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咳咳咳 怎么就成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咳咳咳 怎么就成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时间:2022-03-29 12:05:08

相关推荐

咳咳咳 怎么就成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门诊治疗了几个咳咳咳不断地孩子。

他们是慕名而来,因为听说我这治疗顽固性咳嗽。

他们的孩子,虽然也是咳嗽,但并不是常见的咳嗽,而只是不断地清嗓子,伴随有吸鼻子,或者揉眼睛或者挤眼睛的动作。

他们已经多处求医,他们有的被诊断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我认为,他们不是,他们是因为有其他的疾病和五官存在的联动关系而出现的这种表现,五官联动关系,是实打实的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知。

五官是有其相互连属的脏腑的。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众所周知,脾肺肝肾之间又是联系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是中医基本的认知。

西医解剖也能清楚地知道,五官之间的相互关联、相通关系,不用在下赘言。而今天要讲的这个,是孩子不断清嗓子咳咳咳并有抽吸鼻子,或者挤眼睛揉眼睛的动作,重点是咽喉鼻子眼睛之间的关系。

例一:男孩,7岁。家属诉:频繁清嗓子动作,伴随有抽吸鼻子、挤眼睛,食欲一般,睡眠不稳,大便稍干,小便正常。此病很久,曾在某中心医院诊断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建议到第二人民医院(某市精神病医院)治疗。

问诊:咽喉干燥,有痰感觉,但是费力咳嗽,没有痰或仅有少量咳嗽。

望诊:面部有白色轻微板块,舌淡红,胎薄。

闻诊:有类似清嗓子干咳,吸鼻子偶尔。

切诊:脉微紧涩。

诊断:外感食积误治杂病

处方:射干麻黄汤桔梗玄参汤合方。

处方两次,每次一周,略有变动。患者家属后来看病说两周后痊愈。

:这是接触的第一个患者。医者父母心是为医者第一必备。小孩感冒多因为饮食不节感受寒邪而成,本应该辨证论治,结果往往被认为“火大”,而应用清热泻火。于是造成中气亏损,肺气郁闭。咽喉不利,频繁清嗓子。简单说就是因为误用寒凉的药物使得咽喉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疾病。这就好比是一名坏蛋来骚扰患者,本来医生应该帮助患者的正气恢复,让坏蛋自动滚蛋。结果呢,医生认为这是患者太漂亮了,所以才招来流氓,于是开始给患者毁容,毁容的结果是流氓最愿意干的事,于是就成了目前的病。

来诊时,小孩自己说咽喉干痒,才干咳的。这怎么能是精神病呢?医者父母心,就是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感受,这也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可怪的是,目前流行以医生为本,以检查为本,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还有症状,就是精神病。非此即彼的逻辑,似是而非。十余年来,门诊所见所谓疑难病,不知其几,大多诸如此类!多半缺乏以病人为本的问诊。检查是必要的,但是还需要医生的分析,唯辅助检查结果是听,本身违背医学的基本原则。

孩子咽喉干痒咳嗽已经很久了,患儿本身痛苦,家长难免也为之焦虑,本身已经是相当地痛苦,如推荐家长去精神病医院看病,就更是让患者的痛苦雪上加霜。稍加询问患者就说咽喉干痒。这明明就是咽喉干痒的清嗓子动作,怎么就成了疑似精神病?

这类孩子,因为饮食习惯和社会医疗的原因,很多很多,不过是很多都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了,诊断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这是第一例。

实际上是因为是孩子脾常虚,饮食不知饥饱,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能吃的不能吃的,都花花绿绿,摆满了大街小巷,也无论吃饱没有吃饱都被认为没有吃饱,而且到处都是可以进口的东西,小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出于好奇,或被家长或者年长者引领引诱,于是乎都进了口。此时气血因为脾胃内伤而亏空不足,如果感受外邪,尤其是寒邪,而出现症状,此时几乎悉数被认为是上火了,于是双环连、清开灵等等,也不管是治疗什么的,也不管是需要什么样的适应症,总之,只要是泻火的,都可以吃,都可以输,这样一来,从咽喉鼻子或者从皮肤所进行的自救活动都被终止,这种被终止了自救活动的状态叫做“治好了,就是还没清底儿”,于是下一轮的“清底儿”活动,伴随着人体的自救此起彼伏,于是又被称为“过敏性鼻炎、“咽炎”或者“精神病”!

因为咽喉和鼻子的亲密关系,咳嗽流涕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症状从中医专业的角度讲叫做清气不能充满清窍,而浊邪填塞了虚空之位。因为鼻子通过鼻泪管和眼睛相通,眼睛多眵或者眼痒,事实上都是顺理成章后的问题,只不过是,分科医学造成了看眼睛的不看鼻子,看鼻子的不看眼睛,而且这些看眼睛看鼻子的根本不会理会二者的联系,疑难病遂成。从中医角度看,木气因为受到阴邪的阻碍化风出现咳嗽咽痒眼痒顺理成章。只不过是被其他医学解释称过敏,在其医学圈内也是正确的。但是无论如何,本病还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而被强行拔高,确是在下始料未及的。

本来打算举两个例子,发现第二例还是一名7岁男孩,病情类似。余下的两个也都类似,不再赘述。

分科,是好事,但如果分科后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来时路,这和航天飞机回不了地球有什么区别呢?

后记:我本不看儿科的。

但是,不免还是看一些。有时候,还相当地多。

传统中医虽然也有分科,但是基础性的中医临证思维,他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并不因为分科,而互相分裂。所以从事中医内科的大夫,常常只被认作是中医,而不是明确地认为是内科大夫了。中医是这样,那就不免内外妇儿的病患都会来求诊。学医期间是中医专业,后来注册就注册为中医内科1,因为参加了河南省首批中医全科医师培训(不培训,学中医的内外妇儿这些内容我们在学校也都是必修课),取得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合格证,这就堂而皇之地可以称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了。表面上瞧,所看疾病名称也就显得杂乱无章,好像无所不能了。其实这就是中医学学事学政和医事医政的矛盾关系所引起的。医学分科是为了专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是科学的本能诉求,也是现代西医学的模式,分工越发精细,医政管理医事,也相应分细。但是医事内容却因为医疗面对的生命的综合性、复杂性而包罗万象,这些包罗万象的医事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医学学习的内容,医学除了要对医事进行描述还要包括哲学的内容、伦理学内容、医学思维的塑造等等,后期也包括和医政相关的教育等等,这样医学的体量自然要大一些,为了更好地涵盖医事内容,需要对每一医事进行记录描述探索,因此医学所涉及的内容就会很宽泛,学习者就要更多地、更广博更有深度地去不断学习。医学因为人体生命的立体性、丰富性而包罗万象、异常丰富,所以医学学习相关的学政就会把一些貌似和研究人体生命健康无关的内容加入进去,比如前述的哲学、伦理学、历史、美术等等让医学学习者学习,但这确实是十分必要的。而医政因为医事的范围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就会机械一些、刻板一些。当社会某些力量要求细化分类的时候,专业科室、专业的医工就会被分出来。这从某些医院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来,开始只有一名医生,后来有了两名就有了分工,有了分工,需要不同的助手,就需要从原来的医生医护一肩挑,变成医护分开,再后来医生分为内科外科,再后来护士也分为内科护士外科护士,外科又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脑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等等。心胸外科再继续分出心外科等等,那么医生医师实际上类似于医工。医事分工越发细致,体现在医政上就是各种专科管理,体现在医学学政上就是各种学科分化,科学就是分科的学问,分科而学,分科而治,当然可以让科学更加地繁荣,然而医学研究的是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人体生命问题远远要比单纯机械工程问题复杂得多,这样说人体生命其实是看扁了人体生命的,人体生命不是扁的,而是立体的,除了单纯生命的问题,还有人体的思维精神情绪等,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问题,不可能绕开这些。从这个角度讲,分科细,是有漏洞的,正是因为有漏洞,所以实际工作中,便有了会诊。会诊就是这些分工很细的专家在一块开会,研究某一科内或者某一专业内或者某一位医师所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但是即使是这样,仍然需要有综合能力的医生。在没有统一的哲学伦理指导下的医学会诊,难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局面。

而中医,恰恰是首先架构在同意的哲学伦理学指导下的医学,这种医学的特点就是整体性研究人类健康问题。

如果认为人体生命是一个整体的功能现象,那么,详细分科要不忘初心,医学学科和它的从业者要首先有整体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否则就会导致许多非此即彼的简单的、机械的、低级的、不符合生命规律的判断。是为后记!

了解更多医生专家科普

爱问医康

吸取健康新知

创建健康生活

关注【邹磊+执业医师】更多科普

邹磊执业医师

驻马店市+邹磊中医综合诊所+中医科+主治医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