢此帖写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年),第二年他便病逝。

鲜于枢行草学二王、怀素、孙过庭。他的草书艺术观是尊传统、求古意,融独创。《石鼓歌》结字布局明显致敬了王羲之《十七帖》,齐整秀逸,酣畅华美,有一种规矩天然之感。

在具体笔画结构与收笔时,又能看出是怀素一派。《石鼓歌》中“辅”“國”“濯”等字奇崛姿伟,正如批评家所说“真力饱满,奇态横生”。熟悉怀素草书的朋友,将《石鼓歌》与怀素《自叙帖》一比,可以看出在笔画转折、起收上的相似。

《石鼓歌》气势连贯、雄放恣肆,下笔精熟,既循法度又出己意,足以见鲜于枢数十年之功力。通篇笔画最值得玩味的是竖画,以“辛”“军”“科”等字为例,真是“从容不迫尽其妙,悬针飘逸如燕飞”。

《石鼓歌》目前传世有两本,一本曾被项元汴收藏,现在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另一本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6月26日由北京翰海主持拍卖以4620万元成交。

《石鼓歌》作为鲜于枢继承二王、怀素笔意与融入胆力直抒胸襟的作品。非常适合临摹与收藏,不仅增强书法笔力、领略笔法精髓,亦对把握行草书笔画的形式美感大有裨益。

现在,我们将《石鼓歌》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制,期待您的喜欢!

鲜于枢草书《石鼓歌》真迹高清复制品微喷毛笔字帖临摹手裱新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