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读《张学良口述历史》

读《张学良口述历史》

时间:2023-05-13 23:21:42

相关推荐

读《张学良口述历史》

近期读了唐德刚先生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

本来觉得会很轻松的读完,但实则不然。因为自己对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那些军阀混战、政变事件(诸如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事变等)以及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倾轧角逐的历史实在是生疏。如果不了解那个时代中爆发的诸如济南惨案、三一八惨案、五卅惨案、中原大战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不了解那些曾经叱刹风云的各路军阀头目和东北军将领们,还真看不懂张学良讲的那些事、那些人都是啥背景啥关系,感觉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通读一遍多少能肤浅的了解些张学良对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评价,窥知些张学良和他的诸多女友之间的绯闻逸事也是不难的。

过去自己对张学良的印象是影视作品中那位风流倜傥的少帅,与赵四小姐有着忠贞的爱情,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的大英雄。可以说心目中的少帅形象十分正面。用网络语言张学良就是一枚十足的“国民老公”。这位出身在乱世的“国民老公”,有一位出身草莽却打下半个中国的老爸,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军阀二代”。他不仅有着极度奢华的物质基础,还有着少年得志的政治基础。老爹的不幸蒙难又让他临危受命,撑起东北的局面,可谓“未足而立之年,即负方面,独握大权”。他高举东北易帜的大旗促成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他审时度势助蒋夺取中原大战的胜利,两次正确的押宝让他名利双收,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而这些荣耀足以造就他自负、独断、任性的个性。最终他以极度任性的方式让自己的政治生命终结在了36岁。 时至今日,由于政治信仰或评价坐标系的不同,各界对张学良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是非不定。可以说张学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我先摘录几句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其一:“我是一个罪人,我不但是个罪人,保罗说我是罪人的罪魁”。其二:“我的一生是失败的。……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其三他的自况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其四:“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哈哈,张学良老先生倒是不改率真的个性,即对自己做了总结和反省,也丝毫不掩饰好色的本性。 前面提到各界人士对于张学良的评价分歧是较大的,一方说是民族英雄,另一方则说是乱臣贼子。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讲过四期的少帅张学良(为写读书笔记我又重温了一遍)。他说张学良是有着很多很多优点的罪人,按照中国传统的经史评价坐标,张学良应该是一位佞臣。这也好理解。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中及事后竟然不放一枪一弹把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侵略者,将自己老爹戎马一生创立的基业挥霍殆尽;不仅如此,1936年他挟持国家元首悍然发动西安事变,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智、不勇(不care)”之徒,充分展现了一名富二代的纨绔本性。这个评价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本书作者唐德刚先生对于张学良的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将军,即“花花公子政治家军事家”。花花公子的评价是放第一位的,可见唐先生的态度。 看完这本书,自己重温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所经受的战乱苦难的历史,深感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要想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转型到共和、民主的现代国家管理体制的历程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假如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能够以家、国为重奋起抵抗的话,不知会不会还有后来的日本全面侵华,会不会还有西安事变等等的发生。但历史是没有假如的。昨晚在我开车回家的路上还在想自己如何评价张学良呢?首先我还是赞同高晓松和唐德刚先生的评价的。其次,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宿命论”的观点来看待张学良这个人。历史的必然中总是有些令人惊叹的偶然和巧合。张学良从21岁到36岁的间经历了很多事情可谓惊天动地叱咤风云,其中的四件大事可以说无一不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决定了国共两党领袖不同的人生结局;特别是“西安事变”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东北易帜”和“调停中原大战”两件事,张学良在关键时刻两次帮了蒋先生的忙,挽救了国民党,故而换得了“西安事变”后蒋先生的不杀之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挽救了处在极度困境中的中共,可以说帮了毛先生的大忙,所以毛主席评价张学良是“让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这可是极高的评价啊! 凡事都有两面性。张学良对家、国不care的态度,极度任性和刚愎自用的个性,不仅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也让他自己的政治生命终结在36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50多年的软禁生活远离了政治纷扰,即清静又没有绯闻,使这位宁弯不折、心大无比的张少帅以101岁高龄善终。不得不说张学良的一生确实是无比奇特的一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