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家长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初一生活

家长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初一生活

时间:2024-03-20 09:10:37

相关推荐

家长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初一生活

初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间段,是学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面对着新学校,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部分初一新生会出现诸如课堂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自修课不知道做些什么、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成绩波动、羞于与同学老师沟通以及出现自卑自负等等问题。在这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把握好监护人的角色,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顺利跨入初中门槛,走好第一步。

今天,刘永志老师和吕蓉老师一起和各位初一新生家长聊一聊,如何做好准备,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一生活。

主讲人

刘永志,番禺区大石中学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番禺区班主任研究会会长。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南粤优秀教师。

吕蓉,番禺区石楼镇教育指导中心德育干事,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广州市百佳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番禺区首届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番禺区优秀教师,番禺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会成员。

一、制定一个教育策略

一个孩子能否成功、成才,孩子的家庭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学龄中期(少年期),是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作为家长,需要制定教育策略:努力营造和谐温馨家庭氛围,了解成长规律耐心陪伴孩子,夯实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基础。

二、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陪伴与监督,信任与理解,遵循这两个原则,会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起来,让家长逐渐轻松起来!

陪伴: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其中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的成熟号称“青春期三大巨变”,生理上的迅速发展成熟与心理机能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他们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家长在精神上的支持和保护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建议:

与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上的各种挑战;

与孩子一起面对身体成长带来的烦恼;

与孩子一起面对人际关系带来的苦恼;

与孩子一起面对学习成绩的波动;

与孩子一起去远足、阅读、运动...

监督:这一时期的孩子认知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对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容易出现许多行为偏差问题。父母一定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引导以及做好必要的监督工作。 

建议:

督促检查作业情况;

叮嘱在外在家安全;

提醒各种饮食安全;

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了解在校交友情况;

随时注意情绪变化。

理解: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思维上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情感脆弱,容易出现烦恼、压抑和孤独等消极心境;自我意识发展导致他们个性上出现反抗的特点。家长要在一定程度对他们的种种逆反现象予以理解和宽容。

建议:

承认他们的“成人权利”;

认可他们的“创新言论”;

理解他们的“自我中心”;

接纳他们的“易变情绪”;

包容他们的“反抗顶撞”。

信任:逐渐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与决定权,逐渐放手让孩子自行决定,逐渐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建议:

给予他们交友自由;

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给予他们更多鼓励;

给予他们更多空间。

三、帮助孩子迈过三道坎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初一学习、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帮助他们及时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

1.适应三个变化

项目

分析

要点

环境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会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

1.开学前,与孩子一起实地了解、察看上学路线,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寻找居住小区或同村一起上学的同学,鼓励他们一起上学和放学回家;

2.开学后,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去熟悉学校各功能室场位置,在家里主动询问孩子学校环境,帮助他们掌握校医室、老师办公室等学校各场所分布情况。

学习

初中科目增多,所学知识内容丰富,教学进度快,初一新生会出现分心、偷懒、厌倦等学习动机不足现象。

1.与孩子一起了解初中各学科特点和要求;

2.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或者改变学习方法,争取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3.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预习、复习,学会做笔记,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准备错题本,每科测试前做好复习等;

人际

关系

在一个陌生环境里,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可能会出现人际敏感、人际冲突甚至沟通恐惧等问题。

1.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

2.鼓励孩子主动融入班集体;

3.教会孩子必要的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

4.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5.教育孩子为班集体多承担义务和责任。

2.努力建立信心

项目

要点

鼓励孩子参与学校、班级事务

1.肯定孩子对新集体的喜欢与热爱;

2.要求孩子主动承担学校或班级布置的临时任务;

3.协助孩子积极完成相关任务,及时表扬,提高积极性。

鼓励孩子当班干部

1.支持孩子在学校和班级竞聘各种工作工位,实践锻炼使孩子性格开朗、明白事理,学会与人交往;2.指导孩子参加竞聘的准备工作,提高成功率;

3.及时了解孩子班干部工作情况,恰当地给出指引和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1.鼓励孩子尝试参加学校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寻找多种发展平台;

2.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3.尽快了解自己

项目

要点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

1.与孩子一起总结小学学习情况,寻找不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2.鼓励孩子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请教老师各科目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3.提醒孩子在中段测试后,请科任老师指出自己学习的不足和提出改进的方向;

4.尝试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1.和孩子学习了解各种个性以及个性特点;

2.尝试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成因;

3.努力塑造孩子积极乐观进取等个性品质。

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1.和孩子学习了解各种各种体育、艺术等知识;

2.尝试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

3.要求和鼓励孩子至少发展两种爱好兴趣,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爱好兴趣的持续发展。

四、家长做好四大工作

为孩子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家长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确定自己的教育风格

在了解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体特点后,家长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型

父母既非常关心孩子,又能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

•溺爱型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他们总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婴儿,事必亲躬,总不放心。

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权威型

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孩子的一切均由父母来控制。相信小孩子就是打骂才能成才,要不然就会变坏。

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任型

父母对子女除生活外,一切不闻不问,小孩子放任自由。这样不但让孩子错认为父母丝毫不关心他们,更严重地还会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代沟。

对孩子教育的缺位,可能会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对孩子的终生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与孩子真诚沟通

全面掌握孩子特点,准确地估计孩子的发展潜力,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与孩子一起分析自身优势与存在问题

•与孩子一起分析初中生活可能出现的问题

•与孩子商定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公约

•与孩子商定一个初中阶段总目标

与孩子沟通的正确语言

1.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能和我说说吗?2.你有什么计划?3.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4.你觉得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5.还有吗?再说说。6.你能决定什么对你来说是最好的。7.我相信你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8.我相信你可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9.我理解你——!10.我感到——,是因为——,我希望——

约定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手机就是双刃剑。由于年龄心智的问题,他们自制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以及学业成绩,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1.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作业、运动、用手机的时间(睡前1小时保证不接触电子设备)。2.在家设置一个“手机使用区”,在商定的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使用手机,其余时间不能用,更不允许孩子把手机等电子设备带进卧室。3.帮助孩子筛选好接触的内容,避免孩子过多过早接触暴力污秽的网站。4.抽空陪伴孩子出去亲近大自然,看看万千世界,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生活。5.家长以身作则,空余时间多看书,看报,给孩子一个榜样作用。

3.定期与老师联系沟通

要与老师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包容,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汇报孩子在家情况

•寻求老师支持帮助

4.了解有关教育规定和制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修订)》

•《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供稿:思政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