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大全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6-19 22:12:46

相关推荐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大全

《西方哲学史》是一本由罗素 (Russell B.)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83.00,页数:1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一):第一本书,有点难

-1/60 |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

新年第一本书依旧选择了哲学。但罗素这本《西方哲学史》(全名:《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这名字就很牛逼)把我直接看哭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二):《西方哲学史》

今读完《苏菲的世界》后,再把没有读完的《西方哲学史》继续,是不是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写给孩子的哲学史,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比较通俗,阅读时,虽然书中还是有许多内容需要我继续消化,不过现在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就有一种读了两遍西方哲学史的感觉,因有《苏菲的世界》打基础,再去读《西方哲学史》就没我想象的那么枯燥。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三):哲学入门的最好导论

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入门方式。书中的信息包罗万象,希腊文明、宗教起源发展、哲学的变迁、科学的兴起、艺术的复兴等等,都能让我对西方文明和哲学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各种哲学派系在历史、文化、宗教的背景下,作者一一诠释、娓娓道来。这不仅是一本哲学导论,更是一部欧洲文明史。抛开历史看哲学,是不全面的。

这套书具有很浓的罗素个人风格色彩,幽默的叙述风格,简单易懂的举例方式,都是十分新手友好的。每一个哲学体系,罗素都会先对其客观描述和解释后,再进行反向批判和辩论。这样的方式,让读者可以从正反两面去了解每一个哲学家的思维,更具有思辨力的同时,当然也是怀疑主义的。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苦难重重,一方面是对欧洲历史知识的匮乏,另一方面是对哲学的理解力欠缺。但它更像是一本目录,引导读者对全景有所了解,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自己去单独学习。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是不能在短短几十页就能说完的,因此,对我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哲学目录。有了对全景的了解,才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深入学习研究,再逐渐扩展。

很庆幸自己坚持学习了这套书,虽然不能全部理解和记忆,但是也吸收了相当多的知识和信息,足够我对哲学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和认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四):罗素眼中的哲学

花了不少时间把这两本书看完了,整个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的枯燥,一方面脉络较为清晰——按时间顺序,历史背景+人物介绍+哲学思想逐一叙述,这样一路从希腊哲学讲到近代哲学,另一方面罗素本人对于一些哲学家和哲学思想的看法也非常有趣,比如他评价尼采的一段就很有意思,他认为尼采对于苦难以及牺牲的异常喜爱是非理性而疯狂的,而尼采对于女人的厌恶也是莫名其妙的,因此在他眼里尼采就是一个只能与自己妹妹交流的、疯癫的交流障碍患者,姑且不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但在严肃的哲学论述中看到这种描述确实让人感到有趣。

整本书是梳理哲学的历史,因此对于其中任意一个哲学思想本身并不会有过多的介绍,因此如果想用这本书学习所有哲学思想是不可能的,起码我读完后是这样的,但好处在于你对哲学思想的发展会有一个大致的理解,理解为何当时的人会选择接受或是学习这样一种哲学,可能是因为环境动荡,也可能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总之哲学是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比如斯多噶学派的诞生与当时混乱的环境以及当时人们无助的心理非常契合。同时也可以对一些有名的哲学流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产生了兴趣也可以专门去理解。

而这本书的问题也有不少,一个是翻译问题,许多翻译的名词明显是与时代脱节的,可能一个你很熟悉的词被翻译成了其他名词,另外一个问题是罗素本人的问题,有人认为罗素只是一个文学家,所以他谈论的哲学是不准确的,我认为可能确实如此,在罗素的描述中某些哲学家、哲学思想是存在偏差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某种哲学思想可能还是要去看相应哲学家的专门论述。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五):西方哲学史短评

所以,我应该如何评价这本书?这个问题早晨我思考了很久。对于其中介绍具体哲学理论与流派,我想我没有什么可评价的;涉及到具体哲学观点,该评价和争论的,历史上早已经有哲学家进行了评注。我唯一想说的是罗素在此书中流露出的一种历史上远比他名气大的多的那些哲学家少有的一种气质。我用“气质”这个词来形容他,如果他在天有灵,想必一定会讨厌这其中严重的含混不清的味道,但我也确实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词来形容这种感觉。从希腊人开始,除了少数的几位经验主义者,几乎全部的哲学家都带着一种强烈的、不知道哪里来的骄傲和自信,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真理,以为自己更加接近神对于世界的构建。这种主观主义气息越到后来越明显,以至于到后期近似于在传统神学体系外另塑一套神学,自己或者自己的理论就是神,居高临下的告诉世人,你们相信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都是胡说。然而,仔细考察后,绝大多数这种主观主义气息浓烈的体系全都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石之上,如果证伪了基层的假设,上面的虚伪华丽建筑将全部倒掉。罗素的气质并不是上来指着鼻子逼你相信某一套气味浓烈的宏大理论,而是小心的求证每个论证过程、每个表达、乃至每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这种气质没有上来就追求构建一套可以解释全部宇宙现象的形而上学,而是承认我们能解释得或许有限,但在我们能解释的范围内应该尽可能的使我们的解释牢固可靠。对于我这样的外行来说,这样的气质远比那些看上去宏伟壮丽的故事亲切的多。我以为,这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于历史上哲学流派的介绍和批判,更在于这种温和气质。它劝说(而不是教训)人们要尊重事实,抛弃成见,彼此友善,不要披着宏大叙事的外衣而去做实际上见不得人的勾当。历史上已经有太多这样惨痛的教训,甚至某些散发着浓烈气味的哲学家在其中还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