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古文观止读后感】求《古文观止》的读书笔记(注意是读书笔记不是...

【古文观止读后感】求《古文观止》的读书笔记(注意是读书笔记不是...

时间:2023-07-13 17:06:10

相关推荐

【古文观止读后感】求《古文观止》的读书笔记(注意是读书笔记不是...

问题补充:

求《古文观止》的读书笔记(注意是读书笔记,不是读后感!) 语文

答案:

【答案】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克,战胜.段,郑庄公之弟.鄢(yān),郑地名,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2、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3、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4、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5、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6、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7、庄公寤生:庄公出生时难产.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即逆产.寤,通“啎”,逆,倒着.

8、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9、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10、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11、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12、为之请制:姜氏请求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制,地名,即虎牢,在现河南省汜水县境内.原位东虢属地,东虢被郑所灭,地入郑.

13、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14、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15、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16、请京:讨封京邑.京,地名,在现河南省荥阳县东.

17、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字足,其先为祭地封人.祭,姓.

18、都城过百雉(zhì):都城的城墙城墙超过三百丈.都城,都城的城墙.雉,古建筑量法,长三丈,高一丈,百雉,三百方丈也.

19、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繁体字作叁).国:此指国都.

20、今京不度:现京邑的城池规模不合乎规定.不度,不合制度.

21、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

22、君将不堪:您将经受不住.

23、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要这么做,我有什么办法来躲避因此产生的害处呢?焉,何也.辟,同“避”.

24、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怎么有满足的时候呢?厌,满足.

25、滋蔓:植物之茎,细而延长,皆谓之蔓,言草至滋长,蔓延,则难以芟除,喻人之权势渐大,则图之渐难.

26、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太叔命令西部、北部边境地区违背中央听从自己的节制.鄙,边境.此指边境地区.贰,不专一.此指背叛国君.

27、公子吕:郑大夫,字子封.

28、廪延:在今河南延津县北.

29、可矣,厚将得众:如今可以剿灭太叔了,土地广了,得到的民众也就多了.可矣,可正段罪也.厚,地广也,前犹命贰于己,故云生心,今直收贰为己邑,故云得众.

30、不义不昵: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昵,亲近也.

31、完聚:完城郭而聚人民也.

32、缮兵甲:修整皮甲武器.

33、将袭郑:将要偷袭国都.

34、夫人将启之:姜氏准备好开城门接应.启,开、导,此指作内应.

35、段入于鄢:太叔逃到鄢邑.鄢,在今河南鄢陵县北.

36、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

37、书曰:《春秋》上写.书,指《春秋》.

38、郑志:郑伯的意愿.

39、城颖: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40、黄泉:底下的泉水.常以之指死后埋在地下.

41、颖考叔:郑大夫.

42、颖谷:即城颖之谷.

43、封人:管守护疆界的官.

44、融融:和乐的样子.

45、泄泄(yì):舒畅快乐.[1]

二 周郑交质左传

1.卿士:周朝执政官.

2.贰于虢: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guó),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

3.交质:交换人质.

4.王子狐:周王平的儿子.

5.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6.崩:去世.

7.畀bì:交给.

8.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

9.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

10.中:同“衷”,内心.

11.明恕:互相体谅.

12.要:约束.

13.间:离间.

14.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

15.沼沚:小池塘.毛,野草.

16.苹:水生植物,即浮萍.蘩,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

17.筐莒(jǔ):竹制容器,方为筐,圆为莒.锜(qí)釜,饮具,有角为錡,无角为釜.

18.潢:积水池.污,积水.行潦, 流动的积水.

19.荐:享祭,祭祀.

20.羞:进奉.

21.《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22.《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23.沚:水中小块陆地

24.池塘

25.表明

26.潢污:不流动的积水

三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1)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东宫︰太子的居所.

(2)硕人:典出《诗经 · 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3)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

(4)厉妫(guī):“厉”和下文“戴妫”的“戴”均为谥号,“妫”是娘家的姓.

(5)蚤:通”早“.

(6)娣:妹.古时诸侯娶妻,妹可随姊同嫁.

(7)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yù)所杀.

(8)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宠妾.

(9)石碏(què):卫国大夫.

(10)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11)佚(yì):这里指逸乐.

(12)阶:阶梯,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13)眕(zhěn):自安自重,忍耐而不轻举妄动.

(14)陵:欺侮.

(15)去:抛弃.

(16)速:招致.

(17)无乃:恐怕.

(18)立:继承.

(19)老:告老致仕.

臧僖伯谏观鱼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2、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至公元前7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3、如:往.

4、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5、鱼:通“渔”,动词,捕鱼.

6、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7、讲:讲习,训练.

8、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9、材:材料,原料.

10、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11、举:指行动.

12、纳:纳入.

13、轨物:法度和准则.

14、度(duó):衡量.

15、量:程度.

16、章:通“彰”,彰明,发扬.

17、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18、亟:多次,屡次.

19、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20、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21、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22、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23、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24、振旅:整顿部队.

25、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26、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27、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28、登:装入,陈列.

29、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30、射:激矢及物曰射.

31、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32、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33、资:材资也.

34、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35、略地:到外地巡视.

36、陈:陈设,张设也.

37、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38、书:指《春秋》.

39、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⑴公︰鲁隠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

⑵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县.

⑶傅:同附,靠近.蝥弧︰旗名.

⑷子都︰郑国大夫.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

⑸瑕叔盈︰郑国大夫.

⑹共︰同“供”.

⑺百里︰许国大夫.

⑻许叔︰许庄公之弟.

⑼父兄:父老兄弟.指同姓臣子.共亿:相安无事.

⑽吾子:二人谈话时对对方的敬称.

⑾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

⑿昏媾︰昏通婚,婚姻;结亲.

⒀禋祀︰祭天神之礼.

⒁圉︰边境.

⒂亟:急切.

⒃而︰代词,你;你的.

⒄贿︰货财.金玉称货,布帛称贿.

⒅乃︰汝;你.

⒆序︰同“绪”,前人的功业.

⒇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

(21)胤︰后嗣.

(22)经︰治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