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6-13 03:38:41

相关推荐

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属于油墨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刷机为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油墨是印刷机印刷使用时的必需品,大多印刷机在印刷前都要对油墨进行降温冷却处理,冷却后的油墨印刷出来的纸张或照片会更加的清晰,目前往往存在着冷却方式单一,不能进行高效的降温冷却,冷却效率低,而且存在油墨搅拌混合不均匀出现沉淀的现象,影响打印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通过搅拌箱两侧设计的散热片与风冷箱上的第二变频电机带动主散热风扇与次散热风扇的结构设计结合水冷箱内的螺旋式冷却管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风冷水冷两种方式进行对油墨进行冷却降温,利用搅拌箱内的呈十字型交叉连接结构的截面呈s型结构的搅拌桨以及隔网的结构设计,使得增大了搅拌桨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油墨混匀搅拌效率,有利于避免了油墨沉淀,且能够加快搅拌箱内的油墨热量的扩散速度,有利加快散热片的热传递散热效率,采用主散热风扇与次散热风扇对着散热片进行吹风的结构设计,加快了风循环散热的速度,有利提高了风冷的效率,采用螺旋式冷却管的结构设计,延长了冷却液在水冷箱内输送的距离,增加了螺旋式冷却管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水冷的效率,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可靠,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包括风冷箱与搅拌箱,所述搅拌箱与风冷箱之间的空腔背面设有多孔散气板,所述搅拌箱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箱内腔中心位置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贯穿所述搅拌箱顶部中心位置连接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两个截面呈s型结构的搅拌桨,且两个所述搅拌桨呈十字型交叉连接结构,所述搅拌桨之间焊接有隔网,所述搅拌箱两侧外壁均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散热片,所述风冷箱两侧底部均设有第二变频电机,所述第二变频电机通过主动轴贯穿所述风冷箱一侧底部连接主散热风扇,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于从动轴上,且所述从动轴设于所述主动轴上方,且所述从动轴与主动轴呈平行分布,所述从动轴端部连接有次散热风扇,所述从动轴与主动轴之间的所述风冷箱侧壁上嵌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风冷箱底部通过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连接安装座内腔底部,所述安装座底部固定连接水冷箱顶部,所述搅拌箱背面底部通过输料管连接所述水冷箱背面顶部,所述水冷箱顶部一侧设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贯穿所述水冷箱顶部一侧连接螺旋式冷却管一端,所述螺旋式冷却管一端贯穿所述水冷箱一侧底部连接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连接冷却液出口,所述水冷箱底部设有排料口。

进一步而言,所述风冷箱与搅拌箱设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搅拌箱设于所述风冷箱内腔中部位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搅拌箱两侧外壁上的散热片以搅拌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进一步而言,所述搅拌桨与搅拌轴的连接处设有固定件。

进一步而言,所述风冷箱两侧的所述第二变频电机、主动轴、主散热风扇、主动轮、皮带、从动轮、从动轴、次散热风扇、进风口与过滤网均以搅拌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变频电机、主动轴、主散热风扇、主动轮、皮带、从动轮、从动轴、次散热风扇、进风口与过滤网的个数均设为两个。

进一步而言,所述安装座截面呈凹槽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箱两侧设计的散热片与风冷箱上的第二变频电机带动主散热风扇与次散热风扇的结构设计结合水冷箱内的螺旋式冷却管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风冷水冷两种方式进行对油墨进行冷却降温,利用搅拌箱内的呈十字型交叉连接结构的截面呈s型结构的搅拌桨以及隔网的结构设计,使得增大了搅拌桨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油墨混匀搅拌效率,有利于避免了油墨沉淀,且能够加快搅拌箱内的油墨热量的扩散速度,有利加快散热片的热传递散热效率,采用主散热风扇与次散热风扇对着散热片进行吹风的结构设计,加快了风循环散热的速度,有利提高了风冷的效率,采用螺旋式冷却管的结构设计,延长了冷却液在水冷箱内输送的距离,增加了螺旋式冷却管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水冷的效率,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背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搅拌桨连接结构图。

图中标号:1、风冷箱;2、搅拌箱;3、多孔散气板;4、进料口;5、搅拌轴;6、第一变频电机;7、搅拌桨;8、隔网;9、散热片;10、第二变频电机;11、主动轴;12、主散热风扇;13、主动轮;14、皮带;15、从动轮;16、从动轴;17、次散热风扇;18、进风口;19、过滤网;20、减震弹簧;21、安装座;22、水冷箱;23、输料管;24、冷却液进口;25、螺旋式冷却管;26、抽液泵;27、冷却液出口;28、排料口;29、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包括风冷箱1与搅拌箱2,所述搅拌箱2与风冷箱1之间的空腔背面设有多孔散气板3,用于排出吸收了热量的空气,所述搅拌箱2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口4,作为油墨进入搅拌箱2的渠道,所述搅拌箱2内腔中心位置设有搅拌轴5,用于带动搅拌桨7旋转,所述搅拌轴5一端贯穿所述搅拌箱2顶部中心位置连接第一变频电机6的输出端,作为搅拌轴5旋转的动力,所述搅拌轴5上连接有两个截面呈s型结构的搅拌桨7,用于对搅拌箱2内的油墨进行搅拌工作,且两个所述搅拌桨7呈十字型交叉连接结构,使得增大了搅拌桨7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油墨混匀搅拌效率,有利于避免了油墨沉淀,且能够加快搅拌箱2内的油墨热量的扩散速度,所述搅拌桨7之间焊接有隔网8,有利提高了油墨的混匀效率,所述搅拌箱2两侧外壁均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散热片9,有利加快热传递散热效率,所述风冷箱1两侧底部均设有第二变频电机10,用于带动主散热风扇12与次散热风扇17进行旋转,加快空气循环输送,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0通过主动轴11贯穿所述风冷箱1一侧底部连接主散热风扇12,所述主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13,所述主动轮13通过皮带14连接从动轮15,所述从动轮15设于从动轴16上,且所述从动轴16设于所述主动轴11上方,且所述从动轴16与主动轴11呈平行分布,所述从动轴16端部连接有次散热风扇17,所述从动轴16与主动轴11之间的所述风冷箱1侧壁上嵌设有进风口18,作为空气的进入渠道,所述进风口18内设有过滤网19,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粉尘进入风冷箱1内,所述风冷箱1底部通过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20连接安装座21内腔底部,减少了搅拌箱2与风冷箱1在工作时对水冷箱22的震动以及自身震损,有利于延长搅拌箱2、风冷箱1与水冷箱22的使用寿命,所述安装座21底部固定连接水冷箱22顶部,所述搅拌箱2背面底部通过输料管23连接所述水冷箱22背面顶部,所述水冷箱22顶部一侧设有冷却液进口24,作为冷却液的进入渠道,所述冷却液进口24贯穿所述水冷箱22顶部一侧连接螺旋式冷却管25一端,用于输送冷却液,所述螺旋式冷却管25一端贯穿所述水冷箱22一侧底部连接抽液泵26,用于加快冷却液的输送速度,所述抽液泵26连接冷却液出口27,用于排出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所述水冷箱22底部设有排料口28,用于排出油墨。

更具体而言,所述风冷箱1与搅拌箱2设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搅拌箱2设于所述风冷箱1内腔中部位置,结构设计合理,所述搅拌箱2两侧外壁上的散热片9以搅拌轴5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所述搅拌桨7与搅拌轴5的连接处设有固定件29,所述风冷箱1两侧的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0、主动轴11、主散热风扇12、主动轮13、皮带14、从动轮15、从动轴16、次散热风扇17、进风口18与过滤网19均以搅拌轴5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0、主动轴11、主散热风扇12、主动轮13、皮带14、从动轮15、从动轴16、次散热风扇17、进风口18与过滤网19的个数均设为两个,所述安装座21截面呈凹槽型结构,作为减震弹簧20的安装载体。

本实用新型改进于:在使用时,接入电源,将油墨经进料口4输送进入搅拌箱2内,开启第一变频电机6与第二变频电机10,第一变频电机6驱动搅拌轴5带动搅拌桨7进行旋转,对油墨进行搅拌工作,加快了油墨的热量扩散,经散热片9将热量传递散出,第二变频电机10驱动主动轴11带动主散热风扇12以及皮带12带动从动轮15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从动轴16连接的次散热风扇17旋转,使得风冷箱1内形成负压,空气经进风口18进入,再由过滤网19过滤出粉尘等杂质,进入风冷箱1内,吸收散热片9散出的热量,再由多孔散气板3排出,油墨搅拌均匀后,经输料管23输送到水冷箱22内,开启抽液泵26,冷却液经冷却液进口24加入,经螺旋式冷却管25输送,对水冷箱22内的油墨进行吸热工作,再由抽液泵26抽取,加快输送速度,然后冷却液出口27排出,油墨冷却降温完毕后,由排料口28排出,即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包括风冷箱(1)与搅拌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与风冷箱(1)之间的空腔背面设有多孔散气板(3),所述搅拌箱(2)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口(4),所述搅拌箱(2)内腔中心位置设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一端贯穿所述搅拌箱(2)顶部中心位置连接第一变频电机(6)的输出端,所述搅拌轴(5)上连接有两个截面呈s型结构的搅拌桨(7),且两个所述搅拌桨(7)呈十字型交叉连接结构,所述搅拌桨(7)之间焊接有隔网(8),所述搅拌箱(2)两侧外壁均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散热片(9),所述风冷箱(1)两侧底部均设有第二变频电机(10),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0)通过主动轴(11)贯穿所述风冷箱(1)一侧底部连接主散热风扇(12),所述主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13),所述主动轮(13)通过皮带(14)连接从动轮(15),所述从动轮(15)设于从动轴(16)上,且所述从动轴(16)设于所述主动轴(11)上方,且所述从动轴(16)与主动轴(11)呈平行分布,所述从动轴(16)端部连接有次散热风扇(17),所述从动轴(16)与主动轴(11)之间的所述风冷箱(1)侧壁上嵌设有进风口(18),所述进风口(18)内设有过滤网(19),所述风冷箱(1)底部通过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20)连接安装座(21)内腔底部,所述安装座(21)底部固定连接水冷箱(22)顶部,所述搅拌箱(2)背面底部通过输料管(23)连接所述水冷箱(22)背面顶部,所述水冷箱(22)顶部一侧设有冷却液进口(24),所述冷却液进口(24)贯穿所述水冷箱(22)顶部一侧连接螺旋式冷却管(25)一端,所述螺旋式冷却管(25)一端贯穿所述水冷箱(22)一侧底部连接抽液泵(26),所述抽液泵(26)连接冷却液出口(27),所述水冷箱(22)底部设有排料口(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箱(1)与搅拌箱(2)设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搅拌箱(2)设于所述风冷箱(1)内腔中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两侧外壁上的散热片(9)以搅拌轴(5)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7)与搅拌轴(5)的连接处设有固定件(2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箱(1)两侧的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0)、主动轴(11)、主散热风扇(12)、主动轮(13)、皮带(14)、从动轮(15)、从动轴(16)、次散热风扇(17)、进风口(18)与过滤网(19)均以搅拌轴(5)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0)、主动轴(11)、主散热风扇(12)、主动轮(13)、皮带(14)、从动轮(15)、从动轴(16)、次散热风扇(17)、进风口(18)与过滤网(19)的个数均设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1)截面呈凹槽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R印刷品用印刷机油墨冷却装置,包括风冷箱与搅拌箱,所述搅拌箱与风冷箱之间的空腔背面设有多孔散气板,所述搅拌箱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箱内腔中心位置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贯穿所述搅拌箱顶部中心位置连接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端,实现了风冷水冷两种方式进行对油墨进行冷却降温,使得增大了搅拌桨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油墨混匀搅拌效率,有利于避免了油墨沉淀,且能够加快搅拌箱内的油墨热量的扩散速度,有利加快散热片的热传递散热效率,加快了风循环散热的速度,有利提高了风冷的效率,延长了冷却液在水冷箱内输送的距离,增加了螺旋式冷却管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水冷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天众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4.23

技术公布日:.02.0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