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这篇文章告诉你“寺”字的真实含义 原来我们都理解错了

这篇文章告诉你“寺”字的真实含义 原来我们都理解错了

时间:2021-05-13 19:12:58

相关推荐

这篇文章告诉你“寺”字的真实含义 原来我们都理解错了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里,对寺的理解就是寺庙,僧人们修行的地方。很多时候大家在看古代史书、小说和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机构时,就会犯迷糊:寺不是寺庙吗?寺庙里有主持,为什么还会任命寺卿呢?

“寺”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的含义为持取。它也是现在“持”的本字、古字。那么“寺”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在宋朝的《广韵》里有一句“在寺,汉西域白马驮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的描述。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白马寺是中国的第一座官方僧寺,取名的时候使用了“鸿胪寺”的“寺”字。

在秦朝的《三苍》和《广雅》、汉代的《说文》、唐代的《一切经音义》里,对“寺”的解释都有官舍的意思。而在《汉书·何竝传》里对“在令骑奴还至寺门”的注解为“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在《汉书·元帝纪》里对“城郭官寺”的注解为“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也就是说,在古代,寺通常指的是官员居住的场所。

所以,到此,我们对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在公元68年前,“寺”字要主要的意思就是官员办公居住的场所。而在公元68年后,从白马寺建成并命名之后,“寺”字才广泛用于僧人修行弘法场所的命名。这两种对“寺”字的用法也形成了现在《新华字典》里对其的基本释义: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gu刵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

之前我们说了,在古代,“寺”字是所有官衙的统称,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县衙,一律称之为“寺”,也说了“寺”字用于僧人修行场所的时候。那么寺字在什么时候开始作为古代中央政府部门的正式名称呢?

在秦汉时期,设有九卿,在唐朝起更名为九寺,其一把手为卿分别为:

太常寺,负责祭祀和宗庙礼仪,秦朝名为奉常,汉朝时改为太常,北齐起正式确定为太常寺。

光禄寺,负责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卫尉寺,负责门卫屯兵,北齐正式确定为卫尉寺,隋朝时负责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清未设立,在清朝更名为銮仪卫。

太仆寺,负责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起正式确定为太仆寺。

大理寺,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秦汉时其名为廷尉,北齐起正式确定为大理寺,在清朝时更名为大理院。

宗正寺,负责天子宗族事务,明清时更名为宗人府。

鸿胪寺,负责赞导相礼和外交事务。秦朝名为典客,汉朝时改为大鸿胪,北齐正式确定为鸿胪寺。

太府寺,负责钱谷金帛诸货币,常见官名为大司农,明清不再设立。

少府寺,负责山泽之事,以及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朝时改为少府监,明清不再设立。

到了明清时期,九寺的部门职能逐步由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代替,九寺也逐渐变更为五寺,并沿用到清朝。具体五寺包括:

大理寺,主要负责审判,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

太常寺:主要负责祭祀活动。

光禄寺:主要负责宴享管理。

太仆寺,主要负责马匹的购买、牧养、训练和使用。

鸿胪寺,主要负责朝贡国的封册、赏赐仪式和使节的朝觐礼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