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青青翠竹是法身吗?

青青翠竹是法身吗?

时间:2023-04-16 21:45:02

相关推荐

青青翠竹是法身吗?

《顿悟入道要门论》直说105

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也;如此之言,宁堪齿录?对面迷佛,长劫希求,全体法中,迷而外觅;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迷人不知法身本来无象,应种种物而现种种形,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说什么“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心外的黄花如果是般若,那么般若即和无情相同,怎么能应种种物而现种种形?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还怎么起用?就像人们吃笋,不就是吃掉法身吗?如此之言,宁堪齿录?没有彻悟的人如此之说,就把这种言语记录传播下去,这不是误导后学吗?对面迷佛,不识本性,不知何为本性佛的人长劫希求,不断心外求法。全体法中,迷而外觅。迷人不知清净无染的法身本来具足,而向外求觅,这不是迷惑是什么?是以解道者,真正解悟大道的人,行住坐卧,无非是道,哪个不是道?哪里不是道?悟法者,即是悟明心性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哪个不是法?

各位学人,一些祖师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对还是错呢?亦对亦错,说对是因为祖师教导学人,告诉你我们的觉性遍一切处,草木石块皆是见道处,哪个不是法身,哪个不是般若?只要对境觉性常明,一切无情皆是佛心,南阳慧忠禅师就这么说。

如果说不对,荷泽神会就说:“佛性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无性”,没有觉性的无情怎么能说是法身呢?慧海禅师更是批驳这样的言语:黄花、翠竹都是无情,都是真心的影子,我们要认取这个不生不灭、绝对清净的心是我们的法身,而不是认取法身的影子。三界唯心,但不能等同于法身自性体。如果说黄花、翠竹等等一切无情物都是法身,那么你现在吃掉一个苹果,不就等于吃掉了法身吗?

有人会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本人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听着是何种根性,或者说他的认识到了哪里。如果是不识本性者,本人亦会随手抓起草木石块等等任何一物,告诉对方:这不是般若、不是法身是什么?从而引导学人对境觉悟。如果对方于悟明心性后虽然觉性常明,但还在尽除习气的过程中,本人就会说:物是物,心是心,你不守本心,向外追逐有何意义?假如无情即是法身,那么你一昼夜要吃掉多少法身,又坏掉多少般若种?如果对方于一一念上都能不觉而觉,到了这个阶段,本人就会像慧海禅师一样说: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什么翠竹、什么法身,尽是胡说八道。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要说什么对错,而在于听着是何种根性,或者说他修到了哪里。

知见是随着修道位而改变的,并不是空口说白话,更不是学人言语。前一段有位行者就说:“你说的一念不生好像不对呀,我修到念头任起灭而心不动摇时,其实不是一念不生,而是起起灭灭,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位行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本人并没有回答。为什么没有回答?因为他还没有搞清楚见道位和修道位的关系,在未见道时,我们说“一念不生”即是本心,或者说无心即是真心,这是解释不生不灭的道理;不生即是妄念不起,不灭即是觉性常明。修到念头尽管起灭而如如不动时,才说纵横自在,无非道场。而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对方的知见还不彻,不用回答他,修到一定阶段,他自己就会明白,以免现在回答而陷于理论的纠缠,更何况佛法的理论是需要实证的,没有实证到那里,无论你怎么讲,他也是不明白的。现在说到了这里,就顺带把这个问题说一说,虽不算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算是说明了原因。希望这位行者不要以为本人过于忙碌而没有时间回答。因为这位行者修的挺好,常来问法,本人见到他的精进甚是欢喜,哪有不关心之理,本人常常牵挂。

对于真实精进者,本人一向异常关心,只是有时你还没有修到那一步,再往下深究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这修到了要提醒你什么了,本人自然会主动和你联系。

阿弥陀佛!六道众生修法不易,大多是在迂回中前进,每走一步都相当艰难,加上如果没有明师引导,常常会陷入止步不前的境地。所以,我们弘法也要非常用心,本人就常常将一些行者修到哪里了,用心记下来,以便随时观察和解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