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解“精神熵”理论 3个步骤提高孩子专注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解“精神熵”理论 3个步骤提高孩子专注力

时间:2021-05-07 22:36:08

相关推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解“精神熵”理论 3个步骤提高孩子专注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要上厕所……”“学习心不在焉,有个风吹草动就往外看。”……

相信这些“毛病”,在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很多家长焦急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却不了解注意力不集中的本质,是因为孩子的“精神熵”过高。

什么是精神熵?

早在30多年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就提出了“精神熵”理论:精神熵是指精神上的无序,它让我们容易变得精神烦躁,没有耐心,并影响做事的效率。

也就是说,影响孩子注意力的不是调皮、捣蛋,也不是孩子太贪玩,而是孩子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导致行为上的三心二意。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精神熵”心理学,找到帮孩子提高专注力的秘诀。

01影响“精神熵”的要素是什么?

影响孩子“精神熵”的要素可分为两种,分别是“精神能趋疲”和“选择性消极注视”。

“精神能趋疲”表现为孩子的意识目标,容易被外界所干扰,打断孩子的有序思考,让孩子不自觉地分心去应付。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下一个玉米扛在肩上。它走到一颗桃树下,看到桃子水灵灵的,就放下玉米摘桃子。它经过一片西瓜地时,看到满地的大西瓜很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了个大西瓜。走着走着,它看见有个小白兔在前面蹦蹦跳跳,就又扔了西瓜去追小白兔……

故事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就是典型的“神经能趋疲”现象,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常常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

譬如孩子刚打开书本想要学习时,发现一支笔落在了学校,于是打开抽屉寻找替代的笔,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抽屉里有一个玩具,不自觉地拿起玩具开始玩起来,玩的时候想起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又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做手工……

影响“精神熵”的另外一个要素是“选择性消极注视”,也就是说在学习时,孩子会选择性地注意一些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而忽视自己可以优秀完成的事情。

譬如打开作业时,孩子喜欢抱怨作业太难了,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不会做的题上,从而让整个情绪染上消极的色彩,对可以快速完成的作业视而不见。

而且“选择性消极注视”,很多时候也会出现在家长身上。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就有过这样的行为,有次女儿英子考了全班第二名,想要在周末放松一下,妈妈却皱着眉头说:“你才考了第二名,有什么好开心的?”

相对来说,父母的“选择性消极注视”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人际期望效应”,说的是父母的“权威判断”会加深孩子内心的“消极注视”,从而更加确认自己“不够优秀”的心理肯定。

“精神能趋疲”和“选择性消极注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打乱孩子内心的有序秩序。所以,优秀的父母从不会武断地评判孩子的过失,而是引导孩子建立积极性的思维,逐步建立专注力。

02“精神熵”高的孩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生活中,“精神熵”高的孩子不仅表现为注意力的不集中,还会反应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自信,不敢勇敢地表达自我

殊不知,这样的“选择性消极注视”容易让孩子更加好动,也让老师对孩子产生第一印象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尽量出现在前15道,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尽量出现在后15道,然后让大家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在生活中,被别人产生第一印象消极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有时候孩子为了保持自己与父母评判的一致性,还会故意表现出好动的行为。

2、对电视、游戏产生依赖性

“精神熵”高的孩子,往往无力抗拒那些画面感饱满的视频和游戏,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画面所吸引,并产生依赖性,让自己内心的秩序在混乱中随波逐流。

3、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仅是孩子,在家长身上也会发生,在心理学上对这样的现象称之为“漩涡效应”。

关于漩涡效应,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孩子在写作业时不小心打翻一瓶墨水,妈妈为此大骂了孩子一顿,孩子心里难受,狠狠踩了身边的狗一脚,狗被踩疼后咬了孩子一口,导致孩子受伤被送进医院……

所以说,“精神熵”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还是父母处事的态度。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了解“精神熵”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方能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03降低“精神熵”,帮孩子建立内在秩序的稳定,教育需要3个步骤。

首先,帮孩子建立对事物的兴趣感。兴趣的真相是,一开始不管多喜欢,当你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时,挫败感和厌倦感从来都不会减少。

这也是很多父母容易走进的误区,譬如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对弹琴感兴趣,立马买回一架钢琴,要求孩子每天练习,并脑补孩子成为钢琴家的画面。

这样的方式,只会加快孩子放弃兴趣,并对之产生反感。聪明的家长懂得“欲速则不达”,他们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帮孩子一点点发现做事的乐趣,并产生持之以恒的动力。

很多人对兴趣有种误解,认为只要做喜欢的事,就会满心欢喜,事实恰恰相反,兴趣不是这件事可以给你带来多少愉悦,而是你为他投入了多少约束。

其次,帮孩子建立明确的目标。赋予学习一个意义,让它变得有趣且富于挑战,这需要将一个大目标进行分解,让孩子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时产生成就感。

譬如我们想让孩子快速完成作业,可以先帮孩子分解作业任务,并在完成一个小任务时休息一下,减少孩子内心的压力。

没有人天生就会建立明确的大目标,孩子在对一个个小目标为之努力后,才会产生对这件事情的信心,并明白其中的意义。

最后,帮孩子建立对自我的掌控感。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并不会担忧自己被打扰,能掌控自己行为的孩子,更容易建立内在有序的秩序。

彼得布朗在《认知天性》书中说:“那些非常害怕在考试中犯错的孩子,成绩可能真的更糟糕,原因就在于他们感到很焦虑,因为他们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浪费在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件上,担忧自己做的不够好。

这也是心理学家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想要告诉我们的,认清孩子的天性,并让孩子产生对所做之事的兴趣,才是让孩子提高专注力,保持快乐学习最恒长的方法。

你我共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